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来说流体     
流体就是可以流动的物体,比如气体、液体以及颗粒状的固体(沙子、小石子、粮食颗粒等等).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图1所示,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在同一水平面上A、B、C诸点处压强都相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相似文献   

2.
例1如图1所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72cm,外界为1个标准大气压,玻璃管口到槽内水银面的距离是1cm,A点到管内水银面的距离是12cm,则A点受到的压强是cm汞柱,管内水银面上方气体的压强是cm汞柱解析做托里拆利实验所得的水银柱高,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与水银精内水银面的高度差.并非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所以题中所给的Icm是多余的.根据P气十Pit二Po,可知水银面上方气体压强是4Cm汞柱,A点的压强为lA,’.-’W株树2图2中,A是煤气管道,B是装水的U形管压强计,B的右管上端开口,并且左管上端连接煤气管,已知右管水面比左管…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15 4面有喷雾器原理的一幅插图 ,此图与《中学物理实验大全》(1995年版 )显示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的实验原理图 C是一样的 ,都是伯努利方程应用的一个实例 .伯努利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p 12 ρv2 ρgh=常量 ,在流体水平流动时 ,或者高度差的影响不显著时 ,它的表达式还可以表示为p 12 ρv2 =常量 .从上式可知 ,在流动的流体中 ,压强与流速有关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本实验是使竖直玻璃管上方的气压减小 ,由于容器内液面与大气压相通 ,因而管内水面上升 ,在气流的作用下使水…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原理平抛运动若用水注来演示 ,非常直观 .但用水注演示存在一个问题 ,即随着储水桶中水位的下降 ,水注喷出的速度发生变化 ,影响演示效果 .为此 ,笔者对储水桶做了如下改进 :图 1取一只 1 .2 5L的可乐瓶作为储水瓶 .选一只与瓶口大小适宜的橡皮塞 ,在其上钻两个小孔 ,插上两根玻璃管 A、B,如图 1所示 .当水从 B管中流出时 ,瓶内液面上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这时 ,大气压强不断地把空气从 A管口压入 ,使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压强不断增大 .这样 ,可使得 B管中与 A管口相平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A、B两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 ,…  相似文献   

5.
例如图1所示,在盛水的柱形容器里,漂浮着一块冰块,水面到容器底部的深度为30mm. 问: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 A.压强增大,因为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水面升高了  相似文献   

6.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课标"教材第八章(压强)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个结论,设计编排了两个探究小实验,其中一个实验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课本(人教版)P138页自制水气压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测量气压的呢?1.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标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瓶口必须密合,不能漏气.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1所示.此时管中与瓶中水面相平处的A点所受向下的压强P下一P大气十P水(水为水柱产生的压强).A点所受向上的压强pl=p气(瓶中气体产生的压强),PL=P下水柱平衡.2.大气压变大时,水柱下降.瓶内水面上升.密闭在瓶内的气体(质量一定)体…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材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及选修)中,硝酸的氧化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这两个实验装置的缺点是:①操作不方便。②塑料袋的透明度不如玻璃,观察气体的颜色效果不好。③二氧化氮、一氧化氮难以确保不逸出。④由于反应在试管中进行,生成的一氧化氮会立即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而得不到纯净的无色的一氧化氮。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见图2装置。1实验用品a.仪器。①铜与浓硝酸的反应。250mL烧杯,15mm×150mm与20mm×200mm试管(也可将实验微型化:100mL烧杯,12mm×75mm与20mm…  相似文献   

9.
例1如图1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  相似文献   

10.
例1 如图1 所示的容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A、B分别为下底部和上底部的一点.现在容器中装满水,请你分别求出A点和B点所受到的压强. 错解分析:本题在求解B点的压强时,容易造成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一) 中师物理第一册251页“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一节,研究静止气体的压强大于流动气体的压强的演示实验,我照课本上图7—15装置实验,效果不稳定,我把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1、不用橡皮管和胶囊滴头,改U型管为直玻璃管,长40厘米左右,内径大约1毫米,在直玻璃管中装入5~10厘米红色水柱。 2、把直玻璃管水平放置,然后用电吹风机对准一端管口垂直于玻璃管吹风(如图1所示),可看到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迅速向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如图1所示,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图1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2.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绕过小的障碍物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反射C.所有的声音都是噪声D.人耳并不能听到一切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3.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如图2所示,该图像可以反映()t温/℃t/min图2A.玻璃的熔化过程B.玻璃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  相似文献   

