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闻言论以说理、发表意见、表述观点为目的,它的语言特色总的说应该以议论为主,兼用叙述,时而用些描写,一般不用抒情.在逻辑思维形式和语言表现手法上,同其它新闻文体比较,区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思维方式上看,新闻言论以逻辑思维为主,少量的形象思维兼而有之.二是从语言表现手法上看,新闻言论以议论为主,兼用叙述,少用描写,不用抒情.根据以上情况,新闻言论在语言上一般要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两种基本的新闻手段。前者以说理议论为其特征,后者以报道事实为其职责,两者各显其能又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总体上增强新闻宣传的新闻性和指导性。毛泽东撰写新闻评论,常常打破文体的固有界限,将评论与事实报道这两种新闻手段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一种是依托报道配写评论,以收画龙点睛之效;另一种是将评论与报道有机糅合成一体,形成一种说理与叙事有机结合进行论述的具有独特风采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3.
无论当代的新闻评论,还是古代说理文,都是凭借某一由头进行议论和说理的。前者发源于近代,大抵是对某一新闻生发议论;后者盛行于古代,一般是对某一事件评断说理。研究和揭示二者的传承接续和各自的文体特色,其意义不仅在于澄清古今有关文体的变迁,而首先在于借鉴古代说理文,提高今天新闻评论的写作水平。 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和古代说理文都应归属于论说文。论说文的基本任务是以理服人,其基本要求自然是言之有理。为了说服读者认同某一论点,作者须要展开一个组织论据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凭借作者的抽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述评把新闻和评论融为一炉,“夹叙加议”是这种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叙”指报道新闻事实;“议”,顾名思义,指“议论”,或者说发表意见。问题是怎样把“叙”和“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新闻报刊的通常做法是以小见大,层层“剥笋”。《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一文(原载2O01年9月3日美国《新闻周刊》,本刊附文有删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6.
评论,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事或现象进行的议论,表扬先进、批评落后、鞭挞丑恶。传统的评论内容主要是通过正反论证、对比论证、逻辑推理等方式讲道理、摆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读者,对评论的信息功能往往重视不够。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评论在重视说理功能的同时,也应增大信息含量,用信息说话。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党报评论属于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代表党报的灵魂和旗帜,要"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因此在落实中央精神、地方部署等工作都是党报评论工作的重点,围绕这些宏大主题连续发声,撰写系列评论是党报评论写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形成声势、引导舆论、助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的趣味性体现在多方面,如题趣、语趣、事趣、形趣等等。而理趣则是其中最高层次者,这是由新闻评论的性质决定的。新闻评论是新闻性与政论性的统一,政论性即说理,是核心,是目的。而理趣正是直接体现说理趣味性的。其它方面的趣味性间接为说理服务,而理趣则直接为说理服务,可称之为新闻评论趣味性之最。把道理说得精辟、透彻、深刻、意味深长,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当这种“说”说得简短凝练而不是洋洋洒洒时,其趣味更浓。可见“理趣”与“简趣”有共通之处)”说理的趣味性同对政论性的要求(“正确”、“完整”等)大同小异、联系密切,只是表达不同、标准更高罢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一种议论与新闻两种文体结合的边缘体裁。它源于议论文,在报纸以政论文为本位的时代,新闻评论重“评论”而轻“新闻”。随着全球新闻事业的发展,报纸逐渐由“以政论为本位”转入“以新闻为本位”,新闻性逐渐得到加强。新闻规律强调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追求信息量,以鲜明突出的新闻性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性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表现是,立论以新闻为主要根据,其他材料,包括取自于史实的材料,仅为旁证。  相似文献   

10.
刘津农 《新闻三昧》2003,(12):36-37
新闻评论是说理文。什么是理?《韩非子·解老》中说:“理者,成物之文也。”理是形成事物的内在的因果联系。说理,就是把事物内在的“理”一层一层剥给人看。无论是现今新闻评论,还是古代的说理文,都必须凭借文词字句说好理,必须正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包括述评)作为媒介常用的一种以发表意见为主而有别于一股新闻报道的新闻体裁,在我国的报刊史上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进入新时期后,党报新闻评论,经过“拨乱反正”,无论在议题的设置上,还是在说理的态度与方法上,或者是在文风的表现上,都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传达政策、引导舆论、释疑解惑、激浊扬清的“旗帜与灵魂”的作用也发挥得更充分、更有效了。但是,在这一历史表象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新时期的党报评论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  相似文献   

