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玮 《新闻世界》2010,(9):130-131
在当今社会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明星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影响力的符号,受到了广告商特别是公益活动组织者的竞相追捧。但是,明星在大部分的公益活动中,并没有达到宣传活动主题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公益活动中明星传播模式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传播效果与广大受众认知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投射思想、期望思想、定式思维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心理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发生异化,这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新闻传播者要寻求转变,对新闻传播效果异化进行有效防范。本文以受众的认知心理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认知心理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相关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3.
认知传播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二元结合,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研究是其内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表征。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内容生产及传播与人的关联最为密切,认知传播视域下传播主体与电视生产的关系需要重新确认,并通过建立内容生产保障体系达到预期的认知传播效果。认知传播对电视生产的影响是显见的,并促使其从观念、格局及传播关系上进行调整。同时,认知传播的文化价值属性必然要求电视生产对文化进行观照,实现对电视文化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4.
认知传播概念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传播学,是应时代发展而提出.就“认知传播”这一全新研究范式而言,首要任务是明确其理论溯源;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关于“认知”思想的梳理,到德国哲学中关于传媒与认知关系的探讨,再到认知传播的神经基础,这既是认知传播的理论溯源,也是一种身份自觉;继而探讨认知传播的模式建构,回归到认知传播的核心——意义共享与互动关系;提出认知传播是具有现实属性的创新之举,其具有感知特性、注意特性以及记忆特性,在“互联网+”战略发展的今天,虚拟交互更是凸显关于“意识认知”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也是提升华人传播学研究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公益活动传播相关概念梳理 公益传播、公益营销、公益活动传播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大型企业和公益组织是公益传播的主体.虽然已被许多企业纳入营销战略之中,但学界和业界对它的理解却有很大不同,统一的界定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观察公益传播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在近几年接连涌现出例如“打拐”“一个粉丝一毛钱”“爱心衣橱”“冰桶挑战”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作为这些公益活动的传播渠道——微博也因此成为公益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微博凭借其传播所具有的及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诸多特点,使得公益信息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与扩散愈加彰显巨大的传播效果与独特的传播特色.与此同时,基于微博平台的公益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发受众主动参与公益的热情,加深公众对公益活动的印象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理论自四十年前创立至今,大多数研究都专注于政治传播领域的问题.该理论是否能如同在政治传播领域一样,在商业企业传播中得到体现?为回答此问题,本文基于对国内新闻媒体及其企业报道的分析,辅之以对在华跨国企业声誉的测量及分析,首先分析了第一层级的议程设置效果,并发现媒体对企业的报道数量与公众对该企业的认知度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本文分析了第二层级的议程设置效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媒体显著度与公众对跨国企业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认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媒体上的企业正面报道影响公众对该企业的正面感知不明显,但媒体上的企业负面报道能较为显著地影响公众对该企业的负面感知.  相似文献   

8.
蔡慧 《新闻世界》2009,(9):141-142
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问题导致公众对公益活动的误解与冷漠。笔者以为,应当跳出思维定势,通过新闻事件策划来提升公益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博公益伴随着微博的普遍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微博公益的迅速成长不单单是公民正能量的传播,更是传统公益活动与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使其进而演化成为新型公益传播机制。作为传播主体与客体,各群体在微博公益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在新媒体环境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去观察微博公益活动中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的传播作用,透析各群体对微博公益传播活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燕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0):39-51+127
随着人机传播现象日趋活跃,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在同步开展中。但其中并未提及人机传播作为独立科学研究体的合法性来源问题,而这恰是人机传播研究的“元问题”。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学理上厘清人机关系。立足这一认知,从辨析人-机本体论差异入手,借助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机器与技术物作为行动者的实践本体特征,将人与机器定位于广阔的行动者关系网络,探讨如何在行动者的传播实践中重组人机关系,并在行动者协商与互塑中发展人机传播,籍此确立人机传播的科学研究体身份。  相似文献   

