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中国教师》2013,(20):2-2
"幼儿园教师是办好幼儿园的关键。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幼儿园教师不是一般的职业,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事业。幼儿园教师要热爱每个孩子,不能对孩子有偏爱,要对每个孩子负责,因为每个孩子未来都是建设国家的栋梁。幼儿有丰富、细腻的感情。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感情,不能轻易伤害他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种好奇心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创造力的动力。幼儿园教师要善于组织孩子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让孩子在游戏、玩耍中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认识与同伴的关系,养成合作的精神。这样,一个孩子就逐渐地从一个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  相似文献   

2.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教师树立自身最佳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做好幼教工作,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首先,我认为,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如:小班孩子在刚入园时,一些幼儿边哭边闹不愿离开家长,待家长离开他们时,他们却只要跟随着一个老师。这种“追人现象”,说明幼儿在新环境中会把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转移到教师身上,从而反映出幼儿对爱的迫切需要。 其次,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我班新来的马美芯小朋友没有上过幼儿园,刚来园时,情绪一直不  相似文献   

3.
什么因素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后果如何?又该如何减少和避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呢?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一)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孩子而言,家长或教师态度和行为的不公正是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玩具可玩时,没有一个儿童会有挫折感,也就不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当一部分孩子得到有趣的玩…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交往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愉快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有这样的体会:(一)爱是教育的前提.幼儿总是先感受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发展到爱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他们把对父母的依恋、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对幼儿要处处表现亲近、关心和爱护,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下抚摸,都能使幼儿有安全、温暖、亲切的感受,与教师建立起感情基础.但这种爱应是理智的爱,幼儿的相貌、个性和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亲切、诚恳地批评指正.教育引导其自己克服.  相似文献   

5.
对于在小班开展生成活动,教师往往会觉得很困难。有的说:“小班孩子自己的事情管好已经不错了,还能生成什么活动?”有的说:“由于小班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生成活动难以展开。”在实践中我渐渐领悟到:只要教师关注孩子们活动的每一个寻常时刻,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分析这些行为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诱因,就会深切体会到小班幼儿也是生成活动的主人,他们的生成活动带有自身的特点。是太阳公公晒的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探究往往源自最直接…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和思维渐渐形成的阶段,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都不具备独立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好奇心重,对未知世界充满幻想,在这一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中渗透数学,让幼儿能在玩耍活动中开展不自觉的数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数学,让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利于幼儿思维的养成和身心的发展。但是如何更好地让数学渗透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绪情感是人一生中出现最早并且对以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心理现象之一。而幼儿情绪情感最突出的表现则为依恋。依恋是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联结,它就像一根纽带把幼儿与其父母等主要教养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依恋这种感情的心理背景是安全感,依恋形成以后便成为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基地。儿童一旦与他的依恋对象分离,便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即由于安全基地的消失而带来紧张和不安。因此我们便可以从中得知幼儿之所以在刚入园的前几天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并不是他们故意哭闹,这与其心理需求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生幼儿的入园工作。一、提前家访,消除幼儿的陌生心理一般来讲,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提前招生,但却在幼儿入园后进行家访。这样幼儿一方面要忍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一方面又要与“陌生人”在一起,面对双重压力,幼儿只能用哭的方式来“抗议”。因而,幼儿园应在入园前做好分班工作,这样班级教师就可利用节假日对本班新生幼儿进行家访。家访时由于教师处于客人的角色,因而幼儿大都能接受。教师可用亲切的话语与幼儿交谈,对幼儿讲些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及幼儿园的建筑及活动设施,让幼儿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然...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开始,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一进班级的大门就开始哭闹,有的孩子甚至在园外就开始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不仅让家长心疼不已,也让老师焦急万分。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在自主性活动中,我们要改革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改变在于教师的观念,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孩子、如何看待孩子的活动、如何看待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就教师的角度而言,我们更关心教师学会以合乎人性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就孩子的角度而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从过去的"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到今天的"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科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开始从外在的、客观的科学知识转向幼儿的学习活动,转向生动而丰富的科学探究过程。本文试通过一个教学案例对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教育行为进行"解剖"与反思。从中我们会发现:把课堂还给孩子,其实活动的精彩是可以预约的。教师创设了一个十分开放的课堂:让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拆卸自行车。孩子们在一个十分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体验了探究、发现和成功的喜悦。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地专注在自己的探究中。整个活动呈现给我们的是开放、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是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学习,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因此,如果教师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的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即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机会,让他们自己在探索中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即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学习、发展。一、诱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索兴趣,开启主动学习之路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因而,它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重要来源。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善于随机应变,进行灵活调整,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中心内容,以幼儿的兴趣发展为活动的发展阶梯。有了这样多  相似文献   

