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空前繁荣,名家辈出的时期,也可说是古代散文自觉的发展时期。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无论在理论、创作上,还是在作家的培养上,都显示出探求规律,力追前贤,刻意创新的精神。宋人远继秦汉古文的优秀传统,近承唐代韩柳古文之优长,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宋代散文,并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八家的作品是唐宋古文的典范,而八家中除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外,宋代的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占了六位,他们创作之繁富又是大大超过了唐人的。要而言之,宋代散文比起唐代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考察宋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分析北宋古文运动入手,欧阳修是倡导新古文运动并使之成一代大观的首领;嗣后,苏轼发扬先师业绩,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本文就分两个阶段来论证欧阳修、苏轼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杨万里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与骈文作家,其《诚斋集》132卷,一半多是散文与骈文,数量众多,众体兼备。在艺术上,其散文集中地体现了唐宋古文的优秀传统,是唐宋古文革新道路的延伸;其骈文流动潇洒,是北宋四六文中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派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正>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积极地参加了唐代的古文运动,支持和宣传韩愈的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主张。他在创作实践上,创造出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对后代散文,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宋古文运动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复兴运动。它要求恢复与发展先秦两汉散文朴质、自然、流畅的传统,反对魏晋南北朝以至当时流行的骈偶浮艳文风,故称古文运动。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如《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孟子》《庄子》等哲理散文,贾谊、晁错等政论文,都有卓越艺术成就,但主要还是学术著作,那时的纯文学作品则是诗歌与辞赋。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偶声律之学大盛,进一步丰富了艺  相似文献   

5.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6.
古文以“道”为灵魂,因而“道”的涵义的丰富,亦必对古文艺术风格之形成产生影响。从韩愈的作为文化价值之善的“道”,到欧阳修的合乎自然人情之真的“道”,再到苏轼的作为美之渊薮的“道”,是道学内涵在唐宋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之主将,此三者的散文风格与其道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并深深地打上了各自道学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北宋古文家苏辙,以其散文创作实绩,赢得了不朽的盛名。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其散文都得到了人们应有的重视。在唐宋八大家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变迁,苏辙的地位尽管有所升降,但其对散文创作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不仅在散文的写作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创作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散文作品,不愧为“文起八代之衰”(苏轼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五千年,前人给我们留下来宝贵的文化财富,从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唐宋古文散文、明清八股,再到古代戏曲、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等等,古代璀璨的文字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所以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本文从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入手,结合本校学生特点,重点分析一下高中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突破口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人们总是以我国是“诗的国度”而自豪,其实,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同样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骄傲.春秋战国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汉的史传文学和政论文,魏晋南北朝的抒情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直到晚明异军突起的小品文,都分别以它们的铺张扬厉、疏宕摇曳、沉雄博雅、明白晓畅、隽永有味等多姿多采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清代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源远流长的散文历史发展至此,积累了异常丰  相似文献   

11.
唐宋古文运动是十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由韩、柳掀起第一个高潮的中唐至欧、苏掀起第二个高潮的北宋中叶,相距二百多年。以推翻骈文的统治、树立散文正宗地位为主旨的古文运动,何以跨越如此漫长的岁月才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北宋古文运动具备中唐古文运动所不曾拥有的优势。换言之,两代古文运动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总目》系统而准确地阐述了唐宋古文革新的过程,完成了唐宋各个时期古文运动主要人物承继谱系的构建。《总目》对唐宋古文革新扭转文风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唐宋古文革新流于僻涩的倾向、骈散的态度进行了批评。近现代文学史接受了《总目》唐宋古文革新的评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唐宋古文革新的骈散主张逐渐被强化、革命化,影响了后世文学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苏洵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古文运动强有力的推动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苏洵的散文以议论文为主,也以议论见长。其杂文数量虽然不多,却各体兼备,别具特色。其总体艺术特征是:感情真挚,结构谨严,行文曲折,语言凝炼生动。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新文学革命开始,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一直跃动着劲健的艺术生命,它的作者之众,题材之广,样式之杂,触及时事之锐,舒展胸臆之切,为其它姐妹文学体裁所鲜及。中国历来可称散文大国。从先秦诸子到两汉文章,从唐宋八大家到清代的桐城古文,蔚为大观。但毕竟“俱往矣”,其表现内容的大致不脱离“文以载道”之规范,其表达形式几近于一律的文言之外衣,与现代散文发生了质的断代。清末戊戍前后也曾出现过白话文字,但连资产阶级文人周作人都认为它与新文学的白话散文不同:“第一,现在的白话文是话怎么说便怎么写,那时候是由古文翻白话。”“第二,是态度不同。现  相似文献   

15.
从唐宋古文运动到明代秦汉派、唐宋派,清代桐城派,中国古代散文的古典主义传统特别强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儒学独尊的结果,是孔子开创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古典主义文化大传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义、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这里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魏晋以来盛行的骈文相对而言的。在这场运动中,唐代的柳宗元积极倡导“复古”,并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来,中国散文通史有16部,中国散文通论有7部。分体散文史中.赋史赋论7部,传记史论8部.寓言史3部,骈文史论4部,山水游记研究4部.杂文史2部,尺牍史、日记史、散文美学史、文章学史各一部。断代散文研究中,有关先秦13部.汉代散文3部,汉赋9部。六朝散文3部,六朝赋3部。唐宋共18部.其中合论唐宋古文及八大家者11部。明8部,清代近代12部,其中桐城派9部。  相似文献   

18.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在文学理论上面也卓有建树,其“唐宋七子“说对唐宋七位古文代表作家予以高度评价,确认了从西汉到唐宋的古文传承线索,体现了复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提倡个性的创作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唐宋七子“说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唐宋古文代表作家予以整体性概括,是唐宋八大家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品读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创作上,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在诗歌创作上,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中。他的诗歌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相似文献   

20.
西湖七月半     
晚明散文与前代的散文有很大不同,其特点大致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这种小品文推崇的“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是对立的,它对道统的背离,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西湖七月半》是一篇能够代表此类作品的佳作,文章对百姓的生活情调与西湖的湖光月色作了生动的描写,更将游客赏月的心态分为五类,观察敏锐、笔调诙谐,通篇流畅自然,清新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