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平凹的《废都》,通过对身处都市中一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剖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文化乡愁,是解读作品时不可忽视的意象。本文将作品中描写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乡愁结合起来研究,探讨相关知识分子的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2.
汪晴 《学语文》2013,(6):68-69
“妓女”这一形象历来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主角形象。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涉及到各色妓女形象。老舍的《月牙儿》与苏童的《红粉》分别从不同的文学主题来剖析妓女的生存状态与悲惨命运。老舍重在表现黑暗的时代对社会底层妓女的压迫;而苏童则描绘一个新的社会对妓女“改造”的失败以至于成为一场时代的闹剧。将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不仅能更好的把握“妓女”这一文学形象,更有助于在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抉择中参悟人性。丰富对文学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曹彦 《文教资料》2009,(18):86-88
<家>和<围城>都是描写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在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生活状态的经典文学作品,<家>中生存的知识分子们在痛苦中也孕育着希望,并且为着这新的希望作出了努力,<围城>中的方鸿渐等人苦闷而卑怯地生存着,却挣扎不开生活的泥潭.古往今来的众多文学著作,所透露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异同,而对于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也投射进了自己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存状态是知识分子生存发展及其自身价值实现的前提,新写实小说作家-方方摒弃强烈政治色彩的创作原则,改变传统现实主义为政治服务的特征,以生活现象为写作对象,关注人的生存处理和生存方式,真实再现了知识分子群落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情感的悬浮与精神的变迁——李洱知识分子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洱一直致力于知识分子小说的写作,他从知识分子情感问题的角度切入,关注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他的写作直抵知识分子的心灵核心。我们发现由于源自于对生存的焦虑,知识分子陷入情感欲望与道德伦理的纠缠和悖论之中,致使他们的爱情和情感充满了悲剧性和荒诞性,然而,在对悲剧性表达的背后却凸显了李洱对人文精神信仰的坚守与执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篇小说《书生》的选材角度与思想内容的评价,透视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同时指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有着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作家,现代的老舍与当代的阎真跨越时空奏响了共同的心灵震颤之曲:《月牙儿》中的“我”(妓女)、《沧浪之水》中的“我”(池大为)以“灵魂堕落”的自我倾诉,剖析了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宿命性的人生“真理”,从而传达出不同时代的作家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前途命运共同的困惑和抗拒。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鲁迅所开创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先后经历了启蒙知识分子书写、革命知识分子书写和学院知识分子书写三个阶段。李洱从20世纪90年代的《导师死了》开始此类题材的创作,在《午后的诗学》中开始处理知识问题,在世纪之交通过《遗忘》《花腔》探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最终在《应物兄》中塑造了三代知识分子群像和反思了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知识,拓展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9.
安徽作家许春樵的作品《屋顶上空的爱情》,以一种冷峻严肃的态度审视当下知识分子灰色的生存状态.作家通过主人公郑凡三起三落的买房经历,描绘了和郑凡相似的知识分子们生存的困境与困境中的艰难生存,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妓女的特殊观照。形成杜牧这种特殊观照的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探讨,即唐朝的社会状况和杜牧本人的性格经历。在此基础上把诗人放在晚唐社会的大背景中来探讨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唐人的生活概况以及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浩 《语文知识》2010,(4):89-90
邓刚的中篇小说《娶个媳妇上东炕》审视与透析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对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消解进行了批判,它以犀利的笔触直逼主人公高德夫蒙尘的心灵,写出了他的灵魂搏斗和精神挣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对晚清狭邪小说创作的整体思考为背景,主要论述《海天鸿雪记》独特的叙事特征和真实的生存世相。首先从叙事方法、叙事空间、叙事时间上论述其特点:多面共呈的方法;聚焦公共空间和都市空间,排斥私人空间和乡村空间;把握住“现在”来叙事。然后分析了三类人的生存状态——名士为了休闲到妓院;妓女为了生存在妓院;帮闲者生活在夹缝中,依托士妓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作家深切的民间生存体验为实际基础,王朔在其小说中对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别样的塑造。小说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在焦虑的生活状态中普遍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精神面貌或形象外观,委琐、庸俗与虚伪等成为渗入他们骨子里的一些性格弱点。王朔小说对知识分子所进行的调侃与嘲弄,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历程中的审美观念嬗变,另一方面也透射出王朔本人对知识分子问题在多维视野中更为深入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宁  王莉 《天中学刊》2007,22(4):81-83
描写妓女的剧作是元杂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其所描写的妓女具有独特的形象特征:她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想的约束,展示了她们顽强的反抗精神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凸显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发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儒商”的热闹,是近几年的事儿,大概是随着知识分子纷纷“下海”经商开始的。 在传统观念里,“儒”和“商”本是尖锐对立、水火不容的两码事。“儒”旧时指儒家或读书人,可以有儒医、儒将、儒生,不可有“儒商”。因为,商者,十有九奸,岂能与“儒”同日而语。 岁月如流,物换星移。如今,“儒商”一词已广泛出现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了,不少人更  相似文献   

16.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一直以来关注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她的著名作品<金色笔记>更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西方五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文章从著名心理学家荣·德·莱恩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出发,分析了写作这一行为对于一个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的重要作用,指出写作一方面既是个体维护自身存在感和生动性的手段,又是导致个体逃避现实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能够作为积极的行动,使人摆脱虚妄的幻想,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群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31-132
刘庆邦在他的短篇小说《卧底》中借记者周水明的“卧底”经历时非法小煤窑的矿工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揭示,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另一种身份的人物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即以周水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和精英意识在作品中被消解。这种“启蒙者”的堕落更值得我们反思与警惕。  相似文献   

18.
廉思 《教育》2012,(32):59
出版:中信出版社《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是第一部系统反映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重磅著作。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中国社会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蚁族"一词的首创者——廉思教授带领其团队自2011年以来,对全国40岁以下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全国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9.
摘要:儒商精神体现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科学地界定儒商精神是准确把握“儒商”概念的前提。文章从归纳学术界关于“儒商精神”的界定入手,在综合考察儒商精神演变的基础上,对儒商精神进行了重新界定,以期进一步深化儒商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写出了主人公池大为从坚守到彻底放弃的精神蜕变历程。池大为是生活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池大为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属于他个人的,更是属于他所代表的这一类知识分子的。从他身上可以洞察出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