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近年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追捧的国产青春励志偶像剧。《奋斗》系列电视剧讲述的是一群在路上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奋斗。本文从电视剧《奋斗》系列说起,由电视剧中的人物来观照80后一代人当下的生活现状和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2.
李霞 《文教资料》2012,(13):133-134
《律政俏佳人》是一部美国青春励志喜剧,本文通过分析片中女主角艾丽.伍兹为了爱情和梦想进入哈佛大学的奋斗成长过程,指出它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不仅能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个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宽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3.
当忧伤成为时尚——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敬明一出场即给人平和的宁静之感。这种宁静不仅缘于郭敬明文字中流露出的透明而忧伤的"小情怀",还在于其内敛的忧伤所包蕴的隐隐生疼的青春心事。宁静的忧伤一直都是贯穿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中的叙述基调;但郭敬明在《爱与痛的边缘》里那种发自内心本真的"忧伤"及其蕴含的生命体验,经过多番演绎已慢慢变味了。而在一些"80后"作家笔下,幻美而忧伤的故事常常成为不自觉的技巧炫耀和叙述内容。当作为装点"门面"的忧伤已经游离于青春的情感内核时,便成为了空洞而苍白的时尚标签。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一开春儿,以“80后”为生力军的青春学期刊力求呈现新气象。姑且不说改版后的《青年学》从视觉上更为“养眼”;《萌芽》的装帧更为华丽;《布老虎青春学》的封面更为鲜亮,单说作品本身,已传达出“80后”们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对写作的期待很重。当然,期待与实绩总是相隔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至2008年,白先勇联合苏州昆剧院相继推出"青春昆曲"系列: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昆剧《玉簪记》,实践了其"昆曲新美学"原则。这两部新编昆剧继承了昆曲"尚情"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牡丹亭》很好地处理了舞台表演效果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达到了形神兼备。《玉簪记》则在对情感的细致描摹刻画和演员内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关注青少年写作的文学期刊从不同的方向让"80后"着陆文坛。文本实验、青春反叛、校园爱恋既是"80后"写作的三个看点,也是"80后"内涵的不断拓宽。《芙蓉》在第1期专门开辟"点击80"专栏,从"纯文学"的立场推出了李傻傻的《一个拍巴掌的男孩》(短篇)和旋覆的《在春天》(短篇)。旋覆的《在春天》带来一种新春里的欣喜。一位年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在2022年暑假我阅读了小说《觉醒年代》,被“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这段《新青年》振聋发聩的创刊号震撼了。小说里塑造了大批青年人物形象,其中陈延年是我最为欣赏的一位人物,他一直为实践自己信仰的道路不断奋斗,用炽热的青春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相似文献   

9.
杨沫的《青春之歌》在出版后颇受好评,然而仅一年后,由郭开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对《青春之歌》的讨论。50-60年代学者们普遍从“政治阶级视角”去理解作品,而忽略了文本本身的价值意义;70-80年代,《青春之歌》走出“文革”的冷遇,研究者们将视点放到文本内部进行探讨分析;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对《青春之歌》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气象,分别从女性主义、心里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等全新的视角予以丰富开创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歌》是中国现代文学之中的佼佼者,这部小说也是女作家杨沫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青春之歌》塑造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江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王玲 《考试周刊》2011,(55):37-38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个青春的少年在青春时光发生的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故事可能有点凄凉,但是当他在晚年回顾往事的时候,却不免叹息自己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少年的时光。青春是一个懵懂、不知世事的时期,是充满"古伦木"与"欧巴"的时期。在中年的时候,这群曾经的哥们重新聚在一起,但是古伦木的一句"傻逼"向世界宣告了这个青春时代的结束。曾经是青春激情、吸烟、喝酒、打架,也许是错误与错误交织的时代,已经随着古伦木的一句"傻逼"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剩下的只是无尽的欲望,关于青春的激情已经被它掩盖,现实是扼杀青春的最好的一剂毒药。  相似文献   

12.
刘成 《文教资料》2011,(12):12-13
魏晋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先河,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从《世说》怎样抓准特点塑造人物,把握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人物内心,通过环境塑造人物,个性口语突出人物等方面对《世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易彬先生撰写的《年谱材料的误用与谱主形象的塑造——对于〈艾青年谱长编〉的批评》一文,批评《艾青年谱长编》存在"误用"、"塑造色彩"和"遮蔽"三个核心问题,同时没有阐述艾青的文艺观点等。本文认为恰恰是该文使用了错误的证据,结论多有主观臆断的成份,而且混淆了年谱与评传文体的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创新作文(初中版)》2009,(12):F0003-F0003
如果有演员可以被称为“演80后专业户”,王珞丹绝对算得上一号。从《奋斗》中洒脱直率、敢爱敢恨的米莱,到《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柴火妞钱小样,王珞丹的登场总能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气息。4月26日,在“80后新生代娱乐大明星”票选中,王珞丹成为了内地新“四小花旦”之一。  相似文献   

15.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昨晚,你'奋斗'了吗?"这不是指别的,而是指看了电视连续剧《奋斗》没有. 这部由同名小说原著作者石康编剧,赵宝刚导演,佟大为、马伊俐、文章、李小璐等主演的青春剧,自上屏以来收视率高居不下,还带动碟片成了抢手货,网络上甚至还有《奋斗》迷群组.  相似文献   

17.
《青春》是塞缪尔·厄尔曼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的结晶。1840年,他生于德国,儿时随家西渡,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后定居于伯明翰,经营五金杂货。1910年,他年届七十方始写作。《青春》就是他晚年的作品。青年时代的艰苦经历造就了他丰富的阅历。《青春》一文揭示了一个人永葆青春的奥秘,是他一生奋斗的总结。由于此文昭示了人生奋进的真谛,颇受读者欢迎。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驻东京总部将此文传出,即被人灌成录音带,广为销售,许多人将它抄在笔记本上,随时研读。  相似文献   

18.
青春版《牡丹亭》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它又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两者的比较对我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刮起了一股青春的旋风.从<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到<奋斗>,"青春励志"这个主题也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而在这三部有影响的电视剧中,<奋斗>所讲述的故事更为接近当代年轻人,特别是"80后"一代的生活.主要描写了一群从学校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当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所遭受的压力、痛苦、矛盾和挣扎.  相似文献   

20.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