11.
孙瑜琳 《报刊之友》2014,(2):103-104
微博作为 Web2.0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受网民的追捧,如今已然成为了信息时代备受瞩目的宠儿。它在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一场“微革命”的浪潮时,也将自身的“微力量”渗透到了公益活动领域。微博公益活动以创新的公益思维模式、独特的公益传播路径开创了我国全民公益的新时代。微博公益活动孕育成长于怎样的媒介生态环境,其背后隐藏着哪些动力因素,这是本文将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明媚 《东南传播》2012,(9):125-127
老子的哲学中反映了许多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认知思想,老子的自我认知观,包括柔弱的自我概念、不争的自我意识以及处下的自我价值;其对提高人际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放低自我,心怀他人,这也许是老子思想对处身现代的人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大观周刊》2012,(11):107-107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影视广告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企业为了宣传,投入巨资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影视广告从根本上还没有达到有效的传播。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回报,如何使影视广告获取长期有效的宣传,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才是企业家真正关心的问题。本文打算从如何使影视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长期的影响做一次深入探讨。首先,就是解决如何提高影视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不仅关注人内的传播过程,也关注人际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传播过程。然而,传统的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往往只能描述和分析人内传播的过程,对传播过程中更常见的两个及以上主体之间的互动传播则缺乏足够有效的信息捕捉和效果分析的手段。本文基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超扫描这一新兴范式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探讨其发展脉络、技术方式以及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认为这一研究范式将为研究人际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内在机制以及促进认知神经传播学发展开拓新的认识维度。  相似文献   

15.
李翔 《青年记者》2016,(15):99-100
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倡将品牌原本多元化和分散性的营销传播方式,如广告、公共关系、促销、直销、CI、包装等进行一元化整合,使品牌关系利益人在不同的接触点获得一致的品牌信息,加深对品牌形象的整体化认知。因此,整合营销传播也可看作整合接触点传播,所有能对品牌关系利益人进行品牌信息传播的营销传播方式都可称为接触点。会展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在特定主题化时空下的营销传播方式,也是品牌非常重要的接触点,该接触点承载着大量的品牌信息,是消费者和供应商、采购商、经销商等其他品牌关系利益人进行购买或者合作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边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少数民族受众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的认知上容易错位,加大了社会风险。当下,学界对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社会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影视剧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形态是民族精神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呈现载体,研究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功能关系到我国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又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了契机。研究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精神文明建构,又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媒体除自有的媒介属性之外,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短视频APP快手作为2017年互联网行业独角兽,不仅仅是一个记录世界的"镜子",也通过技术赋能个体,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本文选取快手的社会责任及公益活动部门"快手行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快手的公益项目进行介绍,分析快手公益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及传播效果,以期探究快手公益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其联系政府组织和贴近公众的传播优势,媒体不仅成为公益活动的报道者、推动者和催化剂,也成为公益组织实现公益目标的有效中介。媒体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开办公益培训班、开设公益专刊或报纸公益频道等公益传播,给公益活动带来全新的运作模式。本文结合常德晚报的一些做法,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公益传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海军 《新闻界》2008,(2):130-132
广告场是指由广告信息交换所引起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广告场根据其信息的承载程度,可以分为单体广告场和群体广告场。涉及到场时、场强、场域三个要素,关系到广告传播过程中的技术、精神、利益三个层面。广告场理论所关注的核心是在新传播模式下广告传播活动中多角关系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共享、相互牵制和和谐发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作为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公民或社会组织,在自身的知识产权被他人利用时,都有获得相应经济报酬的权利。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目前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关系协调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1.档案形成者涉及的利益关系问题。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档案信息的形成者也逐步开始认识并开始争取自身应得的经济利益,这是档案工作信息化中知识产权利益关系方面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档案形成者的经济利益损失主要表现为:(1)作为原始知识创造者,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使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智力成果被非法传播和使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