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夜莺》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分类、创作特征、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研究课题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加深了对音乐家李斯特的了解,同时对这首乐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演奏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在钢琴曲的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把钢琴踏板的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他的钢琴改编曲《弄臣》几乎涵盖其对踏板的全部使用方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李斯特本人非常喜欢在音乐会中演奏的作品。本文对此首作品的踏板运用技巧进行了总结,以求能够准确把握其踏板运用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李斯特作品中丰富的音乐形象决定了他不拘一格的触键方法。因此,触键法的多样性也成为李斯特的一大技术标志。他一生执着追求者钢琴技巧的发展与完善,在改编曲的创作方面成果尤为丰硕,以钢琴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其他各类体裁的作品,实现了改编曲与原作的完美融合。这些作品对于演奏者而言,首要掌握的技巧难点是多样化的触键,因为改编曲中的触键方式不仅属于单纯的演奏技巧的一部分,还与改编曲所表现的形象与内容相关。其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应属连音与非连音的触键技巧。本文以李斯特具有代表性的歌剧选段改编曲《弄臣》中的片段为例,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连音与非连音的触键方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运用自己非凡的钢琴演奏技术和创作技巧将非钢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本文试图通过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乐曲结构、改编手法、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归纳总结,以便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奏这首作品的同时,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李斯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唐璜的回忆》的艺术特色的分析,指出其在钢琴演奏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是李斯特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李斯特个人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种类作为切入点,研究和分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邵华  宫莉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99-103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是一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原则,是钢琴改编曲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夕阳箫鼓》的改编背景、音乐分析及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创作手法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化是钢琴改编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的欧洲正是音乐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音乐大师不计其数,李斯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李斯特创作的音乐流传最广,最使世人瞩目的就是钢琴改编曲。他的作品以内容丰富、感染力强而著称,是至今世界钢琴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爱之梦》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文中从几个方面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进行了研究,并以《爱之梦》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对从事这项研究的同行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是基于二胡名曲的基础上改编的,它保留并传承了二胡的特点与精髓,也展现出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研究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是演奏好这首作品的前提,本文从本文从标题、和声、织体等方面入手分析该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并进行一些演奏分析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西方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浪漫主义",随后在19世纪20年代音乐届也迎来了浪漫主义的变革。浪漫主义的特征是追求个性、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感情重于理智。诗歌《水上吟》是古典主义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过渡期间的一首代表作,之后被浪漫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及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人物李斯特采用而创作了艺术歌曲《水上吟》及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船歌》。李斯特对于诗歌《水上吟》的进一步创作,从器乐的创作领域为诗歌融入了新的音乐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了诗歌《水上吟》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诗歌《水上吟》的广泛流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百鸟朝凤》是一首将西洋乐器“钢琴”的发音特点与中国民族音乐成功融合的钢琴改编曲,在曲式结构、旋律、和声调式、音乐发展手法等方面,都将民族特性作为最突出的表现点,在演奏技法、钢琴音色方面也渗透着中国民族特性,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有突出贡献的钢琴作曲家。他的众多作品已成为我国钢琴教学领域中最受欢迎的曲目,有的甚至成为国内重大钢琴比赛的规定曲目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其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的写作技法,希望能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以及演奏与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改琴改编曲的取材大多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民俗音乐和民间歌曲等,在我国的钢琴曲演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并且从其结构上充分展现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演奏模式。文章将通过对《百鸟朝凤》钢琴曲音乐结构的分析,展现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4.
李斯特是两千多年音乐历史发展长河中最为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作品。这些创作对钢琴演奏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至今还活跃在钢琴演奏家的节目单上,也是钢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本文以《叹息》为例,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的艺术价值及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如今已被公认是钢琴音乐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称得上是音乐史上的核心作品之一,它不仅成功的开启了奏鸣曲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更深深的影响了19世纪末之后,斯科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大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及语法;这部作品创作于1852年并于1854年首次出版,其伟大之处在于李斯特运用了超出当时社会的全新音乐语汇和在演奏上几乎完全解放的原创性钢琴技巧,而正是这些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因素使得李斯特一直饱受同时代音乐界的争议与抵触,其在发表之初不仅未得到音乐界的认可,李斯特在其晚年阶段更是被当时的人描述为一位古怪、在键盘上无所事事的作曲家。在此时李斯特和他的作品甚至已经被视为一种笑话,当时社会对他的讽刺、批评及羞辱简直就如同潮水一般侵袭着他,但是尽管是在音乐界如此冷嘲热讽的压力之下,李斯特任然毫不退让的坚持着他的音乐及想法,因为他一直都坚信着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他也一直坚信着终有一天,人们会开始接受与欣赏它。到了现在,早已过去一个半世纪,而时间也已经证明了李斯特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性的音乐家,正是由于李斯特对艺术如此的执着,才有这部惊世之作的出世。《b小调钢琴奏鸣曲》由于其庞大复杂的曲式结构、近乎交响式的音乐表达、深切严谨的生命哲理以及丰富多彩的戏剧性呈示,弹奏者必须对作品各个方面经过深刻研究及探讨,才能从仔细的分析作品结构中找到演奏的正确方向。笔者根据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分析、学习以及比较多位著名钢琴家的演奏,总结归纳以下诠释与弹奏要点。  相似文献   

16.
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成为钢琴组曲体裁的典型范例,作品创作独具风格,创作手法有着强烈的独特个性和典型的艺术风格,此曲在演奏上还有一定难度。《图画展览会》的演奏艺术为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性质的钢琴改编曲,此曲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分析能够透过《梅花三弄》表现出来其审美特征,并从中挖掘出西方钢琴艺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相互渗透和发展。《梅花三弄》这种结合中西审美意识和特点是吸引更多人关注他的主要原因,拓展了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梅花三弄》所含的情感与意蕴,从而更好的帮助人们分析《梅花三弄》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培勋的《旱天雷》等五首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借助西方音乐语言,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出发,在标题音乐内容的民族基本格调、调式调性贯穿的"粤调性"、音色技法的民族性以及和声织体的尝试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改编和创作出具有中国音乐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其作品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民族音乐特性,使广东钢琴音乐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音色特征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润腔手法,是传达中国音乐神韵的重要手段,也是钢琴改编曲演奏中的关键问题。从钢琴改编曲演奏的联想、演奏中"韵"的体现两个层面分析入手,分析了指法、触键、节奏、踏板等技术手段,总结演奏中的乐感、联想、共鸣等意识情感手段,并结合演奏实例分析指出技艺相卿、情景交融是演奏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中,作曲家王建中先生运用了富有装饰性的色彩音,以及多样性的民族音乐效果、民族韵味表现手段,对钢琴乐器的表现性能、演奏特点和音乐语言特点进行了创造性表现,对旋律中的装饰性变音、不固定的调式正音等都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模仿出民族性的色彩效果.本文通过对上述层面的研究,透视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的艺术特征及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