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体现了福克纳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在面对邪恶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文章认为,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作家,他善于捕捉人的心理变化向人们展示美国南方社会的发展状况。《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本文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方面剖析小说人物的作用,揭示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掠夺者》是福克纳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卢修斯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主人公面对生活窘境与困惑时的不懈努力并最终成功实现自我。本文依据成长小说模式探究故事主题,从荣格原型批评角度解读主人公心路历程,指出自我奋斗与家庭支持是人们战胜自我的根源,而该小说也成为福克纳呼吁人性复归和重建传统价值观念的绝唱。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圣经原型,探求其创作主题。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从而传达了福克纳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创作虽然受到了福克纳、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等外国作家在表现技巧、题材内容和思想主题等多方面的影响,但莫言经由自己自觉的、特有的、生动的创造性转化,并植根于当下社会与民间传统,最终确定了自身“虚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哲学家萨特认为,福克纳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作品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陌生化的形式都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荒诞、破碎的世界,与存在主义表达的虚无观念不谋而合。文章试图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来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荒谬、虚无的世界以及人物的怪诞,并从虚无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物荒诞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从而指出人堕落的思想、自私的选择和自我的封闭必然导致自我的毁灭。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我国研究者对它十分重视,1980年以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目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在福克纳研究中占有最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界”。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作家们的小说的后现代特性,表现了全球化大语境之下文学发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艾迪·本德伦葬礼的描述,小说展现出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福克纳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和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他一生都在对小说的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他的小说很少有两部在技巧上是雷同的.他根据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使他的作品真正达到了深邃的思想内容与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殉葬》(Red Leaves)并置了三种文化:印第安文化,西方文化与黑人文化,使得小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充满张力。本文通过释读小说中文化并置的象征意义,揭示小说蕴含的多重主题。这对于研究福克纳的作品主题与创作心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围绕主人公安迪·本德仑的死展开,死亡主题在书中不断重现。通过对书中的死亡主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福克纳是想通过描写书中人物对死亡的奇特反应,来引起读者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圣殿》是福克纳一部饱受争议,却思想深刻、内容严肃的作品。小说中金鱼眼一直被学术界视为十足的恶人,他贩卖私酒,以变态的方式强暴谭波儿,用暴力统治他的领地。本文在霍妮"神经症人格理论"的启示下,剖析金鱼眼的人格障碍,分析金鱼眼成为恶人的各种原因,发掘福克纳塑造金鱼眼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层动机。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金鱼眼的种种恶行并非本性使然,其种种恶行的根源在于其不幸的童年遭遇以及家庭温暖的缺乏,福克纳通过金鱼眼这一虚构形象旨在强调家庭对于人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的文坛巨匠,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具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时代锐感。虽然他处于现代社会之中,却能敏锐地预见美国南方社会的后现代性。在小说《去吧,摩西》中,福克纳的后现代主义态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观上,福克纳以现代主义的永恒理想抵制后现代主义;客观上,他又无法摆脱后现代主义的疯狂虚无。  相似文献   

15.
作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两部作品里迷惘青年的典型代表,昆丁深知南方古老血液里隐藏的罪恶,却又不能舍弃南方社会曾有过的高贵品德而在新生社会中重生。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昆丁的形象,阐释了他死亡悲剧的原由和意义,并得出昆丁形象是福克纳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反思之结晶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非常重视家庭小说的创作。《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众多家庭小说中的一部。从伦理学的视角重温这部经典。我们会发现因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本德伦一家夫妻关系不和、父母子女关系紧张,即使在困难面前也不能团结一致。将伦理主题与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挖掘作者对人性的关怀。从而唤起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八月之光》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运用了许多手法如分裂、悖论、两极化甚至“一等于二”的模式以揭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双重性格,展示他们分歧的形象,展现现代人的内心冲突与模糊,揭露时代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灰暗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忧虑,对边界与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中,象征隐喻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十分引人注目。在他的作品中古瓮以及与瓮相关的这一意象群的出现与其受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的影响密切相关,也带有明显的自我经历的痕迹,从中可以解读出在肉体、温情、时间和理想等层次上的多重涵义。总体而言,这组意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福克纳的人生体验及其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该小说通过埃米莉的悲剧故事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不断抗争父亲的束缚和社会桎梏的过程中,埃米莉由于受到男权社会和清教思想的禁锢,丧失了理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通过对埃米莉悲剧渊源的剖析,福克纳对南方传统女性的同情和赞美得以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20.
对种族问题的关注是福克纳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小说《坟墓的闯入者》中的路喀斯·布香是福克纳最具确定意义的黑人形象。本文通过分析路喀斯这一人物形象,探讨了福克纳如何通过对黑人形象的刻画来完整、全面地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