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广州家长不再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在广州,现在有技术的非高学历者职业更好找,工资也并不低于高学历者。由此,广州人开始理性看待学历问题,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的风气。元旦期间,广州一个中学的毕业班校友聚会,与会年轻人难免对比各自的境况,他们发现初中毕业当年考了中专、技校的同学,尽管当时觉得面上无光,但如今不少人有了理想的职业,成了某一技术行业的尖子,收入也还不低;而后来考上高中又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还在为职业奔波,看前景收入也不一定高过中专生。学历、职场的这种新情况不仅使学生本人重新审视学历问题,也使广州家长对子…  相似文献   

2.
下岗后 ,找工作成了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人才市场定期举行的现场招聘会是必去的场所 ,去多了渐渐感受到 :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能有一张高学历文凭 ,的确为应聘上岗增添了很重的法码。招聘会上不少单位纷纷提出各种优厚条件寻求高学历者 ,可在这寻求“千里马”的背后 ,有些招聘单位所提出的应聘条件颇有自抬用人身价之嫌———业务员要求本科 ,迎宾员要大专 ,清洁工要中专以上…… ,如此人才高消费现象不一而足。当前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好找工作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数量已多 ,相反据权威报载 :我国当前具有大专以上高学历的人从…  相似文献   

3.
一、中专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由于社会对职教的定位不准确 ,导致未考进普高而进入中专校的学生思想压力大 ,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进校后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高教大众化”导致“普高热”的不断升温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盲目追求高学历 ,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负面影响。进中专校的学生普遍被认为是教育学习的失败者。社会、老师、家长及学生本人都认为只有考不上高中、升学无望的落榜生 ,家境困难的特困生 ,甚至是“差生”才读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当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中专校 ,思想上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很大伤害。加上目前中…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由于普高热及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等原因,使中专教育的稳定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提高对稳定中专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坚持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探索其培养模式,办出中专教育的特色,有助于中专教育的稳定与发展.一、对稳定中专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企业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一些职工下岗已经成为正常的社会现象。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610万人,到2000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到1000万人。下岗后职工的心理卫生状况如何?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山东省两个中等城市的国有企业中随机选取了295名下岗职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2名,女性173名;24岁以下的61名,25—34岁的138名,35—44岁的96名,他们构成了下岗组。在295名下岗职工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占25.l%,具有高中学历的占21%,具有中专学历的占26.4%,具有大专学历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出现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本文在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基本状况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促进再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成人中专,职工中专的学生来源较前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职成人中专学生比例在逐渐缩小,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初中毕业生,年龄一般16-17岁。所以有些学校出现了“成人中专无成人,职工中专无职工”的现象。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不能升入高中学习可又不能辜负家长望子成材的期望,他们怀着自卑和不服气的复杂心理迈进成人中专的校门。他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自由散慢,有的学习不得方法,还有的什么都无所谓,说什么已看破红尘;难怪许多教师都说:“这些中专生,即不好教,更难管理。”心理学家认为,16-17岁这一年…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于去年上半年筹建中专部,开办无线电和机械两个专业。招收六十八名学生。今年还打算开办一个计算机专业,以满足各所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的需要。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要保证职工中专的教学质量,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1.严格把住入学关,招收确有初中毕业水平的职工入学。去年,北京市组织的统考是比较严格的。成绩基本上代表了考生的实际水平。但由于  相似文献   

9.
尚秀云 《班主任》2015,(2):66-67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性,每位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只要爱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对孩子的爱要有理智,要讲科学,而有些爱却是盲目的。正是这些盲目的溺爱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案情重现】我曾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张明(化名),16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他的父母都是科技公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上海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的显著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条是:“上大学不如上中专,上中专不如上技校,上技校不如顶替。”一些人算了一笔帐,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晚拿好几年的钱,而且毕业后的工资未必有早参加工作的中专、技校毕业生挣的多——包括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更何况大学毕业分配面向全国,大城市的学生有可能到中小城市或边疆去,条件艰苦,而中专、技校则就地分配。不仅上海如此,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有些学习尖子都放弃了升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