12.
消息以报道事实为本,评论以阐发新闻的内涵为本。一般说,应当各司其职。当然分工不是隔绝。消息为评论提供议论的根据,评论必须以新闻为依托。消息又因评论而显扬。有人说:“消息中不应有外加的议论”,完全正确。有人说:“新闻中的议论并不都是蛇足”,不无道理。看来,谁都不否认消息中存在议论这个事实,也不主张完全摒除消息中的议论。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以为: 一、消息中的议论要少而又少,最好是避免在消息中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的可受性,是指受众对于新闻评论可接受的程度。这种可受性具有有益、可信、趣味三个“基因”。只有把这三个“基因”渗透到新闻评论的标题、选题、说理、语言、篇章结构等各个环节上,才能充分展示“可受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答问录何新明问研究电视新闻评论,首先要对新闻评论有一般的了解、请说说你的看法: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有何特质?答新闻评论,简单地说,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它属于“新闻”这个大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而是新闻通过说理加以深化的特殊表...  相似文献   

15.
因时应事而发,议论精辟辛辣。作为近几年流行于媒体且受读者欢迎的文体,时评正在越来越多的报纸上大行其道。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相比,时评更强调时效性、针对性,题材和作者也更加广泛。这些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姿态上与受众平等交流的时评,“放下架子谈心,张开笑脸对话”,在润物无声或击掌称快中影响着社会和公众。不过,在时评版面越来越多的同时,泥沙俱下的现状也应引起业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看问题的视野会越来越广阔,发表意见的趋向也会越来越多样,这也对时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保证公众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评论的权利,又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这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责任,也是有待于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古人一贯重视文章中的说理,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新闻评论写作而言,要写出一篇上佳之作,不仅要有好的选题、好的立意、好的结构.还要有好的说理。新闻评论中的说理,指的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手段论证某个观念、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元代郝经所说:“文有大法,无定法。”意思是,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无一定之规;但是写文章的一般规律,即文章的“常法”还是可以总结出来的。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写作的“常法’坝U是说理的创新思维。今天,人们需求的独特化和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的说理侧重于以抽象道理和逻辑思维启迪和说服读者,写起来难度不小,读起来往往又枯燥一些,不如侧重于以叙事为主、靠事实说话的新闻和通讯报道等体裁来得具体、生动,易于入脑。正因为如此,为了学习和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使得它说理有根有源,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需要适当输入一些新闻事实或最新信息。而且在写作上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王亦高 《新闻传播》2005,(12):30-32,33,36
一、序言 中国近代新闻文体的形成,其间经过了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这一过程,人们对各种新闻文体特质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本文拟就“新闻评论”文体谈一些看法,核心内容是着重从文体形式上来判断某文是否是新闻评论及其如何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即是说,暂时凌驾于载体与内容之外,把注意力集中在形式上,抽取出一副外壳的骨架,来看一看中国近代新闻评论的文体沿革。  相似文献   

19.
张育仁 《新闻界》2006,(1):131-132
广播新闻评论与任何一种纸媒新闻评论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广播新闻评论具有“边缘性”或者说“跨界性”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它同时具有电子传媒的属性,又具有文体写作的属性。如果我们要给广播新闻评论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按声音传播规律,或者口说耳听的要  相似文献   

20.
《省城透视》是石家庄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评论栏目,其特色是由“记者主持人”负责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的全过程,又在屏幕上出镜主持节目。这些人的形象和声音虽不如传统的播音员潇洒、优美。但却以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调查、采访新闻事实,分析报道事件成因,大大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和议论的权威性。我在这个栏目从事采、编、播工作4年有余,感触很深,体会颇多。 说起“新闻评论类节目”,人们往往习惯把它等同于“批评或揭露”,其实这仅仅是了解了“新闻评论”的一个方面。完整地说,“新闻评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