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史诗《梅葛》、《查姆》是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对《梅葛》、《查姆》创世神话的神灵系统、创世神话的文化符号体系、创世神话的历史文化意蕴、创世神话的展演语境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神话要素的分析比较来探寻两部史诗创世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洪水再殖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著名故事类型,彝族洪水神话是茂缅亚型的主要代表,彝族与他民族间在洪水神话这一主题上体现出诸多明显的联系与相互影响。纵观洪水再殖型故事,主要存在四类典型母题,而彝族的四大创世史诗之一《查姆》则统摄了这四个典型母题。现以《查姆》为例,从时空的角度,以纵向的历史观和横向的地理概念剖析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6,(4):62-66
《梅葛》《查姆》与《圣经·创世纪》虽是隶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史诗,但都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同恶劣自然环境斗争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社会早期生活的遗迹再现,也被称为"原始意象"或"原型"。借助原型批评理论,对比研究《圣经·创世纪》与彝族史诗《梅葛》《查姆》创世的异同,解读希伯来先民和彝族先民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二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创世史诗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历史延续和流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和积累的结晶,具有历史的性质;同时,它往往以幻想的艺术形式来解释天地、万物、人类以及民族的起源,具有诗性的气质。流传在云南楚雄双柏地区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就是通过对历史记忆和审美想象的集中书写,表达了极富生态文化内涵的观念内容。  相似文献   

5.
创世史诗中神迹的不完美,赋予了史诗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和隽永的艺术风格。《冷斋调》和《俚颇古歌》是著名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的两个异文本,在彝族地区至今仍然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史诗通过天地的不完美、万物的不足、不能永生的遗憾和兄妹婚的无奈四个方面,达到了史诗中神话色彩与纪实风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7.
《阿黑西尼摩》是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的一部彝族创世史诗,它以天地起源、人类起源以及各种风俗起源为主要内容,为彝族历史文化溯源提供了重要史料,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8.
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关于历史的记忆,史诗中隐藏的远古文化信息蕴含着初民对待自然、生命、死亡和宇宙的观念。本文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所流传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口头文本为分析对象,对史诗中所呈现的丧葬文化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口头文本《支格阿龙》丧葬仪式背后所隐藏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丧葬仪式表达的彝民族原始宗教文化意蕴。本文认为,史诗中的丧葬仪式,其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道德、伦理、情感的象征性交流体系,通过这一交流体系,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伦理情感上达成了一致和统一,从而使民族得以凝聚。  相似文献   

9.
布努瑶族的创世史诗《杠葩众》世代流传于民间 ,成为布努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它既是神话 ,也是历史 ,同史诗《密洛陀》是姐妹篇 ,对于研究和发展人类社会历史 ,开拓先进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都能从该国或该民族所处的文明系统的最初神话作品中找到其各个要素的神话母题。《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童年相嬉,成人相离,死后相聚。这一故事情节,恰恰印证了《圣经》中关于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母题,单个文学作品无不是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结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神话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彝族先民基于对生命统一体的认同而形成的体现在对创世神和祖先神崇拜上的原始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12.
《梅葛》是彝族的创世史诗,透露着彝族古代社会的信息。史诗中的“蚕丝”一章,取材于姚安等地,姚安是滇中、滇西丝线生产的中心,“蚕丝”一章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民族团结的印记,是彝汉各族人民,是边疆彝族与中原,四川等内地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结晶。史诗中另一个问题是虎图腾崇拜的问题,作者认为是衍生图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14.
流传于云南小凉山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集史诗、神话、故事于一炉,分18个标题叙述:万物初始、阿鲁降生、阿鲁成长、离父寻母、阿鲁射日月、阿鲁喊日月、打蚊子、蟒蛇和石蚌、除妖救母、试儿、降雷、平地、驯动物、降马、收妖婆、降妖怪、斩邪龙、阿鲁之死、龙鹰大战。它是彝族古代哲学思想、远古民族历史和彝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反映。这部英雄史诗在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是研究《阿鲁举热》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15.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而在某些方面,更显出特别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彝族创世史诗的《査姆》,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彝族生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远古生活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重点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6.
《图案的原始》中描绘的"日纹"、"鸡冠纹"、"蕨子纹"、"水纹"和"羽纹"都采撷于彝族传统毕摩文化文本。这些图纹作为"毕摩绘画"的重要图案,有彝族神话的渊源和历史。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要求对作品整体考察,把原型等概念引入批评的领域。本文对《图案的原始》所描绘的种种纹路从神话渊源角度进行微观分析是为服务于宏观把握,即探寻彝族精神文化的远离式回归。运用弗莱的"站后些"方法论,远观诗歌中描绘的原始图案,分析诗人借原始文化符号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意识"误读",进而建构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鹰是彝族神话中重要的意象,亦是彝族史诗《勒俄特衣》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鹰在整个彝族文学史中是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了约定性的意象群,具有可交际性和可传播性,本文试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勒俄特衣》中的鹰意象进行原型挖掘,进而了解彝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东开辟史诗》是1976年饶宗颐先生翻译的研究古代西亚创世神话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学者首次全文翻译古代西亚史诗,因此对于我国古代西亚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西亚的创世神话起源自苏美尔文明时期。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饶先生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误读,如马尔都克并不是古代西亚的太阳神。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彝族史诗《梅葛》第一部分"创世"的记载,老虎被杀来创造万物,它的眼睛、骨头和肩膀分别被用来作为日月、撑天的柱子和四方的方向,它的血肉皮毛化为了草木等物,它身上的虱子和虱子蛋则变作了牛羊之类的动物。这一牺牲母题在西南少数民族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创世神话中多有出现,它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折射出了彝族人民身上的美好品德与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起源叙事是彝族史诗叙事的主要方式,始祖意象符号叙事是其叙事的主要特征。水为生命之源的女性始祖意象符号和男性始祖意象符号的交融互渗在史诗叙事中起到了结构史诗的作用。彝族史诗的叙事思维是围绕彝族文化中的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树枝型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