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佛丹  李章书  李青 《武当》2014,(12):18-19
虎眼金刚罗汉功,最早系由同州清凉寺慧定禅师传授,以文字传世始见于清末镖师罗佛丹先生(1898年—1988年)手抄本《应世简编》,是一套内外皆修的优秀硬功功法,颇有醒脑明目,增力健身之功效。现根据罗佛丹先生之亲传整理如下。1、四声雷:面带笑容,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以下每式的起势均如此要求),分别默发"嗨"、"哈"、"哼"、"嗯"四种声音,各6次。  相似文献   

2.
刘敬尧 《精武》2010,(4):79-79
我生于1933年3月,受家父喜武的影响,童年我就开始习武。1942年家父盟兄李鲍武先生教我鸳鸯拳。第二年我念书时,学校的校役刘玉美先生教我陈香出洞拳,1944年家父又请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于振洲先生教我形意拳。上世纪50年代初,家师领我到师伯张董僧门下学形意拳和八卦掌(张董僧先生系赵展元先生亲传徒孙,八卦掌名家刘凤春先生弟子)。因我要到北京读书,二位恩师在我临行前嘱咐我,到北京一定要拜访一下"神拳"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3.
张玉华 《武当》2003,(11):30-31
杨禄躔先生是清朝晚期武功卓著的太极拳大师,当时被称之为“杨无敌”。杨先生生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故于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享年75岁。杨先生过世几十年之后,杨先生的第三代人杨澄甫继续传授太极拳术,于是有了“杨式太极”之称谓。然而,杨澄甫的“杨氏太极拳”和祖父禄躔先生的太极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有  相似文献   

4.
姚宗勋先生(1917-1985),为中国当代著名拳学家,原北京市武协顾问,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是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之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早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少年喜武,16岁拜于北京著名武术家洪绪如先生门下,苦练经年,  相似文献   

5.
贾文忠 《收藏界》2010,(5):136-137
我自幼就酷爱书画和篆刻,先后向胡爽盦、傅大卣、魏隐儒、大康(康殷)学习书法、绘画、篆刻。我是受家父文物修复专家贾玉波影响下学习的文物修复、复制技术。现在虽多忙于文物上的一些工作,但对书画艺术的爱好我却从未因此减弱过。我非常喜欢谢天成先生的作品,他作品中那种大气磅礴的鲜明个性给人内心一种自然的、无比的愉悦之感。  相似文献   

6.
刘剑锋 《精武》2006,(7):5-6
自然门最早由徐师祖(操川音,不明其身世籍贯,故以川人称之)传艺于湖南杜心五先生,杜至晚年传教于当代武术奇人万籁声先生。万老艺成后,将自然门武学与其它各派武功去伪存真, 取长补短,使之充实精进,形成了技法独特的自然门武学训练体系,又广传弟子,使之继续向前,并有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受家父的影响我12岁开始集邮,到2005年已集邮50年了,这一年我的集邮收获很大,在2006 年之初自己做个盘点。索赠言纪念自己集邮50年。 2004年底,我计划请集邮同好为自己集邮50年赠言,通过信件寄去普  相似文献   

8.
郭贵志,1933年生于山西省怀仁县。10岁开始跟随外祖父朱国选先生在有武术之乡美称的吴家窑村习武,曾经练过金刚拳、八法拳、太祖拳、弹腿等,精于单刀、双刀、虎头钩、枪、棍、绳鞭等器械。当时朱国选老先生已经是怀仁、左云一带有名的拳师,俗称拳棒手或拳把式。  相似文献   

9.
周建勇 《精武》2007,(8):56-57
少林功夫是少林拳术、器械、散手、硬功、擒拿、点穴、卸骨、跌打伤科和暗器等武艺之总称。其中,硬功是少林功夫的核心。少林功夫既有以柔为主的内功拳(如心意把、柔拳等),又有刚劲威猛的外功拳(如金刚拳、罗汉拳  相似文献   

