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考压轴题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思维”内容?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中考命题者,而“模拟和探究”则为中考命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  相似文献   

2.
中考命题,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思维"内容;是中考命题改革的关键,打开2004年中考题发现:"模拟探究"、"手脑并用"已成为中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以2004年中考题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考命题怎样顺应课改潮流,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依据课本知识向社会应用延伸?怎样由原来“动脑”向“手脑”并用转移?打开2005年全国中考题可以发现,平面图形的设计题;既兼顾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又考查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因此,平面图形的设计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中考命题的突出变化,一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二是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猜想、探究转移,三是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发散思维内容。综观2005年各地中考试题出现不少“模拟探究”“信息迁移”“手脑并用”的题目,现分类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中考命题怎样依据《标准》顺应课改潮流,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呢?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猜想、探究转移呢?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发散思维内容呢?2005年有部分中考题目较好处理了上述问题,本文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考命题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增加创新思维内容,是中考命题改革的关键.从2004年中考题可以发现:"模拟探究"、"手脑并用"已成为中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仅以圆和圆有关的考题为背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考命题 ,怎样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怎样由传统的“计算证明”向新课程的“猜想探究”转移 ?怎样降低“逻辑思维”要求 ,增加“创新思维”内容 ;是中考命题改革的关键 ,打开 2 0 0 4年中考题发现 :“模拟探究”、“手脑并用”已成为中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文以 2 0 0 4年中考题为例加以阐述 .1 模拟“理论” ,探究“实际”理论是千万次实践活动的结晶 ,但是理论又用来指导实践 ,为了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近年出现的“解决问题”中考题多属此类型 .例 1  (河北省 2 0 0 4年中考题 )如图 1所示是某段河床横断面的示意图 ,查阅…  相似文献   

8.
王福星 《山东教育》2007,(11):52-53
电学知识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综合计算题更是少不了电学题。我们对2004年到2007年这四年的北京市中考电学计算题进行分析对比会发现:命题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消化。主要体现在试题情境关注学生生活,试题选材体现社会热点,试题立意突出学生思维。试题内容注意知识综合:在重视考查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的英语中考试题来看,试题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注重考查“双基”的同时,更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动力,基本上实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试题中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题,  相似文献   

10.
《求学》2001,(5):47-49
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今天,怎样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笔者认为:立足双基、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搞好总复习的有效措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材料作文大多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或“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而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选择立意的角度。下面就以某地中考作文题为例,分析材料作文选择立意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试题不论什么类型,归纳起来皆由立意、情境和设问三个要素构成。为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各省市的中考化学开放性试题在情境设置上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陕西教育科研》2005,(1):34-39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我省从2001年开始,对中考物理试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试题逐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强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对我省的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教师教学方式有了显变化,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邓彤彤 《南昌教育》2006,(10):32-32
近年来,考试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中考试卷中开放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和有力佐证。可以说开放题作为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本文试图对政治课中开放题的教学功能作一些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考命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求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由“以纲据本”向《课程标准》的过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与函数有关的试题也备受命题人的青睐.但对近年来中考试题的研究发现,函数类中考题“超纲”现象经常发生,给教学和复习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现象作以剖析,以发挥中考对教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省莆田市即参加了全国首批中考改革实验,并在试卷结构的简约方面取得了可喜突破。1999年,教育部(四号文件)颁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我省中考语文试卷改革即呈现新面貌:重视积累,坚持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意试卷结构的简约、题型的平易;试题的设置变原来的“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相似文献   

17.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综现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无一不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这一要求作为其重要的评判标准.而且它在各地作文评改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普遍较大。中考优秀作文之所以能从几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立意鲜明、新颖、深刻无疑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省市历史中考试题从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考查正日益转向注重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正转向素养立意。各地中考历史考查的知识点源自教材,取材又远远高于教材,试题的灵活性明显增强,史学味越来越浓,难度也有较大提高,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为例,就如何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中考历史复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如何能在不到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200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对准备中考的语文老师和同学有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20.
冯丽  商思佳 《英语教师》2022,(20):31-36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学习效率,是“双减”给教师提出的巨大挑战。加之,“素养立意”的考试命题要求接踵而来,在此背景下,中考英语项目式复习显现出独特且优越的价值。它以大项目为基准,建立子项目群,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探究,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引发有价值的思考,解决有意义的问题,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考试命题的素养立意。阐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教育观,以及聚焦素养立意的测试命题。探究中考英语项目式复习规划与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