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呢?这是我们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我们努力去探求某种事物的根源,也能直接影响一个人学习效率和智力的发挥。要想培育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贺兰县金贵中学李斌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地认识事物。很多教育家都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是动机的最主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了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活跃气氛,就会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的发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并使他们视野开阔,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本身的兴趣。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有了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了满足个人行为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爱好。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人们一旦喜欢某种事物,就必然会对它感兴趣,势必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获得探求知识欲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最好的老师”交给学生,力求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对学习数学而言,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相似文献   

10.
刘占民 《甘肃教育》2011,(17):68-6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会努力去认识和掌握它。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任何教学活动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将是徒劳无功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所教授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各不相同的艺术特点。教师只有认真挖掘教材,才能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天堂。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环节相结合,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我在尝试“兴趣教学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兴趣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价值取向的认识,实现了三个飞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人在实践中采用了下列方法尝试了“兴趣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是指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我要学”的灵魂,是主动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兴趣,按照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研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要在某个事业上获得成功,第一步是要对这个事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兴趣越大,动力就越大,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兴趣,是指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要上好思想政治课,使学生有所收获,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用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去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能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正如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初中学和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自制力和毅力较差、有较强的自尊心、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我在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在兴趣中开发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消除紧张的心理,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使人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的爱好,从而表现出一种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改变后进生语文学习的落后状况,提高后进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