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梁小燕 《师道》2011,(6):61-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毫无疑问,为本之源在于"德",为德之源在于"心","心德"就是师德之源。《礼记·大学》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相似文献   

2.
师德,为师之魂、教育发展之魂.隐性知识是伴随并影响人一生的知识,为师德建设之源.但目前教师负面“隐知”导致师德出现多种问题.为此,应采取开发社会“隐知”、开发学校“隐知”之策,以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伍高峰 《教师》2020,(7):7-9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是教师之魂。加强师德养成教育贵在“养”,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举措、丰富形式,用思想、文化、活动等滋养教师高尚师德。通过立学将师德内化于心,通过躬行将师德外化于行,通过自省将师德深化落实,多元立体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3,(17):11
唐伟在2013年6月2日新华网撰文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的重要性应是最重要的职业前提。若一个师者师道德低下,就会耳濡目染影响下一代,成为教育和社会之忧。故而,加强师德考核,净化师资队伍,以保持教师和教育本身的纯洁性、高尚性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师德问题不是今天才有,师德标准也早已有之。现在,将师德表现作为老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5.
一、师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3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和前提条件。结合苏州发展实际,我们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内涵做了如下定位:以高学历为  相似文献   

7.
提及孔子思想,人们习惯用“仁”字统摄,具体到其教育思想,亦复如是。固然,若笼统论其教育思想(尤其涉及到的“师德”思想),用“仁”字概括未尝不可。然若仅仅停留在“仁”之层面,则势必因弥盖其生动鲜活的“德性生活”而遮其精义,亦与后世无补,故当深究细研。今笔者乃采用分解法,层层透析,去挖掘孔子教育生涯中所彰显的“师德”思想,以资于今。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立德树人,是为全社会立德,为全社会树人。立德,首先立师德;树人,首先树人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的镇校之宝,是高校的"关键少数",也是高校德之本、学生德之源。本文就高校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践行职业道德修养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芳 《教师》2020,(13):14-1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良好的师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管理层次和办学水平。湖南省隆回县思源学校探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尚师德,倡导教师习琴棋书画,养儒雅之气;诵国学经典,修为师之德;建文化工作室,涵师者之骨;创百大社团,守师之初心。弘扬传统重师德,彰显特色求提升。  相似文献   

10.
师德失范事件频发消解着教师的道德权威以及自古以来的偶像形象。为响应师德建设的诉求,教师应当通过修炼价值与愿景、心智图景以及专业与道德三个层次来修炼师德,重拾集教育者之心、领导者之脑与工匠之手于一身的偶像形象。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学校立校之本、发展之源,教师素质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乃至学校的校风。本文从师德、师风、师能三方面阐述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学校立校之本、发展之源,教师素质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乃至学校的校风。本文从师德、师风、师能三方面阐述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4.
师德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范跑跑事件曾引发关于师德的大讨论。我觉得:师德如医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若因攸关人的肉体生命,德、技于医生,比其他行业更重要;若因攸关人的精神生命,德、技于教师,当然也比其他行业更重要。要当好研究生导师,实际是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有  相似文献   

15.
"求真务实"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强化高校"求真务实"的师德观,必须多措并举,即:以"人本"为核心,增强"求真务实"师德教育的实效性;以教师自我塑造为重点,锤炼"求真务实"的师德品格;以完善师德系统管理机制为保障,推进"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水平;以优良师德氛围营造为条件,培育"求真务实"的师德建设环境;以向研究型教师角色转换为目标,争创"求真务实"之风。  相似文献   

16.
师德的概念容易被窄化或泛化,因此在推动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系统地认识师德概念。师德本质上是一种由内生而外显的道德行为,其动力本源是师道。而为师之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传统之道和时代之道。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要坚持在中国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精神承继的基础上,持续展开新时代师道文化内涵的发展性重构与实践,才能使得新时代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进步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教育强国语境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师德师风是为师之本、树人之要、兴国之基。当前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政治意识、使命意识、修身意识、奉献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建设教育强国,需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主体责任建设、建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以教学为中心等方面入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进而打造一支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刘志 《人民教育》2022,(1):48-50
师德培育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欲真正透视问题、把握规律,切实提升实践成效,亟须对中小学师德培育的核心要素做前提性反思。由此发现,在本质属性上,中小学师德培育乃是德行品格之涵养;目标定位上,中小学师德培育应选“凡人化”身边范例;起点把握上,中小学师德培育应首先重视生存状态之改善;方法选择上,中小学师德培育应重主体能动之唤醒。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有着丰富内涵,坚持把“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境界追求,包括四重要素——当好学生信仰之师、品行之师、学问之师、仁爱之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四方面问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加强;立德树人意识有待激发;尊师重教氛围有待强化;制度规范建设有待完善。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有四个途径:突出思想铸魂;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是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师德是教师从教之基、素质之魂。师德考核能更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程,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达到师德考核实际效用,学校管理层面应以正面激励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