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将圣经原型与相对应的现代生活题材进行了移位和置换变形,来挖掘现代人悲剧的根源。在《送冰的人来了》中,奥尼尔植入了圣经叙事结构、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表达了他晚期对宗教救赎的否定和怀疑及对基督救世的悲观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性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尤金·奥尼尔却在他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剖析《凤凰》中的情节、人物、场景与主题等,指出其中隐藏的神话原型,诠释文中圣经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和道德沦丧,及对现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圣经》作为西方两大文化渊源之一,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圣经人物原型,在西方文学经典中不断变相重现。在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中,也同样出现了大量与圣经原型类似的人物。在这些典型形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羔羊"原型、"撒旦原型"、"摩西"原型、"约拿"原型和"女先知"原型等圣经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6.
《圣经》作为西方两大文化渊源之一,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圣经人物原型,在西方文学经典中不断变相重现。在维多利亚前期女性文学中,也同样出现了大量与圣经原型类似的人物。在这些典型形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羔羊"原型、"撒旦原型"、"摩西"原型、"约拿"原型和"女先知"原型等圣经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7.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在这篇文章中有多处对<圣经>的场景和意象的巧妙运用.一方面,这些场景和意象中所蕴含的寓意使整个文章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圣经>意象和场景在文章中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实际上,作者正是通过把这些<圣经>场景和意象所具有的寓意同女主人公的命运相联系和对比,从而形成了对<圣经>中女性价值观的颠覆.本文将阐述文章中对<圣经>意象和场景的运用的重要几处,借以体现其在文章中的特殊意义以及作者对其的颠覆.  相似文献   

8.
《圣经》中的上帝是犹太人和众基督徒信仰的神,对上帝的起源或原型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文化的渊源。通过对圣经中上帝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上帝的原型就是"神秘的大自然"、"原始父亲或王"与"人类自身的映射"。  相似文献   

9.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10.
《苔丝》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是一个传统研究很少采用的新的视角。《苔丝》被许多人公认为哈代最伟大、内涵最丰富、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 ,原因之一是其中《圣经》原型的运用。该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 ,原型人物、原型场景、原型象征与联想。这些原型的运用从总体上增强了该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伊芙琳》是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其中一篇。在《伊芙琳》中,乔伊斯通过使用圣经戏仿以及反讽的手法,展示了现代西方人扭曲空虚的心态。本文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小说《伊芙琳》中的场景、人物进行探究分析,解读其中的圣经原型。  相似文献   

12.
《天堂》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叙事宏大,充满圣经母题。本论文从场景原型、人物原型、象征原型和主题原型等四个方面剖析解读《天堂》丰富的圣经原型和意象;并结合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分析,指出以肤色深浅决定一切,隔绝封闭是不可能构建天堂般的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与情人》有着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出,《圣经》中的主要人物耶酥、玛利亚、夏娃等及伊甸园场景都成了《儿子与情人》人物塑造、场景描绘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原型批评被视为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武器。本文以圣经为切入角度。从思想主题、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晓春 《文教资料》2009,(16):22-24
<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充满物欲与情欲的悲剧作品.本文试从原型批判的角度分析爱碧这一形象,得出爱碧是<圣经>原型和古希腊神话原型的集中体现的结论,并指出,奥尼尔对"原型"的全方位应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具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型。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语言原型、人物原型、情节原型、观念原型、意向原型和音乐原型六个方面对新版影片《大地惊雷》中蕴含的《圣经》原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圣经>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现代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带有<圣经>的烙印.从原型研究入手,通过具体分析<百年孤独>中的<圣经>原型,探讨<圣经>对<百年孤独>所产生的影响,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中包含有很多在后来对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的文学原型,蛇就是其中尤为突出和重要的一种。本文主要以原型批评为依据,对《圣经》中的蛇形象进行相关研究,试析其包含善与恶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也是一部文学典籍。作为文学典籍,《圣经》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文章试从文学角度入手,以文学题材为切入点,从《圣经》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几个方面论述《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