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2.
首先,Al(OH)_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两性弱电解质。但不溶是相对的,必竟在水里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Al(OH)_3在水溶液中既存在着溶解平衡,又存在着酸式电离平衡和碱式电离平衡,这几种平衡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3.
铝和铬的性质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都被冷的浓硝酸钝化,其氧化物Al_2O_3、Cr_2O_3都是熔点高、硬度大的物质,其氢氧化物Al(OH)_3、Cr(OH)_3都是难溶于水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本文利用Al—H_2O系统的(?)—pH图及Cr—H_2O系统的(?)—pH图,对铝和铬及其氢氧化物的两性进行分析.一、Al—H_2O系统(?)—pH图图1为Al—H_2O系统的(?)—pH图,其作法是:(?)线代表H~ /H_2线.根据(?)(H~ /H_2)=-0.0592pH-(0.0592/2)1g(P(H_2))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铝盐和碱液反应的计算题,若碱过量,考查的知识点是Al(OH)_3的两性。当碱过量时,生成的Al(OH)_3沉淀被过量的碱液溶解一部分或全部。这类题按步就班地计算起来很繁琐。近年来,这样的大计算题不断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里,分值为2—3分,不做丢了可惜,做了很麻烦。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解题方法,快速计算,才能适应选择题的要求。现就以下的例题进行说明: 向150ml0.1mol/l的AlCl_3溶液中滴加未知浓度  相似文献   

5.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6.
铝盐和强碱溶液作用能生成Al(OH)3沉淀,如果碱液过量,Al(OH)3又会溶于强碱溶液中;偏铝酸盐和强酸反应能生成Al(OH)3,如果强酸液过量,Al(OH)3又会溶于强酸液中.反应中最终有多少Al(OH)3沉淀析出,有多种方法计算,如利用反应方程式分步计算的常规法,图象法,“分割”法等,这些方法都要利用  相似文献   

7.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包括酸与碱性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碱与盐、盐与盐反应等五种情况。现将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归纳总结如下,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研益。规律-酸十碱性氧化物一盆十水反应条件酸可溶于水。例子ZHNO3+C。0—C。(N03)2+H刀3HZSO4+n刃3一n2(S乙)3+3H对规律二酸十碱~盐十水反应条件酸或碱之一可溶于水。例子出so。+CU(OH)。二cU50‘+ZH刃N80H+HCI=NSCI+H20规律三酸十盐~新酸十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中的酸可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  相似文献   

8.
学习元素周期表时,讨论元素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可以对形成周期性概念获得较好的效果。元素氧化物水合物的分子式都可以写成R(OH)_x的形式。例如第三周期元素氧化物水合物的分子式是。NaOH Mg(OH)_2 Al(OH)_3 Si(OH)_4P(OH)_5 S(OH)_6 Cl(OH)_7元素周期律指出:从左到右,它们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为什么呢?从ROH型化合物的离解方式看,总的说来有两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城四中徐德祥说:高中课本(甲种本)有关氧化铝性质的叙述:新制备的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我觉得,“新制备的”有点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其理由如下: (1)“新制备的”言下之意是当氧化铝制备出来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结构的变化(或与其它物质反应)而不与酸碱反应。然而《无机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写道:“在723K左右加热Al(OH)_3,能分解得到r-Al_2O_3、将r-Al_2O_3强热至1273K即转变为α-Al_2O_3。”由上述文字可见,r-Al_2O_3(低温下稳定)转变为α-A_2O_3的温度是相当高的,而常温下不可  相似文献   