13.
金属钠跟水的反应非常激烈,钠被熔化成圆球,在水面上来回滚动,发出“滋、滋”的声音,放出氢气。此反应现象奇特,非常有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非常着急地想知道放出的气体是否为氢气。这时,教师应把反应的气体收集起来,并加以验证。现行的教材采用的是用镊子夹住金属钠,放入水中,用充满水的试管收集气体。此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是行不通的,因为金属钠一遇水会立刻熔化成水球跑掉,用镊子是夹不住的。我在多年的实践中,采用下面的改进方法效果很好。a.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50ml烧杯1个、15mm×150mm的小试管2支(并…  相似文献   

14.
黄冈市2001年中考题物理试卷的20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原题如下: 小英设计了《验证水的内部压强和水深的关系》的实验: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在盛水的烧杯底,缓慢向管内倒入煤油,煤油柱高出水面,用直尺测出管中煤油柱深度h'和管外水面到煤油柱底端深度h,改变管中煤油柱深度,按上述方法重做两次。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有打吊针输液的经历,你一定有这种感受,输液速度过快,感到酸痛,心跳加快;输液速度过缓,则输液时间较长.因此,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保持药液匀速滴下就显得非常重要.假如你是一个护土,根据大气压知识,进行输液时应采取图1所示A、B、C、D中哪种装置?输液时要让药液匀速滴下,实质是要求输液瓶瓶口处的压强在瓶内药液不断减小的过程中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分析图1所示各种情况中,输液瓶瓶口处液体压强的变化情况.图A所示装置中,药液上方的气体与大气相通,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随药液不断输人护土应如何选择领饶县体内,药…  相似文献   

16.
问题在演示液体的侧压强时,往往用如图1所示的圆柱形水筒,让水从距水面深度不同的三个小孔A、B、C喷出,用三条形状不同的水流说明深度与压强的关系.孔C处距水面深度最大,喷出的水流最急,说明压强最大;孔B处则次之,而孔A处则距水面深度最小,喷出的水流很快下落,说明压强最小.我们还看到,从深度不同的三个小孔中喷出的水,在水平方向的射程不同.深度大,喷得远;深度小,喷得近.那么侧压强的大小是否可以用喷射的远近来表示呢?  相似文献   

17.
徐评 《今日中学生》2005,(20):38-39
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但是风筝为什么能放上天空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你可先做做如图1所示的实验:即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飘起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上方气流流速大,下方气流流速小,从而造成纸条上方流体的压强小,下方流体的压强大,上下方形成压强差,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纸条上的向上力,这个力叫举力或升力.于是就推动纸条向上运动,飘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二届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的压轴题如下 :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1)图 1中的两个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什么关系 ?  甲 下垂的两张纸 ,向中间吹气 ,这两张纸相互靠拢 .乙 向饮料管 A吹气 ,饮料管 B中的液体会上升并从管中喷出 .图 1 有关气体流动的两个实验(2 )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 ,用手转动饮料瓶 ,使它绕对称轴线旋转 .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四周的空气绕它旋转 .如果这时用电扇向它吹风 ,由于瓶的转动 ,它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 ,如图 2所示 .按照第 (1)小题中发现的规律 ,旋转着的饮料应当向哪个方向移…  相似文献   

19.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解一题会一类,关键在于巧练,在于能拓宽题意。今以一道热学题为例。例题:如图1所示,A管为竖直密闭且固定,内盛一定质量的气体,B管开口,A、B两管通过橡皮管联接起来,两管间盛水银。今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B管,便呈如图1(a)、(b)两种情况,求大气压强。分析和解:如图1所示,以A管内密闭的一定质量气  相似文献   

20.
1改进目的力求揭示反应的本质,使现象更加明显,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可靠,利于环保。2实验用品仪器:铁架台、铁夹、具支试管(20mm×200mm)、横口管(可用15mm×150mm试管自制,横口离管底20~25mm)、胶塞、胶头滴管、酒精灯、乳胶管、直角玻璃弯管、150mL烧杯、滤纸、镊子、干燥细沙、火柴。药品:KClO3,36%HCl,钠,浓NaOH溶液。3实验装置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如图1所示。4反应原理KClO3+6HCl=KCl+3Cl2↑+3H2O2Na+Cl2=2NaCl2NaOH+Cl2=NaCl+NaClO+H2O图1实验装置5实验步骤及现象a.按图1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即将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