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借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文章探讨了模因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语言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得以迅速复制和传播。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展开分析,从强势模因的特征、模因复制过程及传播类型来探讨网络语言得以迅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96):73-7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可以说是复制模仿单位。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语言中任何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本文依据模因论这一理论,着重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对听说及写作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人类语言的丰富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也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模因论引入口译教学可以发现,口译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因产生、同化、保留、表达、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为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复制模式."共生模因"的传播、情景化语境下的模仿学习以及文化模因的恰当处理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译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在传播和演变的过程中,其发展受到语言模因的影响。从模因的角度分析广告语,其模因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最主要有两种复制传播类型:复制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和复制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表现型模因。广告语首先在形式上要给大家眼前一亮的视觉效应,其次在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应实现广告的模因复制传播的效应。因此,广告语的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和语言模因的特性及表现形式有紧密关系,在实际运用中不能为了追求其广告语言模因的华美而忘了其本质,广告语应从其产品的根本特性做出宣传,从而创造出相应的广告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6.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Richard 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二语习得环境中有符合模因条件的语言因子,将模因理论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中来是可行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因此,探讨第二语言模因的习得过程及二语模因理论的解释力可以弥补普遍语法理论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语言模因现象的认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作为通过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的信息,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模因现象可以在注意观、经验观、基本范畴理论和整合观中找到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8.
语言模因对幽默手机短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为丰富手机短信的言语幽默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为强势模因。强势模因可分为内容上的强势模因和形式上的强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幽默短信中的强势模因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对人类文化进化有强大的解释力。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丰富人类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图书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介绍了模因和模因论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图书馆模因传播的三个特点:模仿、复制、创新。最后运用模因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的四阶段周期理论为图书馆模因信息加工过程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0.
在模因论的框架下,根据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不同表现形式,结合英语搭配的不同种类,试图探讨模因复制和传播与词语搭配学习的联系。研究发现,对于隐喻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模因的复制;封闭型搭配的学习需要依靠模因的直接传递;相同模因信息以异形传递则可产生丰富的异质词搭配;模因变异后复制传播在搭配学习中可能产生牵强搭配的积极效果,也可能产生母语负迁移的消极作用。作为模因的宿主,学习者应正确筛选母语和二语模因复合体,适时灵活组合创新。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传播现象的理论。模因类似基因,作为文化复制的基本单位,其形式和种类多样。本文以阿拉伯语谚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归化模因与异化模因对译文的影响,指出翻译模因对译者的影响与模因发展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hold住"这一词语的形成、传播、流行现象,从模因论的概念和模因周期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来源,探究强势模因"hold住"一词的复制、传播过程和这一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中的复制移植现象,解读社会语用实践催生"hold住"流行的原因,揭示语言发展的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汤仁云 《文教资料》2012,(18):53-54
网络词汇结构独特,语义丰富,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而进行传播。模因论理论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给力"(gelivable)作为强势模因的形成、复制和传播过程,并就相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核心术语是"模因"。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通过分析模因复制的周期性,兼与二语习得ACT模式对比,揭示模因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复制单元,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只要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就是模因。以模因论的观点,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语音模因、词汇模因、句子模因、语法模因以及段落篇章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的视角对高校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读写教程所包含的各种语言模因,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带来一种建设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2010年流行语中的语言模因,描述其"基因型"和"表现型"这两种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揭示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以期能扩大模因论在汉语中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为研究语言及文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试图从模因论角度揭示“xx体”这一网络语言传播现象成为强势模因的原由以及语言复制、传播和意义演变的过程,以揭示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杨黎 《海外英语》2014,(5):149-150
模因(Meme)是仿照生物学词汇基因(Gene)这个词而得出的。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到。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模因与基因的共同点是它们不断地被复制。不同点是它们复制传播的方式不一样。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语言文化方面的概念。随着模因概念的出现,模因论与模因学也开始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不同文化之间模因的传播是与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流行语"萌"为基础形成了新的词族,如"卖萌""萌妹子""呆萌",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根据模因论,认为"萌"可看作一个语言模因,是承载语言文化信息的最小单位,因而广为复制和传播。从"萌"作为语言模因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源义出发,阐释其意义的延伸及相关语义限制,最后分析"萌"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模因论是与语言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分析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别对"马伊琍体"的复制传播周期、复制传播类型、复制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