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汉译佛经《摩诃僧祇律》中保留了较多的东晋时出现的新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晋汉译佛经《摩诃僧祗律》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译佛经在汉语词汇研究方面具有其它中土文献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价值。但佛经中含有大量的口语词汇,有些词语因历时久远,不经考释难于理解。本文特选取《菩萨本缘经》中部分未被《汉语大词典》所收录的词条,采用传统的训诂方法,同时以其它经书为佐证,对这些疑难词语的语义加以考释,以利于更正确的理解原典。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汉语词典,在词汇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基于《汉语大词典》的词汇学研究覆盖了由微观到宏观,由基石素材到骨架结构,由个别词语考释描写到词汇系统面貌呈现的多个层面,从具体个案词汇研究逐渐过渡到专书词汇研究、断代词汇研究和历史词汇研究。《汉语大词典》不仅为词汇研究提供了权威的工具支撑,词典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多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郜林涛 《现代语文》2007,(3):115-116
一般来说,学者对佛经词汇研究大多更重视隋唐以前的译经,而较少关注唐代译经.究其原因,一是佛经本身有很强的程序化倾向,唐代译经并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词汇使用情况;二是佛经作为翻译文本,口语化程度也不能与中土文献相比,尤其不能与晚唐以来的禅宗文献相比.客观地说,唐代译经尽管有以上两点不足,但仍有不容忽视的词汇研究价值.以义净译的《根有律》文本来说,律藏作为管理僧团日常行为的文献,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程度在佛典中是比较高的,因此《根有律》大致可以反映初唐汉语词汇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对于汉语词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也有修订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7.
“触恼”和“恼触”是同素逆序词,均源于汉译佛经.它们有四个义项:害;触犯、冒犯;招惹、扰乱;痛苦、烦恼.《汉语大词典》、《佛经词语汇释》等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均有不妥之处,说明汉译佛经词汇研究是薄弱环节.汉译佛经在词汇训诂、辞书编纂和汉语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大型语文辞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应该源流并重、义项完备、释义精切、例证准确.编纂高质量的大型辞书,要对历代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概括词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汉魏以来墓志词汇进行了研读,发现部分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例证之不足,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从一个侧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语词汇研究在历史上过于忽略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使得很多词语未能及源,这从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就能清楚地看出来。文章以五条汉语常用词为例,结合《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对这五条词语的语源进行补正,以体现佛教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将来大型辞书的修订、编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语类》中,有不少词汇为《汉语大词典》所忽略,以故《大词典》书证往往迟后。文章选取的词可将《大词典》书证提前。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9,(2):65-71
贵州契约文书数量众多,词汇丰富。如"栽手""栽主""佃主""当主""借主""断主""补主""塚""棺""墱""坉"等11例词语或其新意义在《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未见收录。训释这些词语,对于《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理论,以五代墓志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五代墓志词汇进行了研读,发现五代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大大提前《汉语大词典》的始见例,有的提前一两百年,有的甚至提前一两千年,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同时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典籍俗称道经,里面保存了大量汉魏六朝至元明清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在编纂时对道经语料措意不多,其"订补版"《汉语大词典订补》对道经语料的利用程度仍没有大的改观。以出现于道经中的词语为例,对《汉语大词典订补》中仍存在的义项缺漏问题进行商补,以期对正在进行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全面修订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最大的汉语词汇宝库,本应将汉语词汇包揽无遗,实际上却漏收了许多应收的词语。笔者发现仅漏收《青楼梦》中的词目就有200多余。漏收的词目主要有成语典故、普通词语和专科词语。漏收词目对《汉语大词典》的影响有:又项残缺、释义失误、立目不当、书证过晚等。《汉语大词典》修订的时候,这些漏收的词目如能够得以补录,将会使祖国的语言宝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北魏墓志中的词汇,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了补充,有助于《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汉译佛经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失收的例证,本文据此补正词语九则,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以助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专书词汇研究是辞书编纂的基础。通过对《大唐新语》词汇的研究,我们发现《汉语大词典》不但漏收了其中的诸多词汇,而且漏收了诸多词汇的义项。发现这些词语和义项并加以论证是完善《汉语大词典》所不可缺少的,今试为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释了汉译中古佛经中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中的二十一条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唐律疏议》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有500多条用例可以提前《大词典》始见书证的时代,对完善《汉语大词典》的编撰也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