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立强 《博物馆研究》2004,(4):68-73,84
祝允明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明代书法家。文徽明说:“余尝谓书法不同,有如人面。希哲(祝允明)独不然,晋、唐则晋、唐,宋、元则宋、元矣。彼其资力俱深,故能得心应手”。或许由于祝允明书法风格多样,书迹变化多姿,因而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也为后来的鉴别工作带来诸多难点。  相似文献   

2.
付海龙 《湖北档案》2022,(10):21-23
<正>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以辉煌灿烂的商代青铜文化而闻名于世。目前所见记载“盘龙城”最早的史书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黄陂县志》,之后清代、民国各个版本的《黄陂县志》也都有相关记载。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刊印的《张氏宗谱》记载了张氏家族从宋元之际迁居盘龙城并世代繁衍生息,此时荒废后的商代盘龙城已成为各姓家族的田地和坟地。由此推测,盘龙城的得名在宋元之际,至于其在商代的原名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3.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而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较大的有“十家九流”,其中以儒、墨、道、法最为有名。墨家是惟一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一个学派,从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其当时的盛况。《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中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以属弥众,弟子弥丰。孔墨之后,学显荣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还说,墨子“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但其“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可见,在先秦诸子中没有哪一家能与墨家相比。就连儒家的孟子在批判现实和其他学派时也曾对…  相似文献   

5.
视野     
《视听界》2000,(2)
千年之交,我们向历史告别什么’99·12《电视研究》刊登王甫《千年之交的思考》的文章说,千年之交,我们应该向历史告别什么。第一,我们要告别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构建以“三个有利于”为基准的理论平台。在电视行业中,不管是一项新的改革措施,还是一种新的理论观点,判定其是非成败的标准,可具体看它是否有  相似文献   

6.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的苏州唱和在文学史上颇有声闻,其唱和集《松陵集》也是唐代流传至今的惟一一部唱和诗集。其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不但体裁全、文体新,而且有理论上的总结,有鲜明的“以学为诗”的特征。可以说,这次唱和与皮陆博学、与当时苏州藏书之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近日,看到某报一则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标题为《婴儿报户口,不批第三姓———家长将派出所告上法院》说的是“一位新生儿进行户口登记时,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外的第三姓给孩子进行户籍注册而遭到拒绝的女士,把户口所在地的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告上了法庭”。“原告黄女士之所以要为其新生儿报和孩子父亲同音不同字的第三姓,是因为其丈夫的父辈曾姓‘萧’。解放后,在一次全社会提倡简化字的运动中,‘萧’姓被改为‘肖’姓了……”云云。读后真让我啼笑皆非。“肖”与“萧”原本就是两个不同字义的同音字,可是以后怎么会让“肖”字在姓…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传播新闻.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在他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曾十分明确地指出:“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这句话说了半个世纪了,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报纸,至今还忽视新闻,其中以晚报为最. 凡是报纸,不管它姓“晚”、姓“日”,还是姓“周”,都应该是报,而不是杂志.现在往往强调了它的姓,而忽视了它作为报纸的固有功能.说晚报姓晚,喻意要注意报纸的可读性,要有晚报的特点.抓报纸的可读性当然设有错,值得注意的是由此产生的晚报杂志化、日报晚报化的做法.所谓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姓氏中有不少怪姓,而台湾特别多,据统计:全台5800多个姓氏中有1000多个怪姓,其中有100多个姓氏仅一户或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稀有姓氏”将来可能会绝传。台北市文山区有人姓“第五”,这真是怪姓中的怪姓。但这个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齐国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大逃亡,逃到一个隐蔽地方,清点人数仅剩下8个人,为逃避秦兵的追捕,决定隐姓埋名,按长幼次序排列,以“第一”、“第二”、“第三”……为姓。到了汉代有个大夫叫“第五伦”。他的后裔有的辗转到了台湾,所以台湾有了这个姓。台北市宁波四路有一姓“阿”的,出…  相似文献   

10.
袁庭栋  白丁 《出版参考》2007,(11):24-24
我国民间最流行的一种关于姓氏的普及读物是《百家姓》。 《百家姓》作者不可考,一般人多谓此书为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人所编.当时吴越王钱傲虽已归顺北宋(北宋建立之后。吴越王还残存了19年),但仍保留王号,故而《百家姓》首句为“赵、钱、孙、李”,将“赵”列为第一姓,“钱”为第二姓。但此说不尽可信。  相似文献   

