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0年,20出头的奶奶养育了3个孩子和一群鸡鸭.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身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4只性急的鸡仔先出壳了.这4只第一眼认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而对"继母"感情淡薄.后来,这4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庇护先后夭折.……  相似文献   

2.
1930年,一窝鸡蛋孵到鸡仔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死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赶紧物色新的母鸡续任。在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4只性急的鸡仔先期出壳了。这4只第一眼看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打转,而对“继母”感情淡薄。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小鸡小鸭总是把  相似文献   

3.
1930年,二十出头的奶奶养育了三个孩子和一群鸡鸭。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鸡母却意外身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赶紧物色新的鸡母续任。奶奶知道,如果鸡仔出壳时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此后要追随的妈妈,那就会有麻烦。在奶奶将新鸡母物色好之前,有四只性急的鸡仔先期出壳了。这四只第一眼看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打转,而对“继母”感情淡薄。  相似文献   

4.
我的奶奶住在乡下,家中养了许多“做伴”的鸡。一是为了下蛋卖钱,二来鸡本身也可以卖钱。一到过年过节,鸡就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了第二年照样有鸡吃,奶奶每年都用母鸡来孵小鸡。这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土方法也是最省钱的方法,但是这一过程既繁琐又费时。我看了奶奶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奶奶先把家中老母鸡所下的蛋拿到邻居家去换(换来的还是蛋),然后将这些鸡蛋逐个放入事先用稻草铺好的鸡窝中,再让母鸡伏在窝里的鸡蛋上。在这孵蛋期间,我奶奶还要时时看管这只母鸡,直到小鸡出壳为止。一般,放进15只鸡蛋到最后只有10只左右的小鸡出壳,…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家里养了很多只土鸡。一个夏天的傍晚,奶奶喂鸡时,发现少了一只芦花母鸡。我们全家人集体出动,最后在仓房角落的草窝里找到了那只“离家出走”的芦花母鸡。它趴在草窝里一动不动,我想赶它起来吃食,奶奶一把拦住我:“别打扰它,它在‘抱窝’呢。”抱窝?奶奶神秘地说,抱窝就是母鸡孵小鸡仔,21天后小鸡仔就会从鸡蛋里破壳而出。从那以后,我天天数着日子,盼望着小鸡仔早点出世。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印象中,母鸡一般都是在春季孵小鸡的.但有时也会有例外。这不,我家的那只芦花鸡就是在中秋节前后,不知从哪里带着一群鸡仔忽然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估计它是在别家的稻草垛里发现了哪只母鸡偷偷产下的鸡蛋.萌生了做鸡妈妈的想法,悄悄地把鸡蛋孵成了鸡仔了吧?  相似文献   

7.
奶奶家养了一只老母鸡。它冠子红红的,羽毛黄黄的,嘴巴尖尖的,身子胖胖的,很可爱!前段时间,它总是趴(pā)在窝里不出来,而且趴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我问奶奶:“母鸡为什么总是趴在窝里不出来呢?”奶奶说:“老母鸡想当鸡妈妈了。”第二天,奶奶找来一个筐(kuān),里面铺(pū)着杂草和棉絮(xù),上面放了十几个蛋。母鸡便卧在鸡蛋上,开始孵(fū)小鸡了。日子过得真慢,一天,两天,三天……我问奶奶:“小鸡多少天才能出壳(ké)呀?”奶奶说:“大约三个星期就能出壳了。”我多么盼(pàn)望小鸡快点出壳啊!当我盼到第十九天时,忽然听到鸡蛋里发出一阵…  相似文献   

8.
鹰的神韵     
一枚鹰蛋滚落到母鸡的翅膀底下,随同着其它的鸡蛋,孵化出壳,一只雏鹰伴随着雏鸡出世了。这只雏鹰每日里伙同小鸡随着母鸡散步,日复一日,除了个头大点,其它方面与小鸡没有什么两样。有一天,它随着母  相似文献   

9.
巧妙的分配     
[题目]冬冬的奶奶家有20只鸡蛋和一只每天能下一只鸡蛋的母鸡,奶奶只允许冬冬一天吃2只鸡蛋,这样冬冬可以连续吃多少天呢?  相似文献   

10.
鸡蛋的风波     
妈妈和奶奶今天吵架了,不为别的,就为两枚小小的鸡蛋。事情是这样的:妈妈精心饲养的两只芦花母鸡每天上午都会“咯咯”地叫着产下粉红色的鸡蛋。可这几天,却只听鸡叫声不见鲜鸡蛋。怪了!妈妈心中顿生疑虑:难道是“鸡妈妈”自个儿啄破吃掉了不成?但也得见蛋壳呀!百思不解中,她便怀疑起分居多年的奶奶来了。  相似文献   

11.
跟踪母鸡     
今天,我一起床,就看见奶奶在追一只母鸡。我好奇地问:"奶奶,你为什么追一只大母鸡?"奶奶一边追一边说:"这家伙成天丢蛋呢,不知它怎么搞的。""那这只大母鸡下蛋吗?"我问奶奶。  相似文献   

