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317-31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且成分复杂,难于处理等特点。利用填埋场地区蒸发量远远高于降雨量的有利因素,将渗滤液回灌至填埋场表面,借助于表面蒸发和填埋层生物降解作用,可削减渗滤液水量、降低渗滤液有机污染浓度.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填埋场的运行和封场等原因将会导致大量垃圾渗滤液的产生。这些垃圾渗滤液是目前公认的性质复杂、难于处理的高浓度废水。采用自由基簇射与等离子体液面放电相结合的方式能提高处理效率,能进一步提高液相放电的化工传质、传递效应,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填埋的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氯氮、磷、重金属等,其CODcr可以达到上万mg/L,PH值一般在6.5-7.8之间,渗滤液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对其进行处理。1,国外与国内现状1.1,国外现状在国外发达国家,垃圾渗滤液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英国通过宪法规定,垃圾填埋场必须有相应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才准予运行。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上,国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垃圾渗滤液回灌法和垃圾渗滤液经过预处理后,排入当地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填埋龄垃圾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天子岭填埋场采集了1~12年填埋龄垃圾,通过对其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发现,不同填埋龄垃圾中以类似腐殖质的混合物为主,其次为塑料类;混合类物质含量随垃圾填埋龄的增加而上升。另外,由于填埋场含水率低,pH、TN(总氮)、BDM(生物可降解物)、HE(腐殖质可提取物)等指标在垃圾填埋4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垃圾进入降解缓慢期。这表明填埋场的传统操作模式不利于垃圾稳定化,开发以渗滤液回灌为特征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阐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原因、特性及危害,提出了几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并分析提出在对渗滤液进行减量化的同时,综合几种方法的优点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卫生土地填埋是多数垃圾处理部门应用的方式,尽管这种处理机制能保证长期性以及安全性,但是,垃圾填埋场会产生较多的垃圾渗滤液,其中包含垃圾分解水和地下渗水,属于高浓度污水。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路径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不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置方法,还可将之作为一种资源存储留待日后开发.世界上95%的固体垃圾进行了填埋处理,同时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研究,概括了填埋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从填埋场对水环境、大气、土壤和植被这三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了有机物、重金属及其他成分的存在形式和污染特点,并提出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首次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回收与填埋处置相结合,借助自行设计和建设的两座库容为150 m3的垃圾填埋单元.分析了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回收对填埋库容节省量和填埋初期两个月内物流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100 t城市生活垃圾,可直接为后续填埋处置节省库容量约57.3 m3.在18项渗滤液指标当中,次生生活垃圾填埋单元渗滤液8项指标包括Cu2 、Pb2 、色度、Total-P、SS2 、Cd2 、Zn2 和Cl ̄均高于原始生活垃圾填埋单元渗滤液的1.5倍以上,5项指标包括NH 4、Total-N、Mn、BOD5和CODcr略高,3项指标pH、TCr和EC二者基本相等,只有Fe和DO低于原始生活垃圾填埋单元.另外,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次生生活垃圾填埋单元的填埋气体中甲烷浓度明显高于原始生活垃圾填埋单元.因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后续垃圾填埋库容量,而且有利于渗滤液的集中化处理,加速有机物的降解,促进填埋堆体提前进入产甲烷阶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引起的环境污染、垃圾渗滤液渗漏等问题突出,已无法满足环保发展要求。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在卫生填埋、处理垃圾渗漏液基础上符合要求够方可排放。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许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22):101-101
目前我国在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工艺设讯工程建设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有相关规范标准可以执行;但是在卫生填埋场实际运行时的污染防治工作却容易被忽略。本文在分析填埋场污染源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对于填埋气沐及垃搬渗滤液采取控制及处理措施,减少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填埋垃圾和渗滤液视为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综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研究技术的对比,提出了深入研究垃圾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孟小燕 《资源科学》2019,41(6):1111-1119
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其分类回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为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对其中心城区居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主要由4个主观因素和7个外部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外部条件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个体主观因素的近2倍,其中,“环境设施和服务”潜变量相关因素对居民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公共宣传教育、回收设施便利性、分类设施便利性、参与意愿和环保意识为对居民垃圾生活处理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前5个因素。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The amou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A large amount of landfill leachate are generated with excessiv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hich create a great deal of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treatment process. Anaerobic digestion is an ideal technique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ResultsA thermophilic granular sludge was successfully adapted for anaerobic digestion of MSW leachate (from an aging large-scale landfill) for methane production. The COD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mproved by 81.8%, while the methane production rate reached 117.3 mL CH4/(g VS d), which was 2.34-fold more than the control condition. The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were revealed by 16S rRNA gene high-throughput pyrosequencing. The richness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e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thermophilic granular sludge, while the archaeal community structure presented a reverse phenomenon. The bacterial genus, Methanosaeta was the most abundant during the mesophilic process, while Methanobacterium, Methanoculleus, Methanosaeta and Methanosarcina wer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The more balanced community distribution between hydrogenotrophic and acetotrophic methanogens implied a close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crobes, which further contributed to higher methane productivity. The detai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y functional communities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performances were demonstrated via the multivariate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onclusionsWith the assistance of adaptive thermophilic granular sludg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while both of COD degradation rate and methane production was improved during anaerobic digestion of MSW landfill leachate.How to cite: Feng S, Hou S, Huang X,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leachate for methane production by adaptive thermophilic granular sludge. Electron J Biotechnol 2019;39. https://doi.org/10.1016/j.ejbt.2019.04.001.