10.
陈斌 《中华武术》2006,(3):18-19
我的父亲——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父亲一笔带过了。我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孙叔容先生(1918-2005年),是我国当代代表性武术名家,孙氏武学中兴之师。孙叔容先生是我国近代武术大师孙禄堂的嫡长孙,幼承庭训,8岁跟爷爷开始习武,终生不辍,38岁起随父亲孙存周在北海公园公益授拳,之后在全国各地授拳无数。孙叔容先生不仅在全国各地授拳,亦在孙氏武学研究方面做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2000年此书在中国香港再版。先后在《汴梁武术》《少林武术》《少林与太极》《武魂》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孙氏武学中兴之师。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9,(4)
王玉芳先生简介王玉芳先生是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王玉芳先生1919年生于北京,13岁开始随父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习拳练功,悉得芗老之心法,她精湛的武学造诣为国内外武术界所公认。她在继承和弘扬意拳(大成拳)的事业上,始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玉芳先生的功法,深  相似文献   

13.
八卦掌第三代“寿字”大师,宫宝田先生(字子瑛、曾用名宫晓岚),外号人称“宫猴子”,生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逝于1943年6月,享年72岁。 据考证,宫宝田先生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现乳山市)青山村。青山村现有700多户人家,其中宫宝田家族占75%左右。近几十年  相似文献   

14.
一币震天下     
马传德 《收藏》2007,(2):110-111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自2003年推出马定祥钱币藏品专场以来,我的家父马定祥先生生前所藏的一些珍稀金银币、铜元、纸币,曾多次刷新,创造了中国钱币的拍卖纪录,引起了海内外收藏界人士莫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车星辰 《武当》2007,(11):35-36
武当三丰自然派二十四代传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著名武当武术大师、技击家刘焕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元月22日凌晨1时,在深圳撒手人寰,享年79岁。闻此噩耗,我悲痛之极,遗憾万分,久久难以从失落哀痛中走出……  相似文献   

16.
李元洛 《收藏》2006,(9):170-171
陈恺良先生与家父系忘年之交,虽然后业彼此居于天南地北,甚至鸿飞海角天涯,但却未尝相忘于江湖。不久前家父来信赐我以“最高批示”,命我以“今日长沙-郑虔”为题,略述对恺良先生诗书画的印象。我于诗略知一二,于绘事书艺则不甚了了,但严父“有旨”岂敢不勉力从命。  相似文献   

17.
张玉华 《武当》2000,(1):61-63
第四位:熊春茂先生(1918~1993年)。江西丰城人,是中医大夫。40岁时,经天津著名螳螂拳大师于海涛介绍,拜张振之先生为师学犹龙派太极神功。熊春茂40岁开始学犹龙派太极神功(在此以前未曾学过任何拳术),年龄已属偏大,但是张振之先生根据他的身体条件把犹龙派太极神功下盘功法  相似文献   

18.
二战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所以它自然也是很多游戏的取材之源.在2003年Infinity Ward制作小组的作品Call of Duty(COD)由著名的游戏发行商Activision正式发售,因为反响强烈,在2003年的十月COD由Ubisoft在国内代理发售.这是一款以二战为背景的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战争题材的内容自然是有一定暴力成分在其中。为了更广大的消费群体,Infinity Ward理智地控制了暴力的内容,这款游戏后来被ESRB(美国游戏分级制度)评定为“T”(Teen:暴力表现手法在允许的范围内,13岁及13岁以上玩家适合),其受到众多专业游戏媒体追捧,相继给出九分以上的高分。COD在北美游戏销售排行中长期稳居前五。  相似文献   

19.
刘纬祥(1864~1936),河北省河间府人。8岁时从刘晓岚习八极拳,14岁时从形意拳名家郭云深习形意拳,以后又得名师宋世荣、白西园两先生指点。经多年苦修,技遂精湛。以骁勇善斗,讲求实战称著武林,时人皆以“刘二彪子”称之。为近代形意拳技击实验派代表人物之一。 刘从郭先生习形意拳约三年,闻有李某者好矜己薄人,于众徒前闪烁其词。谓:郭云深如何不敌。刘怒而前往,径入李府,言浯不洽。李身魁力猛,以铁砂掌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即将结束之际,与刘君、李君酝酿已久的南京之行终于成行。我们此行目的有二,一是走近林散之,拜谒瞻仰他韵致高标的书法艺术。散之先生已于1989年仙逝,要走近他的艺术世界,全赖其如今已逾90岁高龄的长子林筱之先生为媒。好在同行的刘君与老人有20多年的友谊,幸赖有他引领。筱之老人也是不同凡响,除享高寿外,早年在华东艺专随潘天寿、黄宾虹学画,又兼追随父亲散之左右数十年,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