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八年,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主力,中国战场歼灭的日军力量占其战争损失的70%。  相似文献   

2.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 今年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五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全世界人民的节日。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  相似文献   

3.
一、史迪威其人史迪威(1883年——1946年)是一个比较爽直的美国军人。他为了解中国和中国抗战,曾先后几次来中国,并在中国工作十几年。史迪威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11年。第二次是1920年,他任驻北京美军的语言教官,期间曾学习了华语及中国历史、宗教、经济。继被华洋义赈会借用到山西任筑路计划总工程师,在陕西接识了冯玉样。1923年任满回国。第三次是在1926年秋,任驻天津美军的营长。1927年驻北京美国公使馆曾派他去徐州了解南军实力,他对南方部队给予了好评。1929年4月返美。第四次来中国是在1935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抗战赵德教,赵文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系列的充分准备之后,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时,斯诺作为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在北平目睹了这一事变的真相,他对日军的进犯极为愤慨,对中国人员的抗日...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规模最大、坚持最久、威力最强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一、中国抗战打乱了日本的世界战略计划。 日本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是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按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初期的战略企图,是要“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然后,利用中国的资源,以中国为“兵站基地”,“北进”侵略苏联,“南进”对英美作战,独霸亚太地区,并进而争霸世界。所以中国战场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过去被日本视为“不知何为”的中国,战端一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中国抗战不仅扭转了自己一百年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向全世界树立了以弱胜强、以正义抗强暴的典范;也粉碎了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的近代化和革命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中华民族已经普遍产生了抗战决心,并作了可能的物质准备,中国已经团结起来,有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政府,这些都为抗战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才使甲午战争的悲剧没有重演.  相似文献   

8.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似文献   

9.
陈纳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率领的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与日寇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抗战胜利后,陈纳德转而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使其八年抗战之举未能得到公允的评价。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二战期间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 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抗战不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关键 ,而且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减轻英美在远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二战期间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抗战不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关键,而且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减轻英美在远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14.
《初中生》2015,(32)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军乐齐鸣,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在此隆重举行. 阅兵式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战取得的伟大成果,揭示了在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明确提出中国今后要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05,(Z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特地编发了纪念专辑《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6.
雾原本是重庆的一个地域自然现象,成为战时作家们最受青睐的意象。对于雾,作家们有欣赏它保障生命安全的一面,也有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戏剧和长篇小说创作繁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厌恶雾对人的压抑,并上升到雾和国民党腐败统治的象征关联。对于雾这一意象的全方位分析,有助于理解抗战时期文学与重庆政治中心地位及地域文化复杂性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陈文杞(1904-1941年,福建莆田人,时任24师少将高参),中条山之战,陈文杞率部在闻喜,夏县等地与敌激战。日军施放毒气,我军死亡惨重。后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遭日机狂轰滥炸时,陈文杞身先士卒,不顾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指挥官兵坚守阵地。在最危急的时刻,振臂大呼口号“有我无敌,有敌无我!”后不幸壮烈殉国,终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为题材和背景的“抗战小说”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抗战小说”作为历史叙事和自我想象的方式,它为20世纪中国试图寻找、建构和获取的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和新的民族性。在“抗战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叙述中,也展现着不同的个人命运、家族记忆和民族国家想象。基于此,要讨论的正是193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其所要揭示的复杂的历史图景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