10.
一、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例如: ①2Na+2H2O=2NaOH+H2↑ ②Mg+2H2O=Mg(OH)2↓+ H2↑因Mg(OH)2极难溶,阻止了反应进行,故反应微弱.但可用镁粉除去酒精中残留的少量水,制取100%的乙醇(绝对酒精).反应如下: Mg+2C2H5OH→(C2H5O)2Mg+H2↑ (C2H5O)2Mg+2H2O→ 2C2H5OH+Mg(OH)2↓ ③2Al+6H2O=加热2Al(OH)3↓+3H2↑比镁反应更弱,肉眼不能观察到现象,但却是Al溶于NaOH溶液的反应基础.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上述反应向正向移动.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生成物中必备下列条件之一,即(1)有气体放出,或(2)有沉淀析出,或(3)有水生成。否则就不能发生。其实,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也不一定能发生,因为它的发生对反应物也有一定要求。一、复分解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1.酸+碱→盐+水参加反应的酸和碱中至少有一种可溶,反应可能进行;若两种反应物都难溶于水,则反应就不能进行。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CuSO4+2H2O(不溶)Cu(OH)2+H2SiO3≠(不溶)(不溶)2.酸+盐→新酸+新盐参加反应的酸必须可溶于水;如果反应物…  相似文献   

12.
对于Al(OH)_3的两性定性论述较多,定量讨论较少,本文拟就A1~(3+)(?)Al(OH)_3(?)Al(OH)_4~-的相互转化条件进行讨论,进而计算溶解Al(OH)_3所需盐酸,氢氧化钠,以及氨水的最低浓度。一、Al~(3+)(?)Al(OH)_3(?)Al(OH)_4~-的相互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1.氢氧化铝在水中有如下平衡关系:加入酸后,H+与Al(OH)3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平衡从上向下、从左向右移动,固体Al(OH)3逐渐减少;加入碱后,OH-与Al(OH)3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平衡从上向下、从右向左移动,固  相似文献   

14.
现从铝盐与碱反应时产生最复杂的情况[Al(OH)_3与偏铝酸盐并存]着手分析,然后根据反应过程中有关元素的守恒结合题给条件采用直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可达到思路清晰、快速解题之目的。一、已知碱和反应所得沉淀量及铝盐溶液体积求铝盐溶液的摩尔液度例1、在20毫升5摩/升的NaOH深液中,加入10毫升某浓度的Al_2(SO_4)_3溶液后,将所得沉淀经高温  相似文献   

15.
生:实验室制C0_2,为什么通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师:因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_3,稀盐酸是强酸,二者反应能生成弱酸——碳酸,而碳酸很不稳定,会生成CO_2和水。又因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不是纯净的CaCO_3,呈块状,本身不易溶于水,与稀酸反应发生在表面,因而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气体。  相似文献   

16.
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较多,解题的关键是铝元素的两性,即Al、Al(OH)3、Al2O3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一、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先与水反应生成Al(OH)3,Al(OH)3再与NaOH反应,即:2Al+6H2O=2Al(OH)3+3H2↑(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8.
在有的教材和手册中都认为氯化铝水解产生HCl,在近几年的高考题和竞赛题中也有同种说法。本人也一直对此坚信不疑。但在做某些盐的溶解热效应研究实验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就无水氯化铝在空气中冒白烟和溶于水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成份是六氯化二铝而不是氯化氢提供了实验证据,并研究了在Al(Cl)_3溶液中存在H[Al(Cl)_4]和H[Al(OH)_2(Cl)_2]等  相似文献   

19.
一、催化剂的制备: 将石棉绒用1M AlCl_3溶液浸透,挤去多余的溶液后再的入6M的氨水溶液中,在石棉绒上生成了Al(OH)_3,再挤去多余的溶液后将其烘干、灼烧,就可使Al(OH)_3分解并将Al_2O_3载于石棉上,放置待用。  相似文献   

20.
一、酸与碱在有机化学中很多反应是酸碱反应,我们也经常用酸碱概念来说明和解释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反应历程,选择试剂和催化剂等,因此对酸碱概念需牢固掌握并能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对酸碱的定义在发展中已有多种,这里只谈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多的两种酸碱概念。1.布朗斯特和劳莱的质子论.按这个理论,酸是能放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碱是能接受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酸碱反应是质子的转移或接受过程。例如,氨和乙酸的中和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H_3COOH+:NH_3(?)CH_3COO~-+NH_4。质子论把酸给出一个质子生成的碱叫原来酸的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