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万事开头难,关于作文教学,起步作文是最难教的。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刚刚成句子,而一旦让他们写出来,他们很不适应,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内容可写,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也像流水账似的枯燥无味。如何让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如何写好小学生起步作文,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一、培养学生对起步作文的情感起步作文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就是把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有条理地写出来。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还是写事,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有爱有恨,有褒有贬,是喜或忧……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空口号,或虚情假意,或无病呻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学生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阵琰 《文学教育(上)》2008,(14):112-112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相似文献   

6.
每当和学生谈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不喜欢作文。有的说没有东西写,有的说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还有的担心写的不具体达不到要求。这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所造成。如何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喜欢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文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作文习惯的检查 ,发现学生不爱写命题作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命题作文不好写 ,有时缺少写作灵感 ,怎么写也写不出来 ;二是写出来的作文很少得到老师的称赞 ,不知道老师喜欢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 ;三是想写的时候又表达不出来想要表达的内容 ;四是学生认为自己根本不会写作文 ,畏难情绪制约着学生的写作动机。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精心选择习作范例 ,注重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在教二年级学…  相似文献   

8.
柯新虹 《考试周刊》2013,(50):49-49
<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文中错误,常常喜欢用红笔刀砍斧削,改得满纸通红。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往往马虎看,导致作文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甚至下次作文仍然犯上次作文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指导作文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改上。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后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激发学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文字表现 ,是学生认知社会、人生的具体体现 ,是学生情感的反映。但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 ,掌握的词语和写作技巧都很有限 ,生活阅历又不丰富 ,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片面而肤浅 ,加之学生作文大多是课堂作文或考场作文 ,存在着限制性和记忆性 ,因而 ,有许多学生往往怕写作文 ,不愿写作文 ,也写不好作文。为了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下面就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拙见。1 关于“井底之蛙”  学生大多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 ,经历的事、生活经验 ,见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意识是学生对作文这一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掌握和控制着作文情感、作文态度及作文行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积累是形成作文意识的基础。激发兴趣是形成作文意识的动力。读写结合、勤写随记是促进作文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德芳 《学周刊C版》2014,(5):164-164
作文的第一要诀是什么?是积累。作文是看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作文是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广泛摄取、厚积薄发:作文是抄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摘抄、学会整理、学会消化;作文是背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要让学生背诵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断、背诵优美诗文。可以这么说: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功夫在作文之外。积累是作文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学习写作必须从积累开始,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和思想情感的积累.就不可能建造起作文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时常感到没有东西写,或不知道怎么写,以致讨厌作文、害怕作文。作文指导应切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吐真言,写真情,乐于作文,能够作文,从而充分享受习作成果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黄国华 《现代语文》2010,(12):143-144
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作文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原因是费时多而收效低。作文评改是一次作文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最终“裁决”。有的教师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不痛不痒地写上几句评语,或者只打一个分数了事,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总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总怕上作文课,老师总埋怨学生写不出象样的作文;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即使写成了文章也是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写好作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学生作文的知识和技能呢?依我看,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一、从思想上重视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延续。我时常听到有的老师埋怨学生的作文基础差,写出来的作文杂乱无章,不知所云。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正在深入人心,怎样使语文作文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针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问题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通过创新作文评语,让学生"愿写--敢写--会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却总感到水平不高,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弊端.学生的作文结构篇章一个模式,语言表达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所写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一种灵性.学生的个性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张扬。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生命活力。”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自己个性,写出能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接手这两个班级直到现在。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忽略自己的体察的积累,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阅读量少,语感贫弱,语言词汇单薄,驾驭语言的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学生作文“三大难”的基本问题。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窭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要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作文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往往有口难言。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作文辅导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同样如此,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是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内容干瘪、面目可憎。看看学生的作文,大多或无病呻吟,或夸夸其谈,甚至假话、空话一大堆。究其原因,与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意识的导向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只注重学生习作是否亮丽、是否优美,因此偏重于指导学生“怎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