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援助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下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个法律救济途径。残疾人受到生理原因的限制,长期以来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是社会上重要的弱势群体,也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主要的对象。虽然现阶段我国以残疾人法律援助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这个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还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人才的培养,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对具有法律义务的律师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来构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又称为司法救济,是司法机关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过程中为其提供的相应法律救助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利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初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和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而我国法律援助正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大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担当这一社会责任,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救济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既可以缓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也可以促进法学教育的革新和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制度通过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作用。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要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进行。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基础是社会的全面和谐。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点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而法律援助的精神实质在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因此,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耒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人才的培养,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对具有法律义务的律师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来构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既是人权保护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笔者提出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援助和自我保护五位一体的制度构建,以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是为贫弱者提供的一种无偿法律服务制度。农民工由于经济、政治等地位的劣势,已被普遍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援助是其应当具备的一种应有权利,而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则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社会契约理论、人权保障原则、实质平等理论、程序正义理论、效率价值理论是政府承担农民工法律援助责任的法理基础,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农民工自身的特性又为政府承担责任提供了法律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是国家(或社会)依照专项制度,为经济困难或其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司法制度。农民工应当作为法律援助的对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仍然存在诸如主观认识不足、法律法规缺乏、经费相对有限、援助力度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救济权的实现、服务政府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政府有必要继续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制订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援助资金制度,推进法律援助主体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社会急剧转型,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弱势群体问题备受关注,其权益亟待法律予以保护。很有必要分析弱势群体从何而来,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弱势群体,我国现有的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的问题上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以及如何加强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以促进我国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分层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权利保护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法律救济上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的讨薪难、就业歧视、贫困儿童缀学等等,这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司法问题。进而从司法层面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界定弱势群体概念,分析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构筑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基本框架: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运用宪法司法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5月11日,学校与福清市司法局合作的法律援助站正式挂牌成立。该站是面向社会经济困难的公民依法提供法律服务的志愿者机构,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学校师生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无偿开展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法律专题讲座、法律知识宣传和普及、提供指导性的法律意见和法律援助事务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社团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还存在相当多的空白,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予以促进和规范,使法律援助真正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有力手段,为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明显不足,环境污染受害者在权益保护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等现象.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社会就不可能和谐,不论从环保立法方面,还是从环保执法方面来看,都应对弱势群体的环保法律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济、法律扶助制度,是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在我国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起步较晚,面临着法律援助组织管理不到位,秩序混乱;人力资源短缺,援助案件数量和质量无法保障;资金匮乏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运用域外比较等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法律援助组织的管理机制;将法律援助列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课程,大力引入法学教师和社会法律从业者;拓宽资金来源,优化开支管理等建议,促进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法律援助事业中。  相似文献   

18.
姜鸿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54-55,46
法律援助解决了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使人们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开拓了中国社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素质教育模式.文章论述了大学生法律援助的必要性、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法律援助的运行模式,探讨了大学生法律援助在法律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为典型的“法制化”国家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立法体系较为完善且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以德国为典型的“补助化”国家实施减免税收的政策并对弱势群体展开全方面的社会救济,以瑞典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在全国统一推行各项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计划.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之特色,我国在关于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失且急需补足,应尽快地适用新的法律环境和运用新法武器,通过加强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特别是重点破解各类特殊群林的就业安置难题,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