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校报是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当然应遵从新闻理论的指导。许多新闻研究的成果,对校报也是适用的。但是,校报作为新闻传媒大家族中的一员,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报研究,应该紧紧抓住校报的特点,深入探讨校报的特殊规律。 本文拟从高校校报的性质和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一下高校校报的深度报道。 校报按其特点、性质来说,必须重视深度报道。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校报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同时,校报所反映的内容不像社会上那么广泛,比较规律和单一,另外,校报读者群文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高校党政领导联系全校师生员工的耳目喉舌,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任务,在高校的宣传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普遍为一些问题所困扰,主要表现在: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报道内容陈旧,报道形式呆板,缺乏新意等,集中体现在可读性差。同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会议报道存在着乏味老套、死板沉闷、千篇一律的倾向,程式化较为明显。文章以丰富的社会会议报道实例指出了改进高校校报会议报道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部分高校校报工作者,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任起了对外宣传报道学校的任务。自己近几年也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在报刊、电台发稿近百篇,并且不少是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为宣传西北工业大学,提高其知名度做出一定成绩。 校报工作者从事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理论上讲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校报采编与对外报道工作性质、报道内容、工作方法等都是比较一致的,校报上采用的许多报道重新改写后就是一篇很好的对外稿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宣传部没有专设新闻干事,校报工作者从事对外报道,也符合高校管理机构精减、高效的原则。 从客观环境上讲,全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立国”日益深入人心,各大新闻媒介加强了对科技和教育的宣传,不少报刊台还开辟专刊、专版和专栏,如人民日报的“教科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校报: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它兼而有教育和新闻传播的特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育人工具。因此,高校校报的办报理念必须符合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理论,其中教育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规律与教育艺术,以及对所属高校本身的教育性质研究。教育学和新闻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结合,即为高校校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独特之处,是其它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载体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报是各高校的主流媒体,承担着新闻宣传与教育育人的工作,其地位在各高校的发展中是不可撼动的。然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给校报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冲击,高校校报若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予以重视。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困境分析、路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桥头堡,如何充分利用校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呼伦贝尔学院》校报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要强化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桥头堡功能,发挥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排头兵作用,把校报办成呼伦贝尔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报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昕 《新闻爱好者》2008,(12):50-50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舆论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学校办学政策、引导校园思想舆论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责任,充分利用好深度报道这种新闻表现手法,对于丰富校报内容、强化报道主题、体现舆论主导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中发现、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高校校报适应形势、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典型宣传.立足实际,从工作学习生活中选择先进典型,使报道的先进典型真正走进受众心中,充分发挥典型的教育示范效应.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校报在进行典型报道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把握一些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岚 《新闻实践》2004,(6):58-59
面对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局面,短新闻,应成为高校校报的主攻方向。 一、校报特点决定校报新闻要短 高校校报正日益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与其他报纸不同,校报新闻传播模式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出版周期长、传播范围小、报道半径小;学校工作的重复性、周期性,使校报的报道内容也表现出重复性;传播对象的高知识化,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更新。校报还具有史料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带来了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因此,要使校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传受双方互动的角度切入,分析高校校报在互动传播中的存在的原因、问题和影响,着力研究高校校报在舆论引导中的传受要素,以期找出高校校报传播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邢秋艳  孙晓华 《新闻传播》2010,(9):21-21,23
我国高等院校校报,是高校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耳目喉舌,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为此必须在深度报道、言论剖析和新闻策划等方面下功夫,进而提高校报在高校的宣传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报作为连续发行的出版物,具有记载高校历史、反映高校校园风貌、留存原始文献、记载学术人物等功能。高校校报可以通过把握新闻真实性、深度报道校园新闻、做好人物通讯、建立校报电子版等方式使自身的史料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有固定的机构、一定数量的校报专业人员.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它贴近教育、贴近校园生活,与高校内的其他宣传渠道相比,能更迅速、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达校党委和校领导的意图与部署,既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又是畅通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桥梁纽带.可以说,高校校报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校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加强在新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需要不断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舜 《新闻知识》2012,(7):82-83
作为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相互渗透的产物,高校校报是高校组织内外部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高校校报的功能不局限于大众传播或组织传播的单一类型,而是显著地表现为两种传播类型的功能"交集",即组织内同化、塑造形象、解释与规定、教育与娱乐。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校报质量的提升。目前高校校报编辑队伍职业素养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要把校报办好,高校校报编辑应具备五方面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良好的新闻传播认识和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校报的版面编排反映着校报对高校各项工作和高校校园生活的态度,也体现着高校校报的特色和个性。一个赏心悦目的校报版面,可以进一步吸引师生阅读,充分展示校报内容,彰显校报内容的新闻价值,有效提升校报的宣传功能和育人功能,极大地发挥校报在宣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其他报业的“热闹”相比,高校校报显得守成有余,创新不够。首先是时效性差,周期过长。以浙江省高校校报为例,时效性最强的是周报,其余大多为旬报,有的甚至是半月报。其次是分量重的新闻少,会议报道、领导讲话偏多,信息量少、内容缺乏新意。再次是队伍建设缺乏  相似文献   

19.
浅议信息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宣传舆论工具,在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网络的兴起,校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当前信息多元化形势下使校报勃发生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因其自身特点形成的局限,加之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受到社会其他媒体的强烈冲击。因此,高校校报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明确定位,拓展功能,在编辑策划以及报道的内容、形式、手段上改革创新。本文试就校报的历史、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引出对校报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