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爱心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心"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育者把爱心情感投入到被教育者身上,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用爱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爱心的"。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评价的渗透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与审美情操,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能够让课文的讲解不再枯燥乏味,人物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情感融入课文的讲解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叩击学生的心灵,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以及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提出了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培养学生的情感、利用诵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情感、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等情感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很久以前,我看到过一篇题为《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的文章,文章充分肯定了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情感教育"是不是无足轻重呢?从我从教十数年的切身体验来看,决不能只怪学生,关键在教师自身,这就是我认为有必要把"情感教育"也列入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的原因。—、课上,结合学科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心"开展情感教育,重要的是使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  相似文献   

5.
徐敏 《学苑教育》2023,(8):47-48+51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的方法很多,如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沟通课文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通过阅读尤其是朗读,激活学生的情感;教师走进文本,引领学生体验课文的情感;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再现作品的情感;通过分析字、词、句、段,来升华课文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与深入,相比以往单纯的课文学习、阅读理解,教师更加注重在教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在教学期间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本文将对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讨论,做出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巧设情境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情感真挚,也是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用作者和有关的一些名人来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意,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利用课文作者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是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且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进行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爱心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心”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育者把爱心情感投入到被教育者身上,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心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反应,学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更是思想品质形成阶段的教育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对学生充满爱心,富有感情,教师的教育就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效应;否则,教师态度冷漠,就会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障碍,甚至是意识上的障碍,即使再好…  相似文献   

10.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为人终身发展服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一直注意利用节日开展活动,让节日过得有意义,并以节日为契机,使学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健康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亲和力主要指教师通过其个性、学识、情感和富于爱心的行为形成特有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教育学生的能力。"亲"就是热爱之情,体现为爱心、关心、支持、信任、理解、帮助等;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和审美教育统一起来.运用课文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美的素材进行审美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5.
<正>爱心校园应该充满一种融洽的气氛,师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充满笑声。爱心校园是用爱构建的港湾,让学生徜徉在幸福的怀抱里;爱心校园是用真情打造的乐园,让学生生活在快乐的海洋里。目前,许多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面临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缺乏爱心。多年来,我校用爱构建爱心校园,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我们握紧"爱心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在小学教育中要想发挥好一个班级领导者、组织者的教育主导作用,需要把握好几个角色:作为"慈母",我们要用爱心赢得学生;作为"严师",我们要用行动规范学生;作为"挚友",我们要用情感打动学生。  相似文献   

17.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较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因文悟道"、"披文入情"的原理,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陆洋 《考试周刊》2007,(46):105-106
做好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作者就如何开展情感教育,分别从用爱心唤醒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转化学生三方面简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爱心校园应该充满一种融洽的气氛,师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充满笑声。爱心校园是用爱构建的港湾,让学生徜徉在幸福的怀抱里;爱心校园是用真情打造的乐园,让学生生活在快乐的海洋里。目前,许多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面临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缺乏爱心。多年来,我校用爱构建爱心校园,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我们握紧"爱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