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依据《2010年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选取成年女性的腰围、臀围、血压等相关数据指标,计算成年女性腰臀比值并进行分组,通过对正常组(WHR1)和超常组(WHR2)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找成女性腰臀比值与血压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成年女性的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康复科402例膝关节慢性创伤患者(2005年~2010年),数据采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膝关节慢性创伤、体质指数、腰臀比。根据性别不同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标准对患者的肥胖程度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结果显示男子通过腰臀比定义为肥胖的往往高于女士。腰臀比在评价受试者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BMI测定结果(P〈0.05),尤以男性突出。在膝关节慢性创伤患者中,腰臀比(WHR)与男性、女性膝关节骨关节慢性创伤的患病率存在显著性相关,男性患者达到了非常显著行相关,而体质指数(BMI)没有达到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BMI、腰臀比和血压的不同对成年男子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探索BMI、腰臀比和血压的变化对成年男子身体机能的综合影响,旨在提高成年人的健康水平,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31-134
分析湖北省2039岁成年人群腰臀比分布特征,探究成年人腰臀比与背力、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等7项身体素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2039岁成年人群腰臀比分布特征,探究成年人腰臀比与背力、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等7项身体素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2039岁男性腰臀比正常的人数比例占绝大部分,肥胖类型以臀部型肥胖为主,腰部型肥胖比率较低,占总人数的2.9%,而女性中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肥胖,且臀部型和腰部型肥胖分布较为均匀,差异有显著性(p<0.01);腰臀比与身体素质之间相关关系显著(p<0.01),但关系并不密切(r<0.02);其中,手臂力量素质随着WHR的增加而增强,腰腹部力量相反,柔韧素质、平衡素质和反应速度则随着WHR的增加而下降;正常组与胖组人群之间的各项身体素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早期研究证明,在成人增龄过程中,体脂分布会从四周逐渐转移到躯干,而躯干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增加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构 建20~69岁天津男性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之间的最优模型;探索20~69岁天津男性增龄过程中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的肥胖敏感期。方法:2011 年1月至2013年12月募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0~69岁天津男性8 036名,测量身体成分及肥胖相关形态学指标,曲线拟合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并 确定2变量最优回归模型,探讨成年男性增龄过程中的肥胖敏感期。结果:(1)1~6次曲线的AIC 值和R 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4 001.93、0.849)、 (-24 265.13、0.854)、(-24 263.17、0.860)、(-24 289.44、0.866)、(-24 299.97、0.866)和(-24 298.51、0.860);(2)20~69岁男性体质指数增量峰值出现于20~24岁至25~29岁、35~39岁至40~44岁、50~54岁至55~59岁、60~64岁至65~69岁,谷值出现于30~34岁至35~39岁、45~49岁至50~54岁;腰臀脂 肪比增量峰值出现于20~24岁至25~29岁、35~39岁至40~44岁、60~64岁至65~69岁,谷值出现于30~34岁至35~39岁、45~49岁至50~54岁;(3)回归 拟合模型的判别系数大于0.7。结论:(1)5次曲线为20~69岁天津成年男性体质指数和腰臀脂肪比拟合关系最优模型;(2)天津成年男性体质指数和 腰臀脂肪比增量的阶段性变化提示,增龄过程中存在肥胖的阶段性敏感年龄,是体力活动及临床医学干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的关系,以220名普通大学生(男女各110名)为实验对象,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与身体成分,结果发现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身体成分之间相关性极低(P〉0.05),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WHR)与身体成分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身体成分;(2)建议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评价身体成分的指标宜选体脂百分比、BMI和WHR,首选为体脂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成人腰臀比与某些形态、机能和素质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飙  姜文凯  汤强  许浩  王梅 《体育与科学》2002,23(6):56-58,63
利用江苏省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20-69岁26,617个成人样本,研究腰臀比过大对某些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腰臀比可作为独立客观反映身体脂肪分布特征的体成分指标;腰臀比越大,体重越大,腹部皮褶越厚;腰臀比增大其血压升高趋势显著,心肺功能也越差;腰臀比增大能使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灵敏和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中年女科教人员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自制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指导20位中年女科教人员进行8周锻炼,并测定比较了其锻炼前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安静时心率和血压及中国成人体质测定规定的8项指标。结果表明,除握力外.受试者锻炼后上述各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制定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增强中年女科教人员的体质有良好的影响。为使该运动处方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增强肺通气功能和握力,锻炼的时间应延长(长于8周).并增加上肢力量的练习内容。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3城市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和腰臀比(WHR)的基本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MI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超重是福建省3城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男、女即使体重正常,腹部肥胖和体脂百分比超标也占一定的比率;体质指数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增加有关,而体内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  相似文献   

11.
