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相似文献   

2.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或是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权利巾帼,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也不乏出身平民的小女子。她们有的身份高贵,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有的仁慈、勇敢,是智慧与孝义的化身。《史记》在描写女性方面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具有丰富、鲜活、生动的特点;在数量、类型、情节方面趋于丰富化;寓"奇"趣于女性形象描写之中。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身处世纪之交那个新旧力量对比的特殊时期,他对旧时代基督教教义束缚现代人自然人性的行为深感不满,同时深切关注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类非理性追求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很容易找到作家本人反传统伦理道德和反对宗教文化信仰的痕迹.在小说《虹》和《羽蛇》中他的基督教文化立场和归属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此对劳伦斯的宗教观进行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女性自身独特体验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绘了女性身份的困境体验.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女性个人情感、身份选择以及话语权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四层谈作家曹乃谦和他的小说集《佛的孤独》。第一谈小说的悲剧结局和作者的情感的联系,《佛的孤独》即作者的孤独。第二谈《佛的孤独》中有关性爱描写,“饮食男女”是彼时雁北农村青年人生活的极其重要内容。第三谈小说集《佛的孤独》的主要的艺术特点:细节描写、方言土语的运用,麻烦调的反复吟唱。第四谈汪曾祺等有影响的作家、批评家对曹乃谦的评说。作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海明威只会描写硬汉精神、塑造男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是没有自我的陪衬物。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读《永别了武器》,说明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在其短暂的15年写作生涯当中,留下88部作品,其细腻而淡雅的文风深受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影响。曼斯菲尔德的很多作品中分别描写了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女性的思想和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意识揭示了女性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将以其代表作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为例,分析其女性主义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斯坦贝克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关注女性生活及心理状态的男性作家,他的小说《菊花》就是一篇典型的从女性角度出发描写一个在男性社会中挣扎、觉醒却最终失败的女性形象。本文力求分析女主角伊利莎的心理历程,为众人展现女性主义精神的萌芽情形,并探讨男性社会里女性的压抑与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陈玉慧的《海神家族》和张洁的《无字》,两部长篇小说皆通过对女性家族历史的记忆书写,将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呈现出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心理;两部作品虽然都书写了家族中男性形象的缺席。而在描写途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上述创作差异的比较,可以窥见海峡两岸女作家在家族历史书写中所凸显的女性生命悲剧、人格内涵及精神历程变迁。  相似文献   

10.
《紫青稞》通过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对本民族女性生存状态进行探寻和思考,其中桑吉、达吉、边吉的女性形象具有代表性,是女性自我觉醒、成长的不同阶段。本文将围绕三姐妹的不同人生选择来阐释藏族女性的成长经历以及在时代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多重考验和精神抉择,从而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的出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戴·赫·劳伦斯作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他诸多的作品中,被称为劳伦斯的天鹅绝唱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出版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就是这部毁誉参半的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令今人瞩目的生态问题.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来分析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观,对劳伦斯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长恨歌》的零聚焦叙事对叙事内容有选择的"偏爱",以及叙述者对话语和结构进行的"控制情绪"的干预,使文本获得一种对女性生活描写的客观化效果,由此也获得了女性作家作品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女性小说创作提出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从老舍的《月牙儿》的主题指向和文本中明显流露出的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节安排来看,《月牙儿》既体现了作家初恋情结对文本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作家一贯坚持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创作原则,而这两者即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恰恰是构成这篇小说的创作内因.  相似文献   

14.
滕腾 《职大学报》2013,(2):37-43
经过十七年和文革的沉寂,女性主义文学终于在1980年代重新"浮出历史地表",一批年轻有为的女作家迈出了为女性争取平等与权利的第一步。1980年代初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张洁、张辛欣的女性主义小说《方舟》和《在同一地平线上》,分别对当下女性的处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虽然两人的努力最终未获得成功,但她们勇开先河的魄力和探索的力度都为之后的女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羽蛇是内涵丰富的远古神话原型意象,在劳伦斯和徐小斌的文本演绎下,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而将目光投注到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体身上,又能看出男女作家在表现女性主体方面视角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女作家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通过对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剖析,反映了文学和政治哲学如何精心地合谋着反对性的平等。她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整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具有个性化,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出来了不同的角度和内涵。本文通过具体的对川端康成作品《千只鹤》中女性形象之美的剖析,进一步阐释了《千只鹤》的独特魅力与女性角度的审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电视剧家、随笔家、小说家向田邦子的晚期作品《水獭》,描写了日本全职主妇的生活状态。作品中细腻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厚子的形象。作者从一个女性作家的敏锐视角诠释了一个全职主妇的形象。笔者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中国学者关注并展开对向田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金东仁和鲁迅是中韩两国同时期的作家,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也相似。他们都关注女性问题,笔下的女性人物都遭受着封建礼教的戕害,在婚姻、家庭、自由上有着共同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以金东仁的《土豆》和鲁迅的《祝福》为中心,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客观把握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荼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