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读一篇小说,最主要的是读什么?不少人总喜欢读故事情节,对故事内容记忆犹新,而对小说中人物的各自特点却未必说得出来,这是不正确的阅读。读小说最主要的是读人物。小说情节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作者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态度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学生反映读不懂小说,说读小说时不知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往往对小说中的人物更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本文简述了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的理解与欣赏,可以用归纳比较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李冰 《海外英语》2013,(19):90-91
英语弱读部分一直是英语语音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得不到足够、有效的英语弱读输入是造成这一现象不容忽视的原因。小说《白牙》中的人物对白忠实的反映了英语母语者日常对话时自然的语速与发音方式。小说篇幅较长,弱读语料丰富,弱读式的复现频率高,基于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频率效应,小说《白牙》作为英语弱读教学的辅助材料,可以加强学生对弱读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读小说要想由表及里,首先要借助小说中的情节、各种描写手法去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其次要注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在高中生阅读面窄而又无方向感的现状.我想以小说流派中的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读,如何品,达到最终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为什么阅读小说要按小说流派来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三大文体之一的小说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喜欢读而阅读效率不高是基本现状,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读是因为喜欢小说的情节,而对于小说中诸如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学生则不太关注,从而导致小说阅读走向了“只看情节”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板块一读好词句,带入小说语境师:《桥》,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一般都是虚构的。这篇小说比较短,所以在“小说”前面又加了一个字“小”——(板书:小小说)生:(齐读)小小说。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出示词语)谁来读这两组词?  相似文献   

8.
小说心理学是李渔首创的,小说心理学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是李渔小说的一大特点。李渔小说从作到读进行全面的艺术心理关照,这就便得他的小说不仅能满足作自身的创作目的和愿望,而且也满足了读的心理愿望,特别是李渔对读心理的三个“发现”,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带有极强的民族性特征。李渔对小说心理不宾发现是他小说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李渔对小说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顽童"和"完童"是儿童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深受儿童小读者喜爱,这与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有关:读"顽童",可以获得想象世界的自我满足;读"完童",可以观照现实世界的自我成长;读"顽童变完童",可以获取艺术世界的人格力量。主题式的小说推荐、漂流式的小说阅读、开放式的人物赏析,可以实现"现实儿童"和"小说儿童"的精神同构。  相似文献   

10.
许天佳 《教师》2012,(27):72-72
近年来,小说阅读成为高考中的常客,很多省份在考查现代文阅读的时候选择小说,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要读情节,读人物,读环境,如果把握住这样几个方面对于提高成绩是有用的。一、读情节把握好一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对于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考试中对于情节的考查,往往会设置这样几种题目:(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解题思路:根据小说情节理清结构,明确写了什么。如:(2009安徽)《董师傅游湖》,题: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解答这一道题目了解文章的情节即可,在对情节有效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就能正确作答。  相似文献   

11.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12.
李海林老师在《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倪文尖朱羽)一文的评析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教小说?我们读小说的什么、教小说的什么?我们怎么读小说、教小说?这些问题,过去我们几乎都回答错了。我们读小说的目的,是为了追索小说的主题和它所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一、披文入境,初识老汉 师:同学们,《桥》是谈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只有500多字,读了却震撼人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怎样读小说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光是浪费了光阴么?我们要这样去读小说,何不去玩玩球,练练武术,倒还有益于身体呀?再说,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  相似文献   

15.
高考考纲明确规定小说为考试范围,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小说阅读能力。但是,学生之所以喜欢读小说,只是喜欢从小说中读个"热闹",读个"剧情"而已,缺少对小说真正的解读,也就是缺乏小说阅读的鉴赏能力。此外,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重视小说部分考试题型的答题技巧,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提高学生小说赏析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随着高考小说考试难度的加深,在当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思想下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进行小说教学,成为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小说读起来轻松,但把小说作为高考考题想要答得好可并不容易。小说阅读中,考生的分析人物形象题得分率远低于预期。同学们想要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上得高分,还得知己知彼,从分析试题开始——1知己知彼:从分析试题开始不但我们喜欢读小说,出题人也喜欢。近1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几乎选的都是小说,但是小说阅读中的题目却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林口县四中张梦孝、姜中认为,实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完成小说教学任务,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读”是为了消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小说的写作方法;“写”是对阅读中获得的小说理论的实践,也是对课文深入认识的过程。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不仅可以卓有成效地提高小说赏析能力,而且可以多层次地提高其写作能力。小说单元的读写结合可分为五个层次。首先,通过所学小说篇目的总结复习用一课时紧扣小说三要素,归纳出小说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规律、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梗概的理性认识,为在讲读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加以印证,不断加深对小说的掌握奠定基础。之后。为强化第一节课的理性认识,结合具体小说篇目的讲读教学,从不同角度搞单项赏析习作。力求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读小说,兴趣一般只在故事情节。对他们而言,一篇好小说的标准,就是故事情节是否惊险离奇,引人入胜。至于为什么故事会如此精彩,是极少有人去细细追究的。碰到小说中的诗词,景物描写之类,大多是跳过去不看,甚至有连细节描写都不耐烦看的。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很难将小说中的精华吸收转化为对自我思想、感情、语言表述、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营养的。其实,故事情节只是小说中最粗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小说有不同的读法, 《红玉》《珠宝》是读故事, 《永远的尹雪艳》是读词句。懂得根据小说的叙述特点读小说, 就容易获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苔丝》在宗教问题上多有涉及,而且该小说至今读者众多,影响巨大,因此对该小说中哈代的宗教观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相信报应、预兆以及对当时宗教状况的褒贬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以期对哈代在该小说中的宗教态度作出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