12.
奶奶家养了几只下蛋的母鸡。奶奶经常煎鸡蛋给我吃。我发现,奶奶在煎鸡蛋时,把鸡蛋往石台上一磕,蛋壳就破了。我好奇地问奶奶“:蛋壳那么薄,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把它捏破呢?”奶奶笑眯眯地说:“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我把鸡蛋放在手心,使劲一捏,可是鸡蛋完好无损。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奶奶,奶奶也说不出原因。回到家里,我查找相关的资料,发现了鸡蛋壳隐藏的奥秘。原来,把鸡蛋往石台上磕,受力点集中,容易磕破;而把鸡蛋放在手心捏,它受力均匀分散,不容易捏破。这就是“鸡蛋壳原理”。早在一千多年以前,隋朝的李春利用这个原理造出了举世闻名的赵…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我在奶奶家玩时,听到奶奶家的老母鸡“咯咯嗒,咯咯嗒”地叫个不停,我知道又有母鸡下蛋了,于是赶紧跑到鸡窝里去拾鸡蛋,一不小心却把正在鸡窝里抱窝的一只老母鸡吓得扑着翅膀飞了起来,我一看,咦,老母鸡正在孵的鸡蛋里面怎么会有六个鸭蛋呢?我拾了鸡蛋以后赶紧去问奶奶,“奶奶,我们家的大母鸭呢?”奶奶告诉我大母鸭在墙外和邻居家的鸭子在一起玩呢。我跑出去一看,只见大母鸭和邻居家的一群鸭子正在引吭高歌,玩得正高兴呢。“奶奶,我们家的大母鸭真懒呀。它自己不孵鸭宝宝,只知道出去玩,却让大母鸡替它孵小鸭,真是一个不称职的鸭妈妈。…  相似文献   

14.
奶奶用铅笔在胖母鸡下的蛋上面画了各种记号:三角形的、圆形的、正方形的……大头儿子看见了,觉得奶奶画得不好看,决定自己重新来画。 大头儿子拿出彩色笔,把鸡蛋画成彩条的、彩格的、一点一点的、半红半绿的。他画完以后,得意地拿给奶奶看,心想奶奶一定又会说:“这孩子真聪明,脑子就是比我们的好使……”可没想到奶奶看见后大声叫起来:“我的天,你把鸡蛋画成这样,可怎么孵小鸡啊?” 虽然没有得到奶奶的夸奖,不过听说这些鸡蛋是用来孵小鸡的,大头儿子也特别来劲儿:“奶奶,我把鸡蛋画成彩色的,胖母鸡就能孵出彩色的小小鸡了!” …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8,(Z2)
金牌教练精讲文题展示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母鸡在孵鸡蛋时,同时孵了一只鹰蛋。小鹰自出壳之日起便跟一群小鸡一起生活,从没觉得自己跟小鸡有什么不同。有一天,小鹰看到有只鸟在凌空飞翔,便问道:"那是什么?"有只小鸡答道:"啊,那是一只鹰,百鸟之王!""哇!但愿我也能像它那样飞翔。"小鹰满怀敬畏地说。"别妄想了,"母鸡说,"你不过是只鸡,鸡是飞不起来的。"听了这话,小鹰非常沮丧。于是继续啄食,过着母鸡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给母鸡减肥     
这件事发生在我七岁那年。一天,亲戚给奶奶送来两只大母鸡,它们拥有美丽的羽毛,充满灵气的眼睛,更有趣的是,这两只母鸡一肥一瘦,而事情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7.
母鸡下蛋     
今天,我到姑姑家玩,发现一只大母鸡跑了过来。我发现这只母鸡的冠子红红的,还“咯、咯、咯”地叫着。我觉得很有趣,就跟了过去。只见那只母鸡刨了个坑,然后在那儿卧着,好像在下蛋。等母鸡走了,我看见坑里有一个大鸡蛋。  相似文献   

18.
有幸拜读了本刊2005年第4期《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一文后,深受启发。笔者认为,这不是19天与20天合伙捣的鬼,这是“思维定势”捣的鬼。题目: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八路军的伤病员住在张大娘家养伤。张大娘家存有20个鸡蛋,还养了一只一天能下一个鸡蛋的老母鸡。请你算一算,如果这个伤病员每天吃2个鸡蛋,张大娘家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几天? 原书中的答案是:①原来存有的20个鸡蛋可以吃20÷2=10(天)。②在这10天中母鸡又下了10个鸡蛋可以再吃10 2=5(天)。③在这5天中母鸡又下了5个鸡蛋又可再连续吃2天(余1个)。④在这2天中母鸡又下了2个鸡蛋可以再吃1天。⑤这一天母鸡又下了一个鸡蛋,加上原来余下的1个鸡蛋,又可以吃一天。所以一共可以连续吃:10 5 2 1 1=19(天)。而该文作者谈到他们中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解答的:这个  相似文献   

19.
我家有只会下蛋的母鸡,它全身长着黄色的羽毛,两只脚粗壮有力。肥胖的身体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真有趣!有一天,我听见母鸡在鸡窝里咯咯咯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我下蛋,个儿大!”我飞快向鸡窝跑去,来到鸡窝门前,打开门想拿走鸡蛋。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母鸡用爪子把鸡蛋使劲拨了一下,鸡蛋撞到墙壁上,碎了。母鸡低下头啄食起里面的蛋清和蛋黄。我感到非常惊讶,心想:“这只母鸡是不是疯了?要不就是个馋鬼!”我还是不放心,决定把事情查个究竟。我去问爷爷,爷爷笑了:“母鸡没疯,也不是嘴馋!它在缺少钙质的时候容易下软壳蛋,会吃自己下的蛋。如…  相似文献   

20.
一个由母鸡孵小鸡而引出的问题有位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与人工孵化的雏鸡相比,由母鸡孵出的雏鸡对母鸡的“召唤”作出的反应更强烈,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这个结果提示,母鸡在孵小鸡时除了给予鸡蛋必需的温度之外,还与出壳前的雏鸡建立了某种情绪联系。那么人类胎儿与母亲之间有没有某种导致暗示作用的情绪联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