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66-1266
正9月23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研"学术报告会上,报告人、《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编、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开放获取业务总监Ed Gerstner博士宣布:《自然-通讯》将于2014年10月20日起,从混合型开放获取期刊转型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这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联合组织,来自全国科技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开放科学趋势下创新科技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开放科学的内涵以及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和传播交流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未来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结果】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出版特征主要表现为:OA出版、数据出版、富媒体出版、增强出版和语义出版、开放同行评议。传播利用特征主要表现为:传播渠道网络化、多媒体化,传播受众社会化、公众化,文献获取和利用无障碍化。开放科学趋势下,科技期刊评价的发展方向为:构建以开放透明为导向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构建基于论文内容的期刊定性评价方法,引导相关主体从关注研究结果和数量向关注研究过程和质量转变,加强多源评价数据的融合研究。【结论】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出版和传播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在评价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中,建议相关学者和管理人员转变期刊评价理念和方法,构建与开放科学相适应的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日本和韩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考察团对日本和韩国5家科技期刊相关机构的考察交流,介绍日韩科技期刊的总体发展情况,从学术期刊的非经营性、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和学术共同体办刊的作用、加快期刊出版的数字化与开放获取、重视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重视科技期刊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总结了日韩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包括:政府扶持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最重要保障,要进一步重视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要加强科技期刊平台的建设,在重视对英文科技期刊支持的同时重视对我国本土科技期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世界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正在快速发展,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开放获取与科技期刊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已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一种全新的模式——开放获取出版.开放获取出版是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重大改变.近些年,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积极地推动开放获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梁永霞博士(简称梁)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12年10月22~24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China Open Access Week)"的机会,采访张晓林馆长(简称"张")以下是采访内容: 1、梁:张馆长,谢谢您接受《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数字环境下国际出版领域的新变化,探寻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对学术与专业学会出版者协会2014—2016年出版创新提名及获奖项目中与科技期刊相关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版类项目的发展特征。【结果】 数字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内容组织、呈现、存储和获取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科技期刊要考虑提供的内容符合“开放、链接、语义、标准、共享、交流”等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结论】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需要重新确立定位及功能,最大化地利用数字出版优势,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6.
对2004、2005两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专题论坛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热点和论点进行了评述,诸如长三角科技期刊如何与科技经济协调发展,德国科技期刊发展动向、经验及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启示,文献的开放获取对科技期刊出版和文摘类数据库的影响等方面的动态、存存问题及今后宜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开放获取是全球科技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公共利用程度和科技创新效率。为了解我国在推动科技成果开放获取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我国在开放获取科技期刊建设和科研人员发表开放获取论文两方面的情况,并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近十年来我国开放获取期刊数量稳步增长,但与英美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开放获取期刊质量有明显提升,且高于我国所出版期刊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近十年来我国开放获取论文占所有论文的比例尽管有所增加,但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科研人员发表开放获取论文获得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资助,但他们参与开放获取出版的积极性仍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技术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对现代科学建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对方式。【方法】 根据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分析开放获取期刊出现后的代表性事件及其后续的影响。【结果】 开放获取期刊代表了数字技术与知识共享理念的结合,对现代科学建制产生深刻影响。开放获取期刊不但把新的角色引入科学建制,带来科学建制中行动者的重新定位和分工,而且使传统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和质量控制机制受到冲击和挑战。【结论】 科技期刊开放获取运动要在继承科学知识公有性的理念之余,维护同行评议机制,保障科技期刊对科学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搭建一个适合我国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的框架,为科技期刊制订关联数据开放共享及出版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方法,对国内外出版机构及科技期刊在关联数据出版方面的政策进行跟踪调研,并基于数据FAIR原则,分别从数据的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重用4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明确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的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我国科技期刊应对开放科学潮流提供参考.