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有一个超级外婆,今年61岁。别看她退休在家,她可是家里的头号人物,大家都很敬重她,听她的指挥。外婆一头短发,显得很精神。她有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眉毛淡淡的。外婆常常教育我和妹妹,要把学习搞得棒棒的,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她一口牙齿整齐洁白,这可与她护齿有关。超级外婆打小就注意保护牙齿,每天早晚刷牙,坚持饭后漱口,蛀虫从来不敢袭击她。超级外婆双手勤劳,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外婆做菜技术超一流。你瞧,外婆又给我们送来了几瓶腐乳。揭开瓶盖,香气扑鼻而来,我禁不住诱惑,拿着筷子尝了尝“:哇,真鲜!”外婆常把腐乳送给周围邻…  相似文献   

2.
听说外婆要搬到自己家里来住,罗茜气急败坏地质问妈妈:“她为什么不去养老院,偏偏要住在我们家里!”“她是你外婆,我的妈妈,我愿意让她住在这里。”“但是这样一来我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了,杰茜她老是喜欢给我捣乱。”“她还小啊。我相信你……”罗茜不听妈妈说完就跑开了。过了几天,外婆来了。外婆跟她打招呼的时候,罗茜无法掩饰自己的不快,冷冷地应了一句。外婆转而去和她的妹妹杰茜打招呼了。外婆住了下来,而罗茜则动不动就小声嘟囔“快点走啊,外婆,你不要老是缠着我们”,或者说“四个人住在这个房子里实在是太挤了”,“老师说我的作业做得…  相似文献   

3.
外婆的初恋爱,是宽容,是等待外婆五岁那年,因为家里穷困,曾祖父狠心地把外婆卖到一户姓谢的地主家做了童养媳。18岁的外婆,已经出落得很漂亮了。她任荣任怨地服侍谢家老小,痴心地等着谢家那位素昧平生的“丈夫”求学回来。20岁的时候,她终于等回了她的“丈夫”,同时也等来了一个击碎她梦想的女子。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以来,有过许多人关心我。在这些人中最疼爱我的是外婆。她外貌一般,中等个子,耳朵非常大。我也许就是得了外婆的遗传,也成了大耳朵。外婆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是一位有同情心的老人。我小的时候,家里不富裕。那时妈妈每天在南门收费所上大夜班,累得睁不开眼,爸爸也无暇顾及我。外婆知道后,便将我接到她家里,给我吃、穿。夏天到了,家里不像现在有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外婆省吃俭用,用省下的钱买了一张凉床。可是睡在凉床上也热呀,外婆便用扇子给我扇,这一扇就是一夜,扇子一停,我就翻身打滚睡不着。就这样,一个夏天过去了,每天夜里,扇…  相似文献   

5.
外婆年轻时,心灵手巧,这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 小时候,我最喜欢跟在外婆身后,看着她做针线活.她做针线活时,总会带上一个布满小坑的金色戒指. 在小小的我的眼中,外婆手上的戒指充满了神奇. 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鞋子.外婆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几天时间就能“变”出一双鞋子.母亲说,她小时候一年四季穿的鞋子都是外婆“变”出来的.母亲的这番话,更让我觉得外婆神秘、伟大. 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外婆手上的戒指有了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我最尊敬的一位长辈是我那已经去世了的外婆。外婆非常勤劳。听妈妈说,外婆年轻的时候,一年到头每天都要忙碌十三四个小时。后来她年纪大了,还是很勤劳。有一次,已经64岁的外婆白天挑了24担猪粪,回到家里又忙着做家务,一刻也不闲着。外婆不但勤劳,还十分坚强。2003年9月7日,外婆瘫痪了,她总是咬紧牙忍受着痛苦,直到半年后去世。外婆生病时,我们全家每一次去看望她,她总是装出一副很有精神的样子说“:我很好,你们怎么又回来了?去忙你们的,少因为我耽误工作。”还有一次,轮到妈妈护理她时,妈妈打开门一看,外婆竟然摸着墙壁下床了,可还没有走几…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每到节假日,我便住在外婆的家里。外婆花白的头发中很难寻找到青丝,她的背微驼,手中总离不开那根刷了漆的老藤,可她做起事来却利索得很,从不拖泥带水。我喜欢同外婆一起,她干什么我也便干什么。太阳像个巨大的轮子,阳光哗啦啦地往下涌,天上那棉花糖一样的白云松酥酥的,泛着淡淡的银光。外婆从屋里头抱出了木盆,我抱着大大的搓衣板陪外婆来到了井边。外婆弓下腰,打一桶水倒进木桶里,用粗糙肿大的手将衣服压进清水里,咕嘟咕嘟冒出一串泡,暖风  相似文献   

8.
大手牵小手     
早上一睁开眼睛先看外婆在不在,但她好像老早就起来了,不见了踪影。每次回到外婆家睡得就特别死,甚至比在家里睡得还要香。不过,醒了也就该回去了。现在每次来回都是匆匆的,过了一夜就回去,最多也就是周六乘晚班车来,周日一早就回去。外婆家在农村,离我们家很远,乘车也得一个多小时,所以去一趟很是麻烦。虽说家在城里,我的童年却是在农村度过的。打我记事起,我就住在外婆家里,所以我和外婆感情很深,外婆也最疼我这个最小却最皮的外孙了。大了一点上小学了,还是忘不了外婆,每个周末我都吵着让父亲带我回去。外婆呢,也会每个周末都在家里等我…  相似文献   

