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从实践发展与理论逻辑层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破题之举。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在价值遵循中回应“人本”需求、坚持以先进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保障等总体逻辑出发,确认路径指向,积极应对变局和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命题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转变。它是在社会主义必然性基础上,把握现代化的不可超越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相对性和实践局限性,使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全面创新的结果。这一命题标志着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使科学社会主义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在社会变革中发展的生命力。只有实现社会主义观念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历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化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孙中山不仅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而且提出了文化创新的思想。毛泽东继承孙中山的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针。邓小平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统一起来,确立了“三个面向”的文化发展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过程中,中央把文化提到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高度,把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使文化建设体现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新认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现阶段社会矛盾发展的特点,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认识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对于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目前理论一般把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概括为“改革动力论”,这有失全面,也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总体要求,事实上,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政治、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人的发和进步,当然最主要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社会主义发展力、实质上以什么力量来推动现实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问题,邓小平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潮流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地阐明了“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的道理。因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是一种“合力论”即: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直接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动力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力系统,具有整体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三融合成一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理论,有深刻的现代化内涵。迄今为止,现代化经历了传统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社会主义也可以划分为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只有从现代化角度,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好"和"快"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着重强调的是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立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予以重申的基础上,根据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统一的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新时期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