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偶得     
曹爱东 《生活教育》2011,(2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2.
认识德富芦花,是从读《晚秋初冬》开始的。继而,又寻来他的随笔集《自然与人生》。我大饱眼福,获得了许多阅读的乐趣。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所谓"情趣",是说在他的散文、随笔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德富芦花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上流家庭,在他母亲的影响下,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天生一颗仁爱、怜悯之心;青年时期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受托尔斯泰和平思想和歌德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生性  相似文献   

3.
读书偶得     
崔鹤同 《生活教育》2011,(1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4.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万言散文。作家试图通过这篇自传体散文回顾自己过往的生活,尤其是自己残疾以后的心路历程,即对人生的感悟。每一个认真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无不受到启迪:“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他要认真做的是如何珍爱人生,如何顽强地开辟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路。《我与地坛》共七节,教材上只选了两节。这篇文章分两条线写,第一条是作家对地坛观察后的感悟,第二条是作家对地坛生活场景中几个人物的观察、描写后的感悟。史铁生有着不幸的人生经历,当他正值最“狂妄”的年龄时下肢瘫痪,那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波 《今日教育》2015,(3):40-42
让教师的阅读更有专业味,这是当下推动教师阅读所需要关注的。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的自我觉醒,也需要学校为教师的专业阅读搭建更好的平台。2015年,《现代教育报》推出了一期《当阅读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专题。在这期专题中,周国平先生谈到,"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他认为,"老师读一些教育教学类的书,厨师看炒菜的书",都是为了实现专业、职业的发展,如果只读这些专业书,不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知名的学者,其阅读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已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他的关于阅读的观点,对于阅读量较大的教  相似文献   

6.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自己“读书的癖好”,这对于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单元概说]这是反映古代生活的单元,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走近古代文人骚客的生活,体验他们对人生的认识与评价,对景物特别的观察感受,同时积累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提高欣赏水平。5篇课文,从体裁上看,前3篇是散文,第4篇是寓言,第5篇是古诗。从内容上看,前3篇散文写作特点各不相同,《五柳先生传》重在高超的写人技巧,《小石潭  相似文献   

8.
池莉的《收藏幸福》是一篇对生活有着超然理解,对人生有着大彻大悟,对幸福有着独特感受的精美散文。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一书,题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我不胜慨叹:当我们看花时,我们在看些什么?在季老先生那些以留学德国为背景的散文篇什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比较别致的一篇。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人  相似文献   

10.
一陆龟蒙有两个颇具特色的雅号:一曰“江湖散人”,二曰“甫里先生”。他为此曾写过两篇自述体的散文,一为《江湖散人传》,二为《甫里先生传》。在这两篇著名的传记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两个迥异其趣的自我形象。读《江湖散人传》,立刻会让我们想到陶渊明的自述体散文《五柳先生传》,想到那位典午末世的隐士,生活在大唐季世的陆龟蒙,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散人传》中给  相似文献   

11.
感悟花季     
或许人生就该这么坎坷。周国平先生在《爱与孤独》里说过一句话:若把人生比作一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的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遇。 有太多的烦恼我们总是无奈地去迎接它,而当把它接进门后,才又发现我们真的很傻。处理忧郁、烦闷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力,该发泄时我们就去发泄,或把它深埋在心里,从容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2.
守望人生     
推荐书目:《守望的距离》周国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推荐理由:守护人生永恒的价值,瞭望精神的基本走向,这就是守望的职责。当我第一次看到书名时我就在想,为何守望需要距离,是谁在守望,在守望着什么,守望者的职责又是什么呢?待到读完这本书,我终于从文章中读出了答案,读出了一种人生的感悟,读懂了一个守望者的心。  相似文献   

13.
《我与地坛》是一篇厚重的散文作品。说其厚重,是因为其思想的容量,不亚于任何一部大部头的长篇巨著。每读此文,思维的触角便会异常灵敏,能够捕捉到并且感受着作者对人生世相的诸多思考。一.有一种信念叫坚强这是不言而喻的。相信每一位知道史铁生事迹的人,都会从作者身上读出坚强。21岁,青春年华,为了一  相似文献   

14.
喜欢陆蠡,喜欢陆蠡的散文。好多年前读陆蠡的散文集,就感动于他情感的纯朴、真挚与坦诚,惊讶于他文笔的雅净、流畅与优美。读他的散文,有如围炉听他夜话,温暖而亲切。然而《囚绿记》例外。尽管论文字,论结构,论技巧,都不可谓不炉火纯青,但就其手法及主旨看,却不可谓不丑陋。《囚绿记》本质上是一篇哲理散文,它所阐明的哲理极为普通——任何事物都有其天性,人  相似文献   

15.
读了《人生的台阶》这篇文章以后,我想到了这句话:人生贵在坚持。一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孩子,虽然生活贫苦,但他有—位充满了慈爱和鼓励的母亲,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他勤奋好学,长大后,他什么活都干,但他干什么都不会忘记学习。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他终于在51岁时间鼎白宫,他就是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10,(3):59-59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康宁,四是修德,五是老而善终。人生有这“五福”,自然会吉祥、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 这是一篇带抒情笔墨的说理性散文,作者通过比喻、对照、引用等笔法来表达一个观点——“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在作者看来,虽然“人生烦恼无数”,但“每个人都是幸福的”。轻松简洁的文字表面之下,暗含着深沉的慨叹和嘲讽。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提倡"觉解"的生活方式,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意义与幸福。但是,确立人的生活方法,又不仅仅是冯友兰人生哲学与人生境界相合一的现实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其人生境界论来论释的。  相似文献   

19.
刘芹 《青少年日记》2010,(12):61-63
【回望中考】 大学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由此可见周国平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周国平的作品同时也赢得了命题老师的青睐与重视,他的作品也多次出现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如2009年浙江台州市选的是他的作品《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山东潍坊市选的是他的哲理散文《习惯于失去》;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我们都是幸存者》等等。至于他的作品出现在全国各地初三的摸底考、模拟考中那就更多了。由此可见他作品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备考时应切实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学者周国平以写作形式,提出对人生的独立思考。他以散文笔调撰写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贯穿文学写作,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困惑,自我剖析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对于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仅仅属于自己的眼光。……有了这个眼光,就可以用它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基于这种信念,周国平无意创造什么全新的表达方式,而是坚持用洗练平朴的散文笔法表达自身的哲学体验。他的作品有性情、灵魂、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男人和女人,将引领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