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6个年头,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诺贝尔奖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中最受人类关注和重视的奖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最高荣誉。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国家、民族或地区,获奖者肯定是全人类的精英,毫无疑问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诺贝尔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最根本的原因是诺贝尔委员会坚持把公允、理想和平等放在首位,将荣誉颁发给"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106年历史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每一位获奖者的研究项目,都对世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敦师所传的“道”的层次,授“业”的水平以及作为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从内函到外延的交替、扩展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今天,人类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把全世界传的“道”、授的“业”和解的“惑”高度地统一到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利益上。只有全人类把这些“道”、“业”和“惑”统一到“发展”上来,人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 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其对网络空间体验性的持续改进,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都加速向网络空间迁移.网络空间在成为人类生存新家园的同时,也带来了地缘问题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分析了网络空间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并从网络空间地缘竞争的基础、地缘实力的体现方式、地缘竞争的基本形式等方面对网络空间地缘政治的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全世界各国发展强大的首要战略问题。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对20世纪的人类来说,石油促使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的真正发达;石油造成了世界强权与地缘政治的错综纠结;石油,也把人类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汤洪丽 《学会》2003,(7):52-53
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特网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同样也冲击着科技期刊的发展。以往的任何一次产业革命 ,都给过人类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使得我们得以从容地调整心态 ,漫不经心地完成断层的跨越。但是 ,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信息革命却不容我们稍有迟疑。计算机科学的历史迄今为止不过半个多世纪 ,但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或许你今天还可以编造出许多理由逃避电脑 ,尽可能地回避网络文化的挑战 ,但用不了多久 ,你将会发现已无法驾驭一个…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以特定的视角完成了对十多个文明古国的文化考察,在各种文明不断地呈现中形成了一种文明的对比。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比中外文明,总结中华文明具有绵延、统一和融合的文化特质。从中发现人们在发展文明的历程中寻求理想世界,需要一个多元共处、求同存异的世界秩序和一颗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的成因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回顾半个多世纪人类信息社会的历史,1966年摩尔定律的提出,使晶体管越做越小、成本越来越低,为大数据现象的形成奠定了物理基础,这相当于铸器,人类有能力制造巨鼎盛载海量的数据;1989年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让大数据实现了"大价值";2004年出现的社交媒体,则把全世界每个人都转变成了潜在的数据生成器,向摩尔定律铸成的巨鼎当中贡献数据,这是"大容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静态的概念和动态的成因,使人们更清楚地理解大数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杨成进 《科教文汇》2009,(11):226-226
曹操其人,因小说《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对于这位名人,评价不一,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特定时代的英雄,曹操的所作所为,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前进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不能抱有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说其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  相似文献   

9.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得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艾媒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55.4亿人次。在如此庞大的旅游客流量下,城市作为旅游客流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空间载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旅游空间结构不合理、旅游线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旅游地人满为患等多重矛盾。因此,利用多源大数据融合分析城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特性,加强城市内部旅游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以广州市为例提出一种融合多源大数据的旅游流时空分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牙痛,在医药卫生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用服止痛药或去看牙医来轻松解决,可是史前人类呢?他们是不是疼得手足无措、满地打滚?从有文字记载直至今天,人类已经和牙痛斗争了几千年之久,所以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牙痛史"。人类牙痛始于何时?虽然现在大部分人都尝过牙疼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即使在今天,基因图谱全部完成之后,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依然是肤浅的.越来越多的所谓"疑难杂症",恰恰说明人类还"幼稚",而中医却对不少"疑难杂症"的个案发挥了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到的一切,我们所思考的一切,都与地理空间有关。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地持续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借鉴、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这一背景之下,时空GIS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社会进程的更替,以人为本的时空GIS逐渐成了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文化、环境、资源等领域的诸多需求产生了密切联系。而武汉大学方志祥教授多年来就将研究聚焦在这一领域中,在与  相似文献   

13.
正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开辟。70年前的那个"今天",积贫积弱、百废待兴;70年后的这个"今天",国富民强、百业俱兴。共和国艰辛探索,矢志不渝,攻坚克难,谱写了壮丽史诗,创造了人间奇迹。回望70年,一个个历史瞬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推动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极高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生存体验。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角落,特别对笔者感触比较大的是科学技术在历史研究中日渐起到了比较显著的作用。这种作用的体现于科学技术可以助力于历史研究中实现学术研究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了效率,获得了新的活力,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也组成了历史痕迹的一部分,走入了历史研究的视野,衍生出新型的科学技术史以及一大批专门学术研究机构。科学技术在历史研究中已经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融合,深刻反映了两者之间丰富的学科内涵与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仙乐飘飘     
2886年十月的一天早上,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同一条新闻:昨日,美国加州物理实验室的罗斯博士用他发明的音律仪制作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动听的音乐,并把它制成各种载体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环境问题并不像今天这样突出,但是马克思还是见微知著、富有前瞻性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协调、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环境伦理思想。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放到社会历史和生产关系中考察,超越了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藩篱,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天,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农村的人口大量移居城市,全世界的居住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导致了全球到21世纪必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这些巨型城市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21世纪的汽车和公路交通将因此而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空间重新诠释,并认为亚里士多德对空间的认识代表了古希腊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时空认识史上第一个较完备的空间学说,它还奠定了近现代时空理论的基础,他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读者互动     
如果我们回到了过去或者到达未来,并且能够改变历史,那么我认为这时我们进了另一个时空,且被改变的历史就是另一时空的时间组合,即字宙不仅有一个单独历史,它还有其他可能发生的历史,每个历史都有自己的概率,这样来看,宇宙会有无穷多个时空!也有人认为是在同一个时空,且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历史,那么时空便是单一的了,这样也就协调了历史。  相似文献   

20.
赵亚夫教授认为":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教育将记忆的训练与灵魂的洗礼做有机的融合,从而培养人的自信力。"~[1]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人文关怀,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