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看到这句话时,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2.
影响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的四种心理因素是:(1)教师的自我效能感;(2)归因;(3)注意的分配;(4)情绪调节。教师应善于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采取恰当的归因形式.掌握同时处理几件事的能力,并应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苏春花 《广西教育》2004,(3A):43-43
情绪是人对某一事物的感应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一种本能反映。人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3—6岁的小朋友属于幼儿时期,情绪极其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很大。幼儿多变的情绪,常使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成人们无所适从,倍感头痛;也给老师带来许多烦恼。因此调节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学会用理智来控制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教师、家长如何调节幼儿的不良情绪呢?  相似文献   

4.
浅论教师情绪的起因及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影响个人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情绪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精神饱满,思维清晰;不好的情绪则会让人思维紊乱,精神低落。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行为失常。好的情绪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情绪不仅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困扰特殊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06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是情绪智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耗竭是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建立以“情感氛围”为导向的交流模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智力;重塑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表达,加强对情绪劳动扮演的规范管理;厚积情感能量资源供给,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耗竭。  相似文献   

6.
以情绪调节方式和应付方式为内容,对92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小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结果表明:1.新手一专家型教师在六种情绪排序上一致,体验快乐、兴趣较多,恐惧最少,且存在新手一专家型教师的差异。2.原因调节多于反应调节,正情绪以重视、宣泄为主,负情绪以忽视、抑制为主,且新手型教师在正情绪的忽视和负情绪的重视上显著高于专家型教师。3.新手一专家型教师在自责、求助、退避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在这三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杨明 《宁夏教育》2004,(3):18-19
情绪,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情绪能影响人的方方面面。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的失调。  相似文献   

8.
教师情绪劳动是教师为表达学校所要求的情绪状态主动进行的情绪调节.为此,教师需要正视三类情绪:工作需要的情绪、自己感受的情绪和经过调整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这三类情绪分别简称为需要的情绪、感受的情绪和表现的情绪.三者之间并不总是步调一致、和谐统一的,由此会导致情绪失调的出现.在工作实践中,为避免情绪过激或过度,教师要主动辨识这三种情绪,并妥善处理三者的关系,可以采用的策略为:把控时机,协调预防策略与补救策略;明确方向,协调参与策略与转移策略;善用技巧,协调深层扮演与浅层扮演.  相似文献   

9.
颜重光 《江西教育》2002,(12):29-29
1.情绪感染法.教师要永远带着乐观的情绪去上课,因为教师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情绪调控的原则是趋利避害,常用的方法有;感染调控;设问激疑,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消除紧张情绪;克服自卑情绪:淡化对立情绪等  相似文献   

11.
田园 《河北教育》2004,(7):91-91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多的工作负荷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教学与生存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出现不良的情绪。教师带着情绪进行教学工作,或者是由于情绪失控引发过度惩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必然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对学校的教师和校长进行调查,从创新精神、自信心、人际关系、情绪调适等方面,研究学校教师和校长们的心理素质状况。结果显示,创新精神方面与教师的学历程度有关,并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比较,在创新精神、自信心、情绪调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人际关系方面,班主任与不是班主任的差异呈显著性;校长或教导主任与普通教师相比,在情绪调适与创新精神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在各因子及总积分上普遍高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在人际互动领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讨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抛弃原有的病理的、固定的和治疗化的心理健康医学观,转而发展心理健康能力观,即通过提升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相关理论不足的现状,提出了三因素六功能模型,包括教师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以及关系觉知与沟通能力;对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自评量表和情景判断测验进行了综合,并从反思个人成长史、培养共情能力以及练习情绪调节方法和沟通技巧等层面论述提高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大一学生情感问题及其调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状态及其调节能力和调节方式,掌握其情绪心理状态及其调节能力,以便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调查对象为一所医药学院大一学生,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结果:排在前四位困扰在一学生情绪的主要事件为:适应不良、学习问题、学校不理想、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调整恢复的时间:86.44%的学生在半年内完成;9.15%的学生约需一年;4.05%的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调整自己。大学生调节情绪的方式:97%的通过积极的方式,其途径主要通过自我调节和朋友的帮助,少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极少数依靠父母帮助;3%的学生采取消极的方式,其途径主要是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5.
情绪,就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的心理活动,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肯定还是否定,会通过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情绪反应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事物的态度,良好情绪可以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不良的情绪常常会败坏一个人和一番事业。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控情绪来面对学生各种问题,就这个同题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认知训练培养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以往对儿童情绪及其调节能力采用“医疗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的不足,借鉴情绪认知理论的合理成分,结合初中阶段儿童情绪发展不稳定的现实,我们采用认知训练的方式在教育情境中对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进行了培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教育情境中通过认知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2.有情绪内容认知训练比无情绪内容认知训练培养效果要好。此外,对情绪调节培养途径、情绪调节与学习成绩及性别之间的关系、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及成因、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最佳切入点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与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指导紧密相关。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指导策略的研究较少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情绪调节过程,更没有就教师所采用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研究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指导策略,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幼儿的视角来看,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个体特征与情绪能力发展特点,剖析情绪事件的起因、经过从而探讨教师策略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需要从教师的情绪教育观、教师个人素养等多个维度剖析教师指导策略的影响因素,探讨教师指导策略的有效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学习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也应当不断提高学习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只有教、学双方相互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运用管理艺术,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教师风度。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等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冰  田宝 《成人教育》2012,(4):39-40
用质的方法对电大教师情绪调节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并编制测量问卷.结果表明:电大教师情绪调节能力的结构由情绪反应拒斥、目标行为困难、冲动控制困难、情绪觉知缺失、调节策略受限和情绪理解困难这六个维度构成,《电大教师情绪调节能力问卷》是有效而可靠的评估电大教师情绪调节能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