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实验教学是大学工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建设了电子信息类大电子实验平台,形成了以"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为经,以"基础学科技能培养—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为纬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三横三纵"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4种教学方式:基础实验的工程化教学方式,创新实验的工程化教学方式,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建设方式,实验教师团队的工程化建设方式,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状态和效果的感知与评价手段。通过建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电子实验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效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实验对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总结各高校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的经验,以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为例,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改革,提高了环境工程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结合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际情况,完成实验课程任务量的同时还增加"开放性"和课题式的实验教学,改进了课程考核方法。通过环境工程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增强了实验操作能力,掌握了环境工程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其独立创新和自主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践对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要求,认为在培养面向工程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培养和提高4个方面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并以滑动轴承实验为案例说明实验教学中4方面能力的培养.讨论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工程化改革方法,提出应该强化实验内容、提高主动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重、工程化实验设备和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工程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所在专业实验室的特点,指出了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环境工程课程的内容特点,选择"浸没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解决当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从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教学体制制以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环境工程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实际教学基础上,探讨多维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素材,专项整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库、实体实验项目库、实验现象图库、模拟动画库、规范操作视频库五大教学资源库,搭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网站,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凌琪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4):110-111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与课程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阐述了重新整合、优选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在"卓越计划"新形势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目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以致用的实验教学终极目标,建立独立于理论课程的以工程需求为主线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内容新体系,讨论在相应教材建设中体现实验项目的工程性、梯度性和新颖性等原则以及与实验教学模式的关系。从实验大环境工程氛围、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化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工程化建设的改革思路,并就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综合举措,以此推动实验教学创新,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这些举措在本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改革实践表明对于指导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221-224
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为例,结合环境工程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实验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展开讨论,探讨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明确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多年来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丰富了实践教学、完善了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程是一门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训练非常重要。仿真实验教学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可以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实训平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可行性等方面研究探索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着力构建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发展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平台、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化+信息化+工程化"的制药工程实验室,提高培养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实践表明:该举措不仅使学生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实验实践技能也明显增强;同时教师队伍科研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以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了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综合型实验教学和综合型实习教学两方面对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标准为起点,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循序渐进、重实践、系统化的特点,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通过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材建设,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兼顾基础训练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和科研发展,阐述了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改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目前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学时设定少,实验项目设定不合理,实验设备缺少等问题,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改革必须以调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在实验课程讲解、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安排、实验技能考核、实验报告内容编写等多方面尝试采用新的实验教学手段,从而完成满足应用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建了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习、科研和课外实践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对应的结构体系,调整了环境基础综合实验的结构,完善了环境科学方向的实验内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课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实验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环境工程,加强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近年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通过以下多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如:将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促进教学科研良性循环;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三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设大型演示实验,拓宽学生知识面;模拟工业实践,设计半连续化实验以及深入企业或基地实践,做合格的临时工程师等,可使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对环境工程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合理设计实验项目、蝙写具有工程特色的实验教材、提高实验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探索新额的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法等措施,提高环境工程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验内容改革、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型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和应完善的制度,对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独立学院"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近年来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经验,对环境监测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改革,使环境监测理论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