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桌上放着三篇<林荫路>,不过不是同题作文,而是连环"克隆"的"成果".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浙江日报钱塘周末>阅读版,选载的<浙江少年作家作品选>上,我读到了浦江县一位姓楼的同学写的<林荫路>.我觉得这篇文章很熟悉,就有些怀疑,是一稿二投呢还是"克隆"?但怀疑并不是事实,得有根据才行.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期,刊登卞幼平先生的文章<"初程"解>,就课本对姜夔的词<扬州慢>中"初程"的解释,提出不同的见解.卞先生认为课本把"初程"释为"开头的一段路程",是颇令人费解的,并说从上下文来看,"初程"应解为"初次的旅程".  相似文献   

3.
又到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很多人都感到如今"学历"二字的沉重.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在聘人时,都陷入了一个"唯学历"的误区,"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学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一个"曾"字,表明它只能说明过去,是"过去时";而"学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科学领域中"把握知识技能教与不教的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困惑和争议最多的热点问题.老师们认为,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教",是否会违背"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如果选择"不教",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吗?显然,"教与不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两难问题.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其实科学教育并不否认"教",关键在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我看到<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9期上的<家长才是"上帝">(以上简称"前文")一文时,我不知道文章作者是我仰慕已久的卢志文校长,虽然我当时并不同意此文的观点,也懒得去理会,心想着反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当我在这份杂志2004年第12期上看到卢校长的文章<教育服务:谁是"上帝"?>(以下简称"后文)后,便忍不住想向卢校长请教了.  相似文献   

6.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赤壁之战>是一篇多年选用的语文教材.文中"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一句,课文无注,<教学参考>中译文把"方连船舰"译为"正连接战船",显然是步后文"首尾相连"之趋,把"方"看做副词"正好"、"正"、"正在",我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8.
"我",叫多媒体课件.自"我"第一次在课堂闪亮登场,就吸引了多少学生如饥似渴的目光!赢得了多少教师如获至宝的赞赏! 当"我"带着雄壮的<黄河颂>、优美的<月光曲>、婉转的江南丝竹在教室里奏响时,整个课堂陶醉了.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如期而至,媒体上与"奥运"相关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 (1)国际刑警组织将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夕,向中国派遣一支特别支援小组,协助中国开展奥运安保工作.(<新快报>2007年9月11日)  相似文献   

10.
"哇!"一只戴着小红帽的动物竟朝我走来.难道它不害怕我?要知道我可是童话<小红帽>中的大灰狼哦!这只"小红帽"是哪根神经出了错,竟然不害怕,直直地朝我走来!它想干什么,难道它想送死?哈哈,我的运气真好,总有"小红帽"自动送上门来.……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拜读了特级教师黄亢美的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的教学流程,其中呈现的"手"部的"千变万化"让笔者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下面是笔者"东施效颦",现学现用"偏旁系统"知识进行归类识字的教学流程、效果及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你一定听说过"催眠咒语"吧.古典神话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官(包括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等)都马上进入深深的睡眠之中.我们爱看的电影<哈里·波特>中,也出现了这种威力无比的"催眠咒语"……还有许多古代神话中,也都有这种神奇的"催眠咒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项脊轩志>确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但遗憾的是,对文中"借书满架"一句,长期以来,虽有多种解释,却都不尽如人意.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将其译为"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这种解释有三个缺陷.一是与文章主旨相悖.这篇文章并非表现作者幼年家贫、借书苦读的.二是与文章内容相悖.文中有"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明归家为世代书香门第,虽家道中落,也不致无书可读.三是有悖情理.岂有借来满架书长期不还之理?  相似文献   

14.
[案例]<蒲公英> 课文片段: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教学年级的关系,我已经两年没有教到<我与地坛>了,而昨天看到了<语文学习>(2003.11)上阿三的一篇<焚情"地坛"--我与<我与地坛>>,禁不住又翻出了第一册语文书,仔细重读,并且后悔,当年我怎么就不敢像这位阿三兄一样,在课堂上放声一读这至情至性之文呢?  相似文献   

17.
现象:最近<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9岁儿童遭音乐老师胶带封嘴>的短文和漫画.漫画上这样写道:都给我老实点,谁再乱讲话,他就是你们的"榜样".看似一幅漫画,实则这种情况在我们周围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两个研究小组最近分别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说,它们新设计出了简单的"基因开关"和"基因钟",能分别以开关及定时的方式控制基因活性.这两项成果给生物工程操作提供了新工具,并有望在医学领域找到用途.  相似文献   

19.
读了<老年教育>2002年第4期的<让晚年远离孤独>一文,很受教益.但在"如何将孤独驱逐出‘境'的途径上"觉得意犹未尽.就此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哈利·波特>四部(<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充满了奇妙的幻想,为小读者提供了快感.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幻想是他们的天赋和本能,体现在一切活动里,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创作,必然要反映儿童的幻想,并且通过儿童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唤起儿童的幻想,发展儿童的幻想,可见,幻想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童话是最具幻想特质的儿童文学样式,为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爱.作为长篇系列童话,<哈利·波特>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创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洋溢着浪漫气息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氛围,让小读者感到既亲切又新奇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