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教育观念,而西方则注重自然教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教育观与西方传统自然教育观的比较分析,揭示中西方传统教育观的本质及思想精华,提出在当今教育全球化形势下,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儿童的生态发展,即在充分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实现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作用不仅限于显性的养老敬老,而且被隐性地植入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本文立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框架,以孝道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三个层面依次分析传统孝道的"秩序情结"及其演变。首先,传统孝道内含的宗教意蕴赋予其天人合一和慎终追远的精神秩序情结。其次,传统孝道内生的世俗功能,执着于现世修齐治平的家国秩序情怀。再次,百年历史转型与传统孝道嬗变,造成多元文化冲突与乡村社会失序。最后,新时代呼吁重构孝道,重建乡村良性秩序的伦理之基。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是一定文化的特质,是一定文化之所以成为该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就应该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是那么恒久。决定这一点的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即讲求一元、天人合一、注重整体、追求和谐的独特思想;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尤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家、人与国之间关系的和谐,由此衍生出独特的中华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注重人的主体性,强调天人合一,以史为鉴,以天为则。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树立文化意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表现本民族文化深层的精神力量,把握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和谐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认为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于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社会和谐、以民为本、求同存异、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当今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更是支撑中国国家形成和历史延续的驱动力。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国国情且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而成的。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其他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物类间关系的描述等都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整体观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其继承、创新与发展,这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是影响一国外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它包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为贵、义以为上、见义勇为等内容。这些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对新中国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人的领域和自然界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很早人们就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制订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法律,形成了深厚的传统环保法律文化。中国古代的传统环保法律文化,对我们今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而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之源头.在具体阐释天道观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思想蕴含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科 《文教资料》2011,(26):77-78
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把人与自然、艺术与意境视为一体,充满着与宇宙运动一脉相承的律动和神韵,抒发了超越时空的文化情怀,传播着宏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体会人的情感和人与自然的关照的同时,它更注重表达时代的强烈感受和人们的丰富情感。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艺术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得以升华和扩展。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热潮的影响下,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尚中求和、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哲学思想对中国钢琴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其中,"以人为本"既是对管子思想的直接继承,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批判地继承了"中正之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当今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西方文化的传授,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谓是从现实生活立足的具有实用体征的内容与形式融和贯通的哲学思辨体系,更注重戏剧艺术特定的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规范。可以说,"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潜质",也是华夏审美文化的"中坚思维",它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成为文化艺术精神流变的一种支配力量与文化底蕴,始终渗透于中国地方戏审美的诸多时空。因此,中国地方戏曲崇尚"天人同构"的自由、和谐、恒定、隽永的生命状态,并成为东方戏剧艺术苑囿中一朵靓丽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中国人本主义传统"概念的提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池田大作认为"中国人本主义传统"包括四方面内容:以人为本的思考方式;强调人性善和天人合一;排除极端个人主义和大众享乐主义;关心民众,重视民生。池田大作许多思想如人学思想、人的革命思想等都受到"中国人本主义传统"思想的一定程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者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一、引子 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不作赘述。本文只就"天人合一"与色调谈几点心得,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等级化、伦理化、刑法化、和谐化的特征,对中华法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