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媒生态的改变,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大众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时代有了新的特点,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议程设置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是由传媒掌控者实施的,网络媒体一部分来自传媒掌控者,另一部分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网民个体,议程设置研究的视角需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网络议程设置从本质上看是网民的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2.
议程设置是公共政策的首要环节,网络社会的异军突起造就了政策议程设置的一种全新模式,即网民触发模式。网民触发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焦点事件的引爆、共同体验的激活、意见领袖的动员、传统媒体的跟进和决策当局的认同。这些基本要素的结构性组合表明网民触发模式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传统的精英主义议程设置模式表现出本质上的不同,代表了中国公共政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深度应用带来中国网络社会的强势崛起,它相当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模式。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权威动员模式之外,网民触发模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许多关乎民众福祉和社会发展的政策议程设置中。 PM2.5纳入国家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体系议程的启动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写照,它表明网民触发模式具有不同于其他议程设置模式的作用机理,在中国当下的政治社会生态下内含极为明显的民主意蕴,对推动公共政策民主化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因为准确地阐释了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关系,“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自诞生以来就是传播学界的主流。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传统“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受到严峻挑战。文章以网络时代变迁为背景,回顾了传统“议程设置功能”的由来和发展,阐述了“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化时代的嬗变—双向议程设置,并对“网络议程设置”的表现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一种新型互联网社交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网民的追捧,仅仅出现四年,就迅速被人所认可,成为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媒介产品.而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D.L.肖提出,理论认为,大众传媒通过其报道方式的选择,能影响我们的认知.本文通过对微博的特点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概念及特征的梳理,分析微博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议程设置的特征、议程设置的过程等新特点.希望能通过研究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能更好的理解、利用微博这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新生媒介,以高效发布、多向互动、低门槛进入的特性对传统议程设置过程理论提出挑战。但是并不意味微博能够替代传统媒介,它只是在议程设置过程中打破主流媒介的限制,产生特殊的媒介效果。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Web2.0环境下的“病毒式营销”将网络用户定位为广告信息的传播主体,其发起方式与现代信息传播中的“议程设置”非常相似。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参照,对“病毒式营销”发起环节的话题设置、如何通过话题设置实现营销效果及“病毒式营销”的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事件的舆论传播中,传统媒体作为网络关键的信源存在。相对于网民个体性信源,传统媒体可信度稳定,能够提供事件进展的调查性信息、理性权威的评论、平衡公平的报道。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使得其比网民信源更能设置网络议程,进而引导网络舆论。传统媒体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网络关键信源的角色来强化其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两会”报道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也是公众议程(舆论)、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议程设置”研究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连接点。大众传播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两会”报道中的“议程设置”研究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