[方法]挖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中与期刊出版相关的内容,整理归纳利益相关者的开放科学诉求及对期刊出版的建议,对比开放科学与开放获取对期刊出版的不同要求.[结果]《开放科学建议书》涵盖开放科学对期刊出版的直接要求、参与方式、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就开放科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科技期刊发展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受到重视,但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加快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时不我待。本文针对国内科技期刊国际化出版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对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优秀科技期刊的成功先例提出在明确期刊专业定位、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组建国际化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有效缩短出版时滞、拓展与海外合作出版、探索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利用多种途径扩大宣传等方面,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地迈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国外学术出版机构参与开放科学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对国外10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实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其在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科学数据、同行评议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与开放模式。【结果】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模式以金色开放获取为主,但开放资源占比各有不同。开放出版资金运作以资源处理费为核心,同时出现集体支付、众筹等可持续开放出版实践。国外学术出版机构通过弹性开放政策逐步推进科研数据、同行评议报告等附属研究成果同步开放,丰富学术交流生态。利用资源平台集成多种类开放资源,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结论】我国学术出版机构应顺应开放科学发展态势,调整出版业务结构,推进期刊开放出版业务纵深发展,横向扩展不同资源载体的开放科研成果。关注以作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满足作者的开放出版需求。构建跨部门的开放协作网络,集成内容、资金、出版服务与资源平台,提升开放出版的集体效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之路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比国内外科技期刊集团和集群发展现状,分析了自存储、机构存储和学科存储、学术社交网络、学术搜索引擎、开放获取、语义出版和数据出版对传统出版带来的冲击,从科学交流系统演变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应集成现有的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使科技期刊集群从出版业向服务业转变,走一条不同于外国科技期刊集团的、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存取出版为我国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实行开放存取出版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挑战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促进高校科技期刊OA出版的宏观举措和高校科技期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开放获取在世界范围是大势所趋。中国科技期刊的开放获取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各方利益的均衡问题是科技期刊开放获取的本质和核心问题。对作者、科技期刊、数据库、读者、资助机构等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几个主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深入剖析了几个主体开放获取的动机,借鉴专利制度,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的实现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例,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的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客户端出版的现状和数字版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9种样本期刊均被数据库收录出版。26种(89.7%)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提供全文开放获取的期刊仅6种,占20.7%。15种(51.7%)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3种(10.3%)期刊提供全文开放获取。手机App收录了27~29种期刊,其中超星数据库收录的15种期刊提供开放获取。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提供的下载文件均未进行数字加密,数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同时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缺乏个性化服务、互动性较差、同质化现象严重及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已较为普及,但在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打造具有期刊特色的网络平台、完善开放获取、集约化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各期刊编辑部及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转变,总结和探讨科技期刊发展的理论问题,寻求科技期刊发展方式的最佳实践,特别是开放获取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的模式和影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21届学术  相似文献   

18.
《学会》2014,(11):F0002-F0002
<正>第一期2014年10月23日,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农学会承办的第一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社长)沙龙在河南安阳成功举办。来自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关科技期刊的主编、社长、编辑部主任约60多人参加,围绕"颠覆与创新——互联网思维下的科技期刊"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鸣、质疑。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出席了活动。沙龙就科技期刊的互联网思维、论文结构化与期刊传播、媒体融合、云传播、期刊大数据、互联网对科技期刊业态、生存与发展及其评价的影响、互联网思维下科技期刊变革的突破口等议  相似文献   

19.
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的有效实现形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放获取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交流理念和出版模式,并且带动了机构知识库的兴起和发展,使其成为了开放获取有效的实现形式。从开放获取和机构知识库的基本含义入手,并结合实例重点分析了支持开放获取的机构知识库;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开展开放获取和构建机构知识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OA)出版状况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放存取出版是近年来逐渐流行并被倡导的出版方式,受其影响,我国科技期刊也逐渐通过网络将期刊论文信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放,表现为浅层次开放、部分开放及完全开放三种情况,但与国际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科技期刊出版界从思想上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