9.
外婆的汤圆     
我两岁的时候, 家里又迎来了一个小生命——我的妹妹, 妈妈分身乏术,便把我托付给了外婆. 印象中, 外婆特别会做吃的, 尤其是她拿手的绿豆汤圆, 更叫人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0.
我的表妹     
(一)我的表妹从小和外婆相依为命,表妹的妈妈早就和她的爸爸离婚了,这对几岁的表妹打击太大了,她从活泼可爱变得沉默寡言。小姨自从离婚以后就出去打工了,而表妹就托付给年老体弱的外婆。从小表妹失去父爱和母爱,小姨离婚以后就很少管她,常年四季不在家,表妹变得自卑了,但她也变得成熟很多了。她有时说出的话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外婆也常常偷偷一个人哭,她不敢让表妹看到,怕表妹更伤心。外婆家里很贫穷,舅舅他们也常年四季不在家,外公天天喝醉酒,喝醉酒了爱骂人,表妹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在班上总是倒数几名。(二)有一次,我到学校去…  相似文献   

11.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一生过得平平淡淡。她没上过学,因为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她又是个女孩,她的父母只让她的几个哥哥去学校。为此,她懊恼了一生。日后,无论多  相似文献   

12.
吴杰苗 《初中生》2013,(5):47-49
太阳匆忙往家里赶。晚霞给天边镶嵌出一道美丽的金边。云姑娘像害羞一样,脸一下子变得通红。鸟儿们叽叽喳喳,也急着往家里飞了。静静地,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眺望着远方,想着我长久住在"远方"的外婆。外婆,您在那边还好吗?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婆每天缝缝补补的样子。每天放学回家,只要路过外婆家门口,不论有事没事,我都要敲敲她的门,看看她在做些什么。当我竖起食指,使劲地按响门铃之后,就会听见一声不紧不慢、非常高兴的声音从门里边跑出来:"来喽!"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     
徐韵秋 《红领巾》2006,(5):40-40
爸爸是家里最胖的,倒不是因为他嘴馋,不爱干活,而是他从不挑食。妈妈是家里最劳累的。白天要做生意,晚上还要辅导我学习。她身体也不好,常生病。外公、外婆是家里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种精神,存在于我的心中;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披荆斩棘;有一种信念,伴随着我一往无前。在我外婆的家里,有一个木头盒子,上面的铜锁被磨得发亮,外婆说里面都是她的宝贝。有一次外婆打开盒子给我看,里面是外婆年轻时珍藏的东西,她最珍惜的是一本书——《毛泽东选集》,书被硬硬的牛皮纸包着,能看到侧边鲜红的封皮,外婆将它轻轻抚摩着。  相似文献   

15.
外婆的小河     
“前面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外婆昨天从乡下来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啊。其实,她无非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从做媳妇起就忙活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  相似文献   

16.
1外婆把我带回来时,一大家的人,除了他,所有人的脸,都阴沉着。上世纪80年代初,外婆、太公、太婆。还有妈妈的叔叔、我叫二公的一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他是那个家里第四个孩子,在他之后,还有一对比他小一岁的双胞胎。是我执意要跟外婆回来的。从出生起,就是她照顾我,一直陪伴我到了入学的年纪。她想念家乡,要回来,我却舍不得她,拼命  相似文献   

17.
从小便喜欢倚在窗边,目送外婆走向田间。那时,外婆的身体硬朗,走路也不像如今这样蹒跚。现在,外婆曾经硬朗的脊背日渐佝偻,但她眼角那一抹坚毅而倔强的神情从未消失。那时,我是稚气未脱的孩子,我总是不明白外婆为何要如此辛劳。每次看到外婆从田间归来时浸满汗水的衣衫、飘在风中的发丝、发梢滴落的汗水,还有那沾满泥水、布满掌纹的双手,我都会踮起脚,为她拭去额角细密的汗珠。“明天不要下田了吧。天气这么热,在家里好好歇着吧.”不忍心看着日渐衰老的外婆过多操劳,我试图劝阻。外婆笑了,眼角的纹路变得极为明显,如同一条条深陷的沟壑。她…  相似文献   

18.
落价     
外婆家曾请过一个小保姆,她手脚勤快、利索,自她来后,家里每天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也烧得美味可口,而且她的嘴很甜,“叔叔、伯伯”叫个不停,家里人都喜欢她。她只有十六七岁,和我那时的母亲一般大,她说自己只上了小学,很想念书,但家里太穷供不起,迫于无奈,跟着同乡来这一带打工。外婆同情她,便让母亲每天教她读书学习。她很认  相似文献   

19.
日月如梭不停息,蓦然回首,亲爱慈祥的外婆已离世两年了。我小脚蹒跚的外婆啊,我们只能在摇曳的记忆里把您寻觅了。常听妈妈说,她刚嫁到奶奶家时,奶奶家里穷,多亏得外婆隔三差五地救济。小脚的外婆常常一手牵六七岁的小姨,一手挎着篮子风尘仆仆地走来。篮子里常常是腌好的咸鸭蛋,用细箩筛好的玉米面——年幼的我们姐妹能得以茁壮地成长,是和外婆臂上的篮子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外婆     
姜一晨 《成长》2020,(4):182-182
外婆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因为家里姊妹多,需要人照顾,她便挑起了这个重担。外婆从来没上过学,见识不广,但却对我无微不至。记得第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妈妈和我坐着破旧的黄色巴士,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向山中走去。即将抵达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婆婆穿着大红色花棉袄站在路边,一边冷得搓手,一边不停地向路上张望着。妈妈也似乎注意到了那位老妇人,她笑了笑,对我说:“看,那就是外婆,她在等我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