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进口固体废物改革方案的实施,以及固体废物行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积极向海外投资,东南亚地区成为我国固体废物行业投资的最佳选择。为推动南南合作与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向东盟国家产业界的投资,本文在梳理东盟十国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东盟十国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处置、行业发展及投资环境。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生活垃圾、电子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典型的固体废物类别,分别提出了我国企业向东盟国家投资的针对性建议。企业应根据各国市场和技术需求选择重点投资国家,有的放矢进行合作投资,如缅甸、老挝、柬埔寨可考虑投资生活垃圾小规模堆肥和产沼气技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可考虑投资电子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系统分析了抑制和阻碍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传统供给体制所造成的供给不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供给依靠市场化、社会化的多元主体来实现,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中,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是实现政府改革和转型的关键。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市场机制的建设者和监管者的职能转型,借助市场机制构建一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多元主体供给的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与自然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垃圾进行优化处理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和实际上阐明以人与自然为本,把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深远意义,提出了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途径和措施,并对垃圾处理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和粗放处置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气复合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科学有效利用,不仅利于解决我国固废重大污染问题,还能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短缺困境。文章梳理了3种典型类别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经验模式,指出以集中化、资源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固废循环经济处置利用模式是解决我国固废复杂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急需系统地开展城市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东莞海心沙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发展实践为例,阐述了通过突破垃圾焚烧、餐厨制沼、市政污泥热解、电子污泥熔炼、废矿物油蒸馏、全过程代谢模拟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城市多源固废资源能源协同清洁高效回收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基地的资源能源综合回收效率,降低了区域环境综合影响水平,真正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多源固废的资源能源耦合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最后,从固废精细化管理、循环发展模式创新、无废社会建设等方面展望了城市多源固废综合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罗丹  黎江平  张庆芝 《资源科学》2022,44(7):1476-1493
厘清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因能够加速政策落地,进而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本文以261个地级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问题需求、政策企业家、合法性以及能力4个维度的政策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结果发现:①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在时间上呈现S型曲线样态,在空间上则凸显区域示范和邻近效应;②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受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同级竞争压力、财政能力、上级强制压力以及问题显著性是该政策扩散的主要动因,流于形式的政府注意力则有可能阻碍政策扩散;③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存在时空差异,财政能力和上级强制压力,同级竞争压力和财政能力,以及同级竞争压力分别是2003—2011年、2012—2016年和2017—2020年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促成东、中、西区域政策采纳的影响因素组合亦有所不同。因此,地方政府政策采纳应主动结合辖区治理实际“量体裁衣”;亟需发挥政府主体在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执行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还需辩证看待上级强制压力对于政策扩散的强驱动效应,辅之以激励考核机制以营造“竞相争先”的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9.
Presently, the society is facing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produced municipal solid wastes. The accumulated waste has caus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uncontrolled release of greenhouse gases. Moreover,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wastes has resulted in a shortage of areas available for waste disposal, resulting in a non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These problems led to serious public concerns, 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political actions aiming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wastes reaching the environment. These actions aim to promote sustainable waste management solution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se policies is to promote the recycl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the conversion of waste to energy and valuable chemicals. These conversions can be performed using either biological (e.g., anaerobic digestion) or thermochemical processes (e.g., pyrolysis). Research efforts during the last years have been fruitful, and many publication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 convers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o energy and chemicals. These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in the current review article togethe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waste policy that was implemented in the EU during the last years.  相似文献   

20.
孙岩  胡茗  张备 《资源科学》2021,43(11):2224-2235
上海作为中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31份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定量研究,从政策工具和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两个维度构建了分析框架,按照定义分析单元、政策工具编码、频数统计分析等步骤,对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具有政府重视程度高、多部门合作、注重政府引导等特点,有助于上海在垃圾分类的政策执行中缓解政策执行惰性、减轻部门壁垒、推动社会主体积极参与。②现阶段政策工具的设计与运用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政策工具的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不足、需求型政策工具短缺,不利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可持续执行,同时其下各类子工具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政策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活动中政策工具的运用缺少侧重,难以与当下的垃圾分类现实相配套。并据此提出了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注重政策工具在各个阶段合理使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