11.
<正>一"、阖闾"之辨阖闾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君主,吴国亡国之君夫差的父亲。此处讨论的不是其霸业,而是其名号。《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阖闾,姬姓,名光。成为吴王之前被史家记为"公子光"。在"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之后"是为吴王阖庐。"问题出现了,"阖闾"是什么称呼?是姓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亚太国家女领导人、亚太国家领导人女配偶着装采用了苏州漳缎面料,引起漳州与苏州关于漳缎“籍贯”之争.以“漳”字命名的面料,自然与漳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如当年在苏州从事生产经营的杭绸、湖绉与杭州、湖州的关系一样.但漳绒华丽转身为漳缎,虽有“漳”字标签,却与漳州关系不大,是漳绒在苏州的改良升级版,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丝织产品.漳缎不仅凝聚了苏州人的聪明才智,更代表了清代苏州丝绸生产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3.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②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称“吴门”,距今己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苏州最早是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的城市,因此别称“勾吴”,是“吴”的起源。宋代贺铸在其《锦缠头》词中云“请游吴门,千载更风流”。这是苏州被直接称为“吴门”的较早记载之一。古时吴门处长江三角洲,交通方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称鱼米之乡。经济的繁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古时吴门,早有文人荟萃之称,据史籍资料所载,历代吴门的文学家就有数百人之多,其中为  相似文献   

15.
“他姓牛,也真象一头牛”.凡是和正阳县委原通讯组长牛林同志接触过的人,大都这样说.不过,有的说他象“老黄牛”,也有的说他是头“老犟牛”。(一) 在牛林的工作成绩档案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连续六年被评为驻马店地区新闻工作模范,五次荣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被河南日报授予模范通讯员称号。几年来,每年平均发表稿件145篇,其中有近20篇稿件荣获省、地级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6.
简谈家谱档案及其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谱,又名“族谱”、“宗谱”、“家乘”,是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的史籍资料。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古籍《禹本记》、《牒记》、《世本》等书中的“帝系”、“世系”、“氏姓”诸篇,均属利用记述帝王、诸侯与名人世系的家谱档案写成。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中以“本纪”述帝王,以“世家”述王侯,以“列传”记人物,其相当一部分材料取之于家谱档案。《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东汉以后的许多豪门望族,凭借家谱记载炫耀门第,坐取公卿。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起步于2005年,到今年已有十年的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早期缘于行业自主创新,后期实现制度化,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主要通过分馆、轨道交通图书馆、集装箱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方式实现.“苏州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全委托”和“非联盟”的紧密型总分馆为体系架构,以“全覆盖”与“高效益”为建设目标与价值追求,以持续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学研究发现为制度设计依据.而建设主体与管理单元的非同一性、同城效应的非完全性、分馆员工的不稳定性,则是“苏州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和完善.表1.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34):13-13
在清代著名诗人吴梅村那首闻名古今的《圆圆曲》中曾经有这么一句: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诗句中的“红颜”指的就是明末江南一代佳丽才女姑苏陈圆圆,据说陈氏是当年"秦淮八艳"中最为绝色的,也是苏州玉峰昆腔班的顶台柱,有"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美誉。吴三桂曾与她有一面之缘,彼此企慕,后来,吴三桂劫娶了她。 那么,如此一位乱世佳人,在吴三桂兵败云南进而病死后又流落何方了呢?长期以来,关于陈圆圆之死,尚有“云南说”、“苏州说”、“上海说”等说法。文史工作者在经过一系列的考证后,提出了陈圆圆葬于古思州治地(今为黔东南州所辖)岑巩县水尾镇的马家幕的狮形山山麓的“岑巩说”,又称“思州说”。这样一来,使得陈氏的晚年及魂归何处更加显得扑朔迷离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下旬。众多报纸都刊发了发生在四川的一条“新闻”《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这条新闻说,四川宜宾地区一任姓乞丐与一名女大学生产生了纯真的恋情,进而海誓山盟。“即使要饭也要供女大学生上完大学”。几天之后,事情真相出来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任姓男子确有其人。但他并不象新闻中说得那么美好、善良,而是一个经常诈骗。并且玩弄女性感情的人。此人在当地臭名昭著。同他“相好”的女人也很多,人们不知道其中是否真的有一位是“女大学生”。这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但却使很多媒体上了当。几天之后,报道过此事的媒体重新报道事实真相,引起读者很多议论。  相似文献   

20.
时尚人物     
张俊以涉嫌诈骗被拘留的消息还在热炒,媒体又爆出一则猛料:一“S姓女星”为在歌坛混开局面曾苦追张俊以。文章虽未点名道姓,但我们不难发现,S姓女星与孙悦最为相像。“S姓女星的出名是靠一首慢歌,但近年来张俊以为她写了一些快歌,其中还有根据韩国歌曲曲调填词的歌曲……” 暂且不论“S姓女星”是不是孙悦,媒体这种报道方式颇让人担忧。媒体的责任在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起舆论监督的作用。而如此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地进行新闻报道,不免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回想起那个曾经与赖昌星有关的“全民猜名”活动,不禁哑然:难道媒体又在玩猜谜游戏? 张俊以事发以来,媒体便蜂拥而上,仿佛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先是披露张俊以的发迹史;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