陈振  李海伟  郑旗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0):893-895
肥胖已经成为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关于评价青少年肥胖的方法和标准种类繁多。多数研究表明颈围与肥胖之间呈正相关,可以成为评价超重或肥胖的新指标,且测量颈围有标准的人体测量学方法,经济实用,简便易行,有极大的可行性,适宜大范围人群推广使用。但相较于成人,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期,颈围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监测青少年颈围变化,制定儿童青少年颈围健康标准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继续深入,以便更好的帮助青少年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群开展体质状况的研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分组对BMI(体重指数)和WC(腰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对BMI和WC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年龄39 ~ 79岁之间)进行体力活动评估(PA),并测量受试者(受试者均来自于同一个民族人群)身高、体重、年龄、腰围等指数.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其次在控制年龄的变量下,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体力活动对体重指数和腰围(WC)的影响.结论:体力活动明显地减弱了对BMI和WC的影响,对不活动组的BMI和WC影响的效果量大于活动组.体力活动水平对体重指数与腰围的影响要大于性别与年龄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表明体重和腰围指数的增加可以通过进行体育活动的生活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与比对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17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P50和P90百分位的腰围数据,分析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腰围的分布特征,进而梳理儿童青少年腰围发展的总体趋势。综合各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腰围数据得出,腰围评价肥胖的界值点制定和百分位选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别;腰围增长的幅度和明显开始增长的年龄不尽相同;各大洲整体腰围特征并不一致,国家间差异较大。各国家种族特征、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多有不同,身体形态指标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是一种必然存在,建议儿童青少年腰围标准的研制,应建立在大量、全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期制定出适合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腰围超重与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differences in waist circumference (WC) and pedometer placement (anterior vs. midaxillary vs. posterior) affect the agreement between pedometer and observed steps during treadmill and self-paced walking. Participants included 19 pairs of youth (9–15 years old) who were matched for sex, race, and height and stratified by WC (high WC: HWC; low WC: LWC). Participants performed 3-min treadmill-walking trials at speeds of 59, 72, and 86 m·min-1 and a 400-m self-paced walking trial on level ground. Bland-Altman plo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greement between pedometer and observed steps of spring-levered pedometers by WC, pedometer placement, and walking speed. In the HWC group, the posterior pedometer placement consistently agreed most closely with observed steps at all treadmill speeds and during self-paced walking. In the LWC group, no single pedometer placement consistently agreed most closely with observed steps at all treadmill speeds and during self-paced walking. We conclude that a posterior pedometer placement improves step-count accuracy in most youth with an HWC at a range of walking speeds on level ground.  相似文献   

15.
圆道观哲学思想是以圆周运动、对立统一、相互反馈为特征的宏观哲学理论体系,它揭示了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圆周运动规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圆道观哲学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太极拳行功走架、气机运行与理法中的"圆"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从肢体运动到气机运行,无不遵循着圆道螺旋运动规律;同时,太极拳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圆道智慧——智圆思维与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间的相关性,界定预测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的适宜腰围切点,为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测取上海E大学的925名成年人的腰围、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分析探讨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非腹部肥胖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优于腹部肥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法得出,男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89~90cm(P72.5~P77.5),女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76~77cm(P65~P75).结论:WHO建议的亚洲人腹部肥胖标准较适合本研究对象;即使对于成年人,年龄仍是影响腰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将年龄因素考虑到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17.
张薇  张鸽 《体育科学》2005,25(3):40-43,51
身体质量指数与体脂肪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 ,是评估体脂肪率简便而实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甘肃省居民超重和肥胖现象已相当突出 ,男性 30岁、女性 4 0岁组以上超重比例已达三分之一左右 ;一般的身体锻炼对控制体重或去脂效果不甚明显。有效控制肥胖 ,一是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健康心态等 ;二是研究制定适宜的运动控制体重等处方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参加"2009年上海巅峰暑期减肥运动营"23名重度肥胖女性儿童青少年运动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经过4周运动减肥后,体脂百分比、体重指数(BMI)、脂肪体重、腰围、臀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MI,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臀围/身高比。与BMI比较,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肥胖程度和运动减肥效果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