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1935年在他的论文《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次提出的。195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认知的、先天的和非智力的智慧》的论文中进一步阐述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发现智商很高的人并不一定会有大的成就 ,而有些智商平平的人却获得了极大成功 ,原因何在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 :在智商相似的情况下 ,决定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他的非智力因素。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斯勒在他的论文《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因素》中 ,详细阐述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 ,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 ,具体地讲 ,有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尊心、自制力、坚韧性等。  非智力因素主…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 70Iexander)在其论文《具本智力和抽象智力》中最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个概念,目前人们在使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智商很高的人并不一定会成功,而有些智商平平的人却获得了极大成功,原因何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商相似的情况下,决定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他的情商,而不是他的智商。情商是一个新的成就衡量标准。请商理论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大突破,它的提出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在学校里许多成绩很优秀的人并不一定有成就?而有些成绩不很高的人却卓越非凡?其原因就在于此。一、情感智商的内涵情感智商源于“非智力因素”,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山大在其论文《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中,最…  相似文献   

5.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个概念,目前人们在使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学习心理研究中,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故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谈到学习、学习成绩等,人们往往只注意…  相似文献   

6.
辩证看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十一学校高级教师李淑华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在其《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此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划分及二者的关系,逐渐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较重视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等智力因素的分析与研究,而忽视了对教师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诚然,教师的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但教师非智力因素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他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创了这个概念。40年代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相似文献   

8.
自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一文中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以来,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愈来愈深入的研究。70年代至今,我国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主要谈谈班主任应具备哪些非智力因素。班主任应具有远大而崇高的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逆境商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高智商群体来说,与其说是智商的竞争,不如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能力过程中,提出了相对于智力的“非智力因素”概念。他们认为,非智力因素不体现一个人的智慧水平,但对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影响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因素可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整个智力或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特曼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高低(指智商在中等以上者)并无多大关系,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相似文献   

11.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有关研究表明,孩子未来成功20%取决于孩子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  相似文献   

12.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则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平均智商高达150)的儿童进行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卓有成就,而另一部分人却平平。究其原因,成就高的那部分人,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心、进取心、…  相似文献   

13.
一、情商与学习情商即情感智商(简称EQ),作为与智商(简称IQ)相对的一个概念,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经科普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EQ》一书系统阐述而被广泛应用。戈尔曼认为:情商指人所具有的性格和情绪特点,主要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管理这样五个方面的内容。智商是衡量人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标,情商则是衡量人非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标,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感智力的水平,一个人的感受、理解、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个体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情商”这个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语文教学极富有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有利于铸造人的创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才。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情境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本文中要探讨的同题。  相似文献   

15.
情商 智商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如何保证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跨世纪人才,这是各国政府和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的大问题。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国际上倍受推崇,从智力和非智力角度双向培养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做法愈益盛行,有关研究也方兴未艾。近两年随着国外新兴的情商理论及有关思想逐步传入我国,为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和高校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思维一、成才:20%智力因素+80%非智力因素本世纪30~40年代,美国一批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能力的过程中,相继提出了相对于智力因素的“非智力因素”概念。…  相似文献   

16.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克山大提出来的,对于非智力因素具体内涵的理解上,目前心理学界尚无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参与认知活动,但对认识活动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动机,情感、品质等心理成分。大发明家爱迪生曾以个人的经历说过,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这汗水就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品质。因此,每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这片沃土。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开掘非智力因素,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向苏龙 《广西教育》2008,(16):12-12
情商是成就教师职业的重要因素。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或情感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合作等方面的品质。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表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论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智力因素(Noninteilective Factors)又称非认知因素。人们关于非智力因素的认识几乎与心理学同古,但相对于智力的概念来提出非智力因素却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我们知道,关于智力的认识,人们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19世纪初,西方在哲学中还没有将智力与灵魂、感觉、知觉、联想、意志等相区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家才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时代》周刊载: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对800名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成就最大的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并不表现在“智力”水平上,而是表现在友善合作、动机兴趣、勤奋坚毅、乐观自信、开拓竞争等“非智力因素”水平上.专家们指出“智力的高低与孩子的成长趋向并不存在相关关系”,“智力高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取得杰出成就”.在决定一个人成绩优劣、特别是将来能否有所成就的诸因素中,智力的作用充其量仅占20%,其余80%的决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对400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得出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人的成材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而由于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了成材的关键.(《山东教育》97年第4期)  相似文献   

20.
不少心理学家的智力测试证明,智商在140以上的智力优秀者和智商在60以下的智力低下者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商是中常或近于中常.这说明绝大多数差生之差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只要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再教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