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2.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3.
章立早 《教育艺术》2004,(11):52-53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4.
如何规划员工职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校长必须懂得,“重赏”只能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而“重用”则能满足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自我…  相似文献   

6.
重赏不如重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校长必须懂得,“重赏”只能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而“重用”则能满足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教师最终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7.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需要”的视角阐明了人行为的源泉和原动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还存在低层次需要未得到应有的满足,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弱,社会的认可度不高,自我实现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积极作用,就要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具体的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满足兼职教师的低层次需要;建立心理契约,满足兼职教师归属与爱的需要;更新观念,满足兼职教师尊重的需要;搭建发展平台,满足兼职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管理交换论     
管理就是交换。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需要,社会中的每个组织都有目标,在个人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之间就要进行交换。作为个人,要获取满足基本需要的工资报酬,同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实现;作为组织,则要满足员工合理需要,帮助员工成长,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所谓优秀的企业,就是既能实现组织目标,又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与交换。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管理者交换时应把握的重点。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与交换。赫茨伯格把能够带来满意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而把那些仅仅能够消除不满意的因素叫做保健因素。情感管理与交换。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用自己的真心、真意和真情换得下属的感动和发自内心的追随。作为一名管理者仅仅实现下属员工满意还不够,真正让下属发自内心的愿意追随你,产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靠的是超越需要、感动下属。因为超越需要,所以想不到,因为想不到,所以特别感动。综观古今中外,历数先贤今人,无数的事例表明:管理的实质就是交换。  相似文献   

9.
爱心施教     
关于爱的表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谈及到,他在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有七种基本的需要,按需要满足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这些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一个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据此如果希望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然后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  相似文献   

11.
一、激励的理论基础 1.内容型理论。这类理论是以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求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它的中心任务就是了解人的各种需要以及满足优势需要,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主要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理弗的ERC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是人类内在的、  相似文献   

13.
雷茹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5):112-114
成长需要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创建良好环境,满足学前男生归属与爱的需要;关注学前男生的精神成长,满足其认知需要与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前男生专业成长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是在需要理论观照下解决学前男生专业成长困境破解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氏罗(A.H.Malso)认为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级。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教职工通过正常的工资收入,在生理、安全、社交三个方面的需要已基本能得到满足,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通过象岗位津贴这种有效激励制度来满足。马氏罗的层次需要理论为高校岗位津贴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能较好地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调动我国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是企业进行人本管理的根本所在。西方需要型激励理论所揭示的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对如何激励我国企业的广大职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所指出的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层次的理论,提示我们不但要对职工进行低层次物质保健因素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而充分发掘出人力资源的巨大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16.
西方需要型激励理论与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调动我国企业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是企业进行人本管理的根本所在。西方需要型激励理论所揭示的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对如何激励我国企业的广大职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所指出的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层次的理论,提示我们不但要对职工进行低层次物质保健因素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而充分发掘出人力资源的巨大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李建新 《职教论坛》2002,(23):51-52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着许多问题:大学扩招,社会就业强调高学历,很多职业学校生源大幅度萎缩,导致教职员工消极因素的产生。那么,如何激励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真正把职校的人力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和效益优势,值得我们认真探讨。本文就四种激励理论: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选择职业学校管理的几种激励办法及措施。一、需要理论与员工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五种基本需要。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而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这些需要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文化人”假说基础上的广种文化管理。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员工产生着精神激励作用,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来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张梅玲 《家庭教育》2009,(11):28-29
快乐就是一种愉快、满足、欢乐的情绪,是与有机体的需要紧密联系的,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起源于人对于实际需要的满足。人都有哪些需要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大致分成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理想、抱负等;尊重的需要,成败、力量、权利、名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