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梧州学院数理系学生为对象开展词汇教学方式准实验研究。按词汇测试成绩把受试分为低、中、高分组,分别用与平均分最为或较为相关的三个生词的词义测试成绩代表讲授/不讲授"精读"外词义及解释/不解释词义联系的词义教学效果,采用两个相关样本非参数McNemar检验对三组受试的三组成绩进行两两检验。结果显示:讲授"精读"外词义显著促进高分组"精读"词义学习;解释词义联系不能显著促进所有组别的"精读"词义学习。  相似文献   

2.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65-68,74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3.
陈晨 《文教资料》2012,(32):127-128
"同志"的词义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本文首先大致描述了"同志"词义的变化轨迹,然后从语境、语言使用的部分原则、范畴化和隐喻等方面浅析了词义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探求词义引申起源,在总结前人对词义引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词义引申的主体、词义引申产生的源动力、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词义引申实现的条件、词义引申的继承性和系统性特点以及词义引申所属研究范畴等方面对"词义引申"进行较全面阐释和规范性说明,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中的"缦胡"是个名物词,生疏难解,词义历来聚讼纷纭。我们探源溯流,从训诂、词义演变、出土文物等角度证明其为"带裙边的头盔"。  相似文献   

7.
张晟 《考试周刊》2012,(43):20-21
词义的客观性中有主观性的渗透,而词义的主观性又受到客观性的制约。与此同时,在词义界定的视域中,我们必须把词义的客观性质定位为一种"本体"性的存在。用辩证理性的眼光对词义的主客观性和统一关系加以审视,对于把握词义的发展与丰富的深层内涵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算"的所有义项发展演变过程,为揭示"算"的词义演变趋势和特点提供了历史发展的材料,从中也可以看到"算"在词义演变中不足语法化的过程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以梧州学院数理系学生为对象,对词汇教学中的"反教"进行准实验分析。按词汇测试成绩把受试分为低、中、高分组,分别用讲授/不讲授课文外词义、解释/不解释词义联系的词义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代表的三种词汇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两个相关样本非参数Wilcoxon检验对三组受试的四组成绩检验结果显示:讲授课文外词义不会对课文词义"反教",反而促进课文词义的学习,这在中、高分组受试中具有显著性;解释词义联系会引发"反教",在低、高分组中不显著,在中分组中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裸×"形式的"裸"族词语的频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裸"词义产生了迅速的变迁。其词义经历了从"身体裸露"到"物体裸露,没有覆盖"再到"没有加工处理,纯粹的",最后为"完全的,彻底的"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话相比,河南罗山方言的"些"的意义和用法都很特殊。根据表达的词汇意义可分为三类:一,词汇意义实在的"些";二,词汇意义有虚化迹象的"些";三,词汇意义完全虚化的"些"。分别从语法格式、语法意义、词义特征及语用等角度对这三类"些"进行讨论,从而揭示出罗山方言"些"的特征。而且,当今罗山方言"些"词义的三种形态正反映了"些"词义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而词义的引申派生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按一定的方式和顺着一定的脉络实现的。词义引申的根据和方式主要有相似类比、相关借代和相因推导;词义引申的脉络主要有"放射式引申"、"连锁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全体、由实词到虚词。  相似文献   

1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王念孙《广雅疏证》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两部重要著作。在贯通语料的基础上,笔者由词义引申入手比较二人研究思路的异同,从词义分析的指导思想、词义分析的着眼点、词义分析所用术语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二人"求变"与"求通"的不同研究取向。与此同时,借鉴汉语词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二人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5.
唐宋诗词中,"饶"、"未饶"两词经常出现,表示"逊,不如"与"不逊,不亚于"的意思。考察"饶"的词义发展历程,这一用法并非由自身词义引申发展得来,而是通过"相因生义"获得了"羡"的"羡慕"义,在具体语境下解释为"逊,不如","未饶"也就可释为"不逊,不亚于"。  相似文献   

16.
杨庆鹏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6):24-26,39
闻一多在古籍整理方面提出"说明背景"、"诠释词义"、"校正文字"三个类别,并在"诠释词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闻一多旧学基础深厚、思维视觉独特、学科联系广泛、使用方法得当,为我们学习、研究《楚辞》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蒋鹏 《文教资料》2014,(36):173-174
"行李"一词,最初的使用是在《左传》之中,当时的词义为"外交使节",即往来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但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行李"一词,逐渐发生意义的分化,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意义,本文就"行李"一词的命名原则和词义衍生变化的角度试做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汉译英翻译中谴词的"词义对等关系"。在寻求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把握词义对等关系以取得能够与原文产生同样效果的译文表达。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不同层次上的词义对等以期更好地把握翻译措辞。  相似文献   

19.
近年"达人"风流行。"达人"是一个旧词,从产生到现在词义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虽然在演变中体现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心理,但都有民间势力壮大这一文化现象贯穿其中。本人对词义演变中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从而论证当今"达人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词义在不断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老乡"的词义发展演变至今,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层级性,其词义范围随说话者所处行政地域、籍贯的不同而扩大和缩小;词义伸缩性使其语用交际功能也随语言环境的改变也发生变化。其功能的变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无限扩展时,为改善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缩短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使交际目的得以及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