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诗词英译过程中,意象传译是有效构建以及再现译诗意境美的关键。本文采取比较分析法,选择苏轼《定风波》英译的两个版本,从意象的生成、意象的表现、意象的传达、意象的翻译等角度展开探讨,为诗词英译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发展以来,译者百家争鸣,形成了多种翻译流派。意境美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就成了连接各个流派的共同点。本文主要通过引入诗歌意象与意境的联系,来举例说明诗歌的意境美之实境美,并指出诗歌英译中实境美的传达。通过研究,希望帮助古典诗歌英译爱好者更好地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47):114-115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表达,然后以李煜著名的诗词《虞美人》为例,探讨了进行英语诗词英译的前提条件,并对《虞美人》一词中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列举了翻译实例,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传达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翻译人员带来一定的启示,提高英语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以"三美论"为观照,结合实例探析"意美"、"音美"、"形美"在许渊冲宋词英译过程中的具体再现。在宋词的英译过程中,作者努力传达或再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让读者体会到原文在意境、音韵和形式方面的美感,原作的艺术魅力也最大限度地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也才能真正在英语国家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5.
中诗英译中意境再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imagery)或称意境,是诗人内在思想感情内涵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统一的艺术境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显而易见。从汉语古诗意境的涵义及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成功的汉诗英译译例,对中国古诗的意境在英译中的四种译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翻译中能否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7.
褚金芝  荆琳 《海外英语》2020,(7):118-119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进行诗词的英译.花类意象在诗词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对译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花类意象及其蕴含意义,尝试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从花类意象英译时文化因子的处理、译文中抽象的花名与具体的花名互相转化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中花类意象的英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质量会影响其意境传达,进而影响译作对外宣传的效果。本文从概念隐喻在整个语篇中是否依赖语境的视角,将概念隐喻分为语境独立型隐喻和语境依赖型隐喻,并从隐喻始源域的“多元性”视域对概念隐喻的日译进行分析,认为研究诗词中概念隐喻的日译可以促进译入语读者对原诗词的意境理解,更好地传达原诗词意境。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是中国古典诗的灵魂.因此译诗如不能传达意境,原诗的美学价值定会大打折扣.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艺术风格的赏析,从审美的视角对翟理思(Giles)、林语堂以及许渊冲三位先生所译的三种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古诗英译应再现原诗意境、传递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意象、意境、格律、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范仲淹《渔家傲》的三种英译进行鉴赏,并加以对比分析,说明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过程中采用诗化译法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传译出原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意象”从来都是中国人分析诗词常用的词语,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意象”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最初,英文的image和汉语的“意象”被画等号,这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混淆,也造成了西方学者与读者的不解与疑惑。后来有学者提出,如今的“意象”指的更多的还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文章将从唐诗中“意象”出发,探讨在中国传统译论标准下唐诗“意象”的翻译,通过分析唐诗中植物、动物、用典和女性“意象”的不同版本的英译,探究其是否符合中国传统译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基于此,简述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不能为了押韵而押韵,避免出现"因韵害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诗英译的意象组合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最重要的层次是美学层次,中国古典诗词的译者应努力将原诗意象组合创造的审美形态,通过译语充分再现出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组合美,即意象组合的动态美,蒙太奇之美以及情感美,并就三类意象组合美在英译文中的再现通过实际译例比较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及应当引起译者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唐代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明代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古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至境。但是,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借以抒情、释怀、喻志的普通事物,还昭示着中国传统文人一贯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因此,我们在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其中的某些意象进行重点解读,以引导学生抵达对诗词意境及内涵的领悟和把握。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本文拟就几…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中的地名不仅是一种地理符号,更是一种表达历史文化内涵,反映诗人情感和抒情言志的手段。三峡地名因其地理和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在英译过程中传达的历史文化和意象略异于其它古诗中的地名,但更多的是反映古诗地名英译的共性,从中可窥见英译古诗中地名处理的一斑。  相似文献   

16.
诗歌美在意境.意境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文化意象.就文化意象的翻译而言,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存在着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区分.意译法弃象译意,或破坏了诗的意境,或折损了诗的神韵,因而是不可取的.直译法优于意译法,有象胜于无象.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读出古典诗词的诗味,无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因此,要读好一首诗,首先,借助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其次,进行分类诵读,自然接受诗词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进入诗词的海洋,领会诗中的“情、爱、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介的语言的强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文章拟以翻译的语义对等原则为视角。并结合经典的古诗译例来探讨该原则指导下的古诗意象翻译策略。笔者初步总结出古诗意象翻译的三大具体策略:保留原诗意象:替换原诗意象;省略原诗意象。  相似文献   

20.
张倩倩 《新课程研究》2009,(11):104-104
古典诗词无疑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最美的结晶。 古诗是美的,古诗美,美在它的简约,美在它的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却蕴涵着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