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廉锋 《世界发明》2010,(3):67-69
2009年11月27日,第四届“红星奖”在京揭晓,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的奖项中,光彩设计首次参赛,即凭借鱼竿bibo2s、PTL起动机和老年人服务平台终端独中三元。在红星奖和央视合作举办的颁奖典礼上。设计总监王家飞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工业设计这个领域,他已坚定扎实地走了10年,此刻,他庆幸自己赶上了设计业发展的好时候。  相似文献   

2.
廉锋 《世界发明》2010,(1):33-34
走进本届文博会的设计创意馆,迎面10个一人等高、手托2009红星奖获奖产品的“奥斯卡金像”,立即吸引了公众的目光。这是人气最旺的场馆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各种新颖、美观、好玩又实用的设计产品。整个设计创意馆围绕“科技·设计·经济”的主题,重点展示设计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星奖的颁奖典礼是文博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届也不例外。红星闪耀,群星争辉。2010年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颁奖庆典于2010年11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KC-Concept概念车获得“金圆点奖”最佳民族文化元素奖
  科技日报讯(记者李苹)日前,“第五届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在江苏常熟落下帷幕。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KC-Concept概念车获得“金圆点奖”最佳民族文化元素奖和“金圆点奖”最佳概念设计奖两大奖项;KC-Concept设计团队获得了“金圆点设计人才奖”优秀设计团队奖;吉利造型设计总监马征鲲获得“金圆点”设计人才奖--中国汽车造型设计领域60名创新人物。  相似文献   

5.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09,(12):64-67
作为国内创意产业的开拓者之一,陈冬亮于1995年领导创建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2005年创办国内首个“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2006年发现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而被誉为设计界“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首度落户中国,也凝聚了他和团队的努力和汗水。在世界设计大会召开之际,陈冬亮接受了本刊专访,畅谈从事工业设计领域十余载的快乐和充实。  相似文献   

6.
4月15日下午6点,南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以及意大利著名设计杂志ABITARE共同发起的CDM中间设计交易市场,在米兰托尔托娜设计图书馆隆重揭幕,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获奖产品璀璨登场。这是2010年米兰国际设计周规模最大的中国设计主题展,也是中国设计首次以国家馆的姿态亮相被称为“设计奥斯卡”的米兰设计周。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届北京文博会上,蕴含科技、文化、未来的“设计创意展”冉度以最强阵容亮相。而荣获2010年中国创新设计红星的30余件产品集中展示,更是引起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10,(1):211-211
2010年1月8日,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支持,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联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等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光华龙腾奖-2009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最终结果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9.
阿颖 《世界发明》2011,(9):76-77
刘德功,1962年生于河南,是我国铁荷画派的创始人。刘德功现为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美国内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近年来,刘德功先后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国画杰出人才”、曾荣获“97”中国画坛百杰、中国百名德艺双馨文艺家等称号,2008年被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其作品先后获得“世纪精英全国书画大展”(青年组)金奖、“徐悲鸿美术奖”、“第五屑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金奖等。在中央办公厅等政府部门都悬挂着刘德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她在西部一个普通小学任教13年,连续10年担任科技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先后有56人次获奖,其中全国性奖24人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2个;“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银奖1个;“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3个。这位颇有建树的小学科技辅导员就是刚刚揭晓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王虹。  相似文献   

11.
Trade Marks Registry   《RPC》1993,110(2):25-31
  相似文献   

12.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10,(10):72-73
内外明澈、流光溢彩、变幻瑰丽的琉璃,早已作为一种实用生活艺术品融入当时皇室权贵、富家名媛的日常生活,成为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格调品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红壤丘陵地区双季稻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在夏季晴天中午有降低现象,其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PAR和温度的日变化是形成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蒸腾强度降低,而水分亏缺引起的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阻力增大则造成光合速率的降低。水稻上部叶片的光补偿点低于下部叶片,而光饱和点则是下部叶片低于上部。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第2片叶为0.049-0.068,第4片叶为0.044-0.060。光能利用率第2片叶在2.6%-5.7%,第4片叶在2.0%-5.8%。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早稻和晚稻旗叶、2叶、4叶分别可达到19.58μmol CO2m-2、17.78μmol CO2m-2、14.4μmol CO2m-2 s-1和26.46和17.27μmol CO2m-2 s-1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爱权 《资源科学》1997,19(4):15-20
红壤丘陵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河谷农业资源开发模式,限制了丘陵山区特有农业自然资源全面与有效地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农业的出路不能仅立足河谷耕地,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占总面积70%以上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实行一丘多用,立体布局,充红壤、丘陵、农业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开发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主要限制因子包括人、土壤、水、温度、饲料、粪肥和燃料。为了改进和协调限制因子,必须进行水利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发展畜牧业。系统方法对流域开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红壤丘陵在开发14a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湿地从松和杉木林地系统中有机碳储量较高,主要储存于植物活体和凋落物;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的农田及人工草地系统有机碳储量较低,主要储存于土壤。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成为人类调节大气含碳温室气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千烟洲红壤丘陵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新 《资源科学》1993,15(3):48-54
千烟洲红壤丘陵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途径是以小型塘坝为主,拦蓄地表径流,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定点试验获得成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很好,科研成果已推广到上面,同时又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试区水利建设的意见,点面结合,使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 ,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杉木林、柑桔园、玉米地、水稻田四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年排放总量、排放速率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O2 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地 5 799kg·m- 2 、柑桔园 4 1 76kg·m- 2 、水稻田 3 388kg·m- 2 、杉木林3 1 1 9kg·m- 2 。研究发现 ,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O2 排放速率均是夏季高于冬季 ,白天高于夜间。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人类活动等因子对土壤CO2 排放速率的影响 ,发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 5cm地温存在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