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参与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论断。是对邓小平政治参与现的蛀承和创新。这表明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科学分析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的首创价值,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石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虽然没有提出“政治文明”概念,却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政治文明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政治文明重要思想,并且把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是对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理论的新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以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三庆 《华章》2007,(12):79-7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深刻揭示并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等的辩证关系,这些论述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发展的硬道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向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并发展,让灿烂的思想之花,结出丰富的经济之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的新诠释和关于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阐述,为人们认识社会主义政治的科学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当代中国政治转型和政治发展,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生前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但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却清晰可见其政治文明思想的理论脉络。邓小平对政治文明思想的贡献主要在于抓住政治文明的核心和本质———民主政治,并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始终围绕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将其贯彻于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实践与探索之中,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必由之路和立足点等方面理论成果,事实上建构起“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构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共同追求, 但其思维路径却存在差异。毛泽东着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着重强调制度建设; 江泽民完善和拓展了邓小平理论, 着重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深入研究中共三代领导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维路径, 能够促进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晓斌 《文教资料》2006,1(36):51-5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其间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但是通读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诸多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文明内容的阐述。深入思考邓小平同志政治文明思想,对于我们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还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举措,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each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是政治发展的前提,但变迁社会的非常态政治秩序往往引发对非常规政治手段之正当性和风险性的争论。基于马基雅维利对常态政治与非常态政治的划分,归纳了常态政治下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规约的政治目的与手段之关系。常态政治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即建国之前、制度变迁、宪政变迁与宪政困境、外部威胁。非常态政治是一种不稳定的秩序,在实现其向常态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以政治目的为名打破常态政治下通过法治秩序对政治手段的约束。本文还梳理并评价了相关学者与学术流派对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下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之关系、政治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和风险性的阐述。非常态政治下的制度创新与持续试错促进了政治发展,规避其中的政治社会变迁风险要遵循审慎原则,在制度层面上以程序正义替代实质正义,以法治民主取代多数滥权。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内核,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同为现代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学科的重要范畴和核心概念。本文揭示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讨论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功能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后,印度建立了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独立60年来,印度在政治上保持了基本的稳定,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政治体制。但是现代政治体制与传统社会结构的矛盾也使其政治发展波折不断,而印度的现代政治体制则发挥了政治稳定的功能,保持了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稳固性,这在动辄发生军事政变甚至流血冲突的发展中国家中是不多见的。总体而言,印度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运作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道德、文化和身心素质,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而且也直接影响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