12.
正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行为接近"原始状态"。当幼儿凭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了某一区域之后,就会沉浸在这一区域活动之中,在与材料、同伴的接触中,幼儿的学习也即开始了。这种自觉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潜能,让人看到了幼儿的长处与优势。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反复某一学习行为,持续时间可以达30分钟以上;幼儿可以为了一个"模拟行为"而争吵直至"放声大哭"而终止……幼儿的这种学习带着强烈的"儿童的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大,幻想力特别丰富,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并对其加以追究。成人若能引导得当,让孩子们从小就饶有兴味地去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对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感性和创造性是非常有益的,甚至有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由此可见成人应该充分正确认识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孩子在各种行为活动中好奇心的进一步激发。  相似文献   

14.
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幼儿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分散、坐立不安等情况,自制力差的幼儿还可能发出怪声、扮鬼脸或做其他调皮动作。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情感需要上去考虑,就会责怪孩子不听话,认为他们是不守纪律的孩子。如果是孩子喜爱的游戏,他们乐此不疲,能  相似文献   

15.
仲小云 《成才之路》2014,(25):41-41
正通过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且教师适时指导,幼儿能够学习人际交往技能,这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和他人进行交往,通过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看到,由于大人的溺爱,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了退缩或有躲避行为,有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害怕、害羞、冷漠或有攻击行为。这样  相似文献   

16.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而兴趣则是幼儿主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到要设置能引起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例如.开展常识活动“糖和盐不见了”,我们一开始就设置一个问题:“糖宝宝和盐宝宝到了水里旅行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提出问题有别人提出和幼儿提出两种,后一种尤应提倡,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同样,获得问题的答案也有别人给予与幼儿自己寻找两种。要使幼儿能够提出问题和获得答案,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一个能公开提问的班级气氛,这一点十分重要。要使幼儿感到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件愉快的事,要使他们相信老师和同伴会倾听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会对这个问题做出反应。2.必须在孩子未产生好奇心的领域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就要求为幼儿设置丰富而广泛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活动的种类要多,范围要大。  相似文献   

18.
尽管新生入园前幼儿园开展过一系列的入园准备活动,但还是有不少幼儿一时不能适应陌生环境,如有的孩子需要从家中带毛毛熊、布娃娃等依恋物来幼儿园,幼儿若长时间与依恋物为伴,不仅对健康不利,而且还会影响与同伴交往、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针对新生爱带依恋物入园的现象,教师不能强行收去依恋物,否则会加重幼儿的焦虑。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王凤 《甘肃教育》2003,(6):12-13
幼儿是渴望学习的。他们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世界有太多的困惑,他们幻想着老师满足他们的一切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却在不经意间把幼儿想像、幻想和创作的翅膀束缚了起来:孩子们由一个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了记忆的机器。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发展了吗?他们快乐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未来的教育将更加重视创造、自由、和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创造。那么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求知。而求知欲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好奇心发展来的。创造是什么?创造是将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带上前来,是使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呈现出来,是“无中生有”。而创造力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如何珍惜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呢?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的好奇心更进一步转换成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以及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