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的必然性导致了东西方明生态位的广泛重叠。使全球明格局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各民族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必须基于民族和全人类明发展的共同利益,以理性的观念和策略。即国家理性应对东方明与西方明、明的趋同与多元化、原创明的价值以及明的进化等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2.
张华中 《历史学习》2007,(10):33-40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作为政治化和制度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扬弃和积累,逐步形成了当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研究它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可以给我们:民主政治的发展是选举制度赖于存在的基础;选举方式与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是完善和发展选举制度的基本保证;选举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不可强求一致等几项启示,这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选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道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体系.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它们各自的人道主义思想,从而形成了西方人道主义传统.人道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希腊人道主义,中世纪基督教的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近代启蒙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二十世纪的人道主义.本文简明扼要地概述西方人道主义发展的脉络,展现人道主义在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明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模式与特征,前人在此领域已有许多优秀的论,但在中西明比较方面,述与论相对较少。本针对中华民族“亲贵和一、礼尚往来”的“尚善”精神与西方明“平等自由、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作一根源性的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基础课程改革时在历史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都要求学生理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明或对城邦的影响。但是,古希腊到底位于何处?她应该包括哪些地区?  相似文献   

8.
人类明的起源是什么?什么因素造成了东方与西方明体系的差异?这无疑是令人学一直感兴趣的问题。从“神话中的狼”出发,探索西方明的形成与发展足迹,通过对于作为神话中“化英雄”的狼来探索西方明最初的特点,或许可以接触西方明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政治明不仅是制度明也是政治化和道德伦理的现代化,不仅反映了民族国家理性化的要求,也表现在市民社会应对像“非典”那样的危机的能力上。政治明的根本是人的明,制度建构和道德化的传承与重塑很大程度依赖于国民特别是青年的综合素质,德育教育是政治明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思想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一系列相关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制度明建设思想体系,该体系深刻分析了我国具体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的目的、任务、动力、途径和原则,以及社会主义制度明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1.
自从九十年代初亨延顿提出“明冲突论”以来,明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笔认为,所谓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假明的外衣,为西方价值观进行辩护。从人类明的发展史看,普遍性的明在不断扩展,人类明的发展必然是不同明之间的共存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的交往,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峙,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是帝国政体与城邦政体的较量。波斯帝国无限征服的欲望是其与希腊交往的内在动因,希腊城邦的殖民化运动是希腊与波斯矛盾的导火线。两者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博弈,也使得两者的交往在各方面都颇具特色,对以后的大国交往与大国关系提供了各方面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希腊明与希伯莱明融合的历史原因丰富而复杂。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希腊化与希伯莱化的双向交流是其融合的主要原因,章试从上述两方面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西方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而古希腊教育繁荣发展的主导思想来自于“希腊三杰”,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居三杰之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与其一脉相承,共同奠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教育传统.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先进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量,是人类明的结晶,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面对东西方明的交织碰撞和良莠混杂的中外化,构建当代中国先进化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立足中华民族的社会基础,体现创新、民族和法治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中国古代明称为黄河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南方的古代明比黄河明毫不逊色。本通过黄河明与古代南方明的形成发展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方优越的水热条件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造成古代南方明消失的根源所在。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古代南方明,虽然比较发达,却十分脆弱。在强大的黄河明南侵的压力下,这种脆弱的古代南方明被摧毁,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中华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7.
从1844年马克思设想通过建构“政治明”来废除集权制,到2001年江泽民提出把“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作为我国政治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已经经历了一个半多世纪,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政治明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然而,二十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全面发展,显示了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逻辑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意义 1.科技层面。科技的基础是逻辑,逻辑是发展科技的思维工具。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判断出因果关系。”严复指出,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的发达,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逻辑开始!西方科技发展实践证实了逻辑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明演进中环境问题的生态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明的演进而存在。不同的明时期,其环境问题的表现有所不同。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依赖于生态系统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自身明的发展中又影响甚至损害着生态系统,在这种人与环境的作用中,人类的经济活动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而经济活动又是由人类的化和社会所塑造和规范的,所以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应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角度来加以探讨。“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应用化的调适作用,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明观。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高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改革的激情寄托了人们对新基础教育梦幻般的追求。改革需要激情,改革更需要理性。当改革的目光聚集大洋彼岸的西方明,怦然心动地寻觅到与中国传统教育迥异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对欧美新教育的欣然向往,对传统教育的无比憎恨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