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采用杂交、辐射诱变和对后代进行同步双重筛选方法,在国内率先育成“谷秆两用稻”。谷秆两用稻产量高、米质好。农业部稻米质检中心检验结果:七项指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碱消值、胶稠度、直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2-12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相似文献   

3.
专利信息     
大豆秸秆精料补充颗粒饲料系把私秆和精饲料粉碎,按反自动物的营养需要,以一定的比例配合并混匀,川饲料制块机加工成一定的颗粒形状的饲料;目前,秸秆颗粒饲料的原料一般都采川玉米私秆浏、麦秸秆和水稻私秆,大豆秸秆精料补充颗粒饲料主要原料采川大豆私秆作为制作饲料主体原料,拓宽了加工饲料原料的来源,有效提高大豆秸秆的利川率岛不采川碱化和氨化处理未利用加温的处理方式,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并在加工过程中将维生素未微量元素月卜蛋白氮、矿物质等成分强化进饲料中;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提高了反龟动物的增重和生长速度、并可提…  相似文献   

4.
通过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在日喀则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较好的项目县、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或粮油高产创建实施面积较大的项目县,采用两种不同用量的腐秆剂对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高温腐熟处理,结果表明:按每1000千克原料添加腐秆剂5千克比例的腐熟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提高有机肥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我区耕地综合产出能力,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国内科技奖励 1981年获国家发明特等奖; 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64的选育和应用,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图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奖; 2000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其中,他直接指导取得的“两用核不  相似文献   

6.
科技中国     
“一项技术,破解秸秆焚烧、秸秆利用、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四大难题”,这是日前在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会上,专家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麦秸全量自然还田麦套稻技术”给出的评价。 由姜堰市农技推广中心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麦秸全量自然还田 麦套稻技术标准体系示范与推广”,在麦灌浆成熟的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内,稻麦形成一定共生期,机械收麦留茬30厘米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日本日立制作所及湖北省计划委员会共同承担的信息化合作“环境监测与水灾监测信息系统”项目启动暨设备交付使用仪式于 2 0 0 0年 4月 1 2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举行。1 995年 ,中国科学院和日立制作所签订合作交流协议 ,为双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防灾减灾项目合作奠定了基础。 1 998年 1 1月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 ,两国政府经会谈确定了 33项重点合作项目 ,此项目为其中之一。 1 999年双方就该项目的合作达成具体意向。该项目充分利用双方在遥感图像处理、四维GIS、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 (Q…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9,(4):1-2
著名学术刊物《植物》最近发表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万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水稻谷蛋白合成机理方面的重要文章《液泡加工酶OsVPE1是水稻进行谷蛋白高效加工所必需的》。该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引起水稻谷蛋白前体巨增突变性状的分子机理,阐述了该基因在谷蛋白合成、积累中的地位,利用该突变体及其基因标记可为低谷蛋白水稻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分子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遗传育种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最近在国际上首次破译了水稻的“长寿基因”,大大延缓了稻谷储藏的霉化变质期限。  相似文献   

10.
成志 《世界发明》2003,26(10):19-1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最近破译了水稻的“长寿基因”,延缓了稻谷储藏的霉化变质期限,对粮食储藏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我国每年因稻谷储藏过程中陈化变质、仓储害虫以及霉变影响造成的损失约百亿斤,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农户每年因储藏粮变质造成的商品粮质量下降,损失不低于200亿元,而长寿基因新稻种可推迟稻谷陈化变质期1-2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家畜粪便与秸秆混合发酵沼气的纯度,对粪秆配比、温度、初始发酵浓度和沼液p H等四种影响发酵沼气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设计了家畜粪便与秸秆混合发酵沼气的实验装置,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按照不同粪秆配比和不同初始浓度分别进行发酵沼气的实验,并对影响发酵沼气纯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发酵沼气纯度的因素依次为:温度、初始发酵浓度、粪秆配比、p H值。当粪秆配比为2∶1、初始发酵浓度为20%时,发酵沼气的纯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带来了互联网、GPS等技术与产品,常常成功跨越鸿沟。从产业发展角度,跨越“死亡之谷”需要物质、智力和社会等三种资本,还要跨越技术培育和转移各个关键阶段。DARPA利用其独特的政治地位、雄厚的资金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依靠优秀项目官员、办公室主任和局长的协同合作,以及长年培育的“DARPA社区”,一次次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近年,DARPA为缩短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还采取了“众包”等一系列新举措,最后总结了DARPA成功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北有人倒卖稻谷种子。结果也被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抓了起来。 上级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其“罪行”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买他水稻种子的地区.水稻获得了大丰收。调查组有人反思,“投机倒把危害性在哪?他自己发财了。买他种子的,水稻丰收了。为什么还要判刑?”  相似文献   

14.
“整精米率”是稻谷检验项目中的重要指标,是稻谷定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捷康 《内江科技》1994,15(3):50-52
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极其丰富,是发展牛、羊等反刍家畜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为此,本文拟对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谈一点看法。 一、我市秸秆资源概况 据统计,全市年种植红苕约280万亩、花生37万亩及豌豆、葫豆65万亩左右,其所产的红苕藤、花生藤及豌、葫豆秸秆,基本上已被广大农户用作猪饲料。但是,大量的小麦秸秆、稻草及玉米秸秆还没被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整精米率”是稻谷检验项目中的重要指标,是稻谷定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的微波散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了在广东肇庆实测水稻生长参数和气象数据,推导了水稻叶子和秆的散射振幅函数,依据辐射传输理论,建立了水稻整体散射模型,计算得到全极化、多波段、多入射角、不同水稻生长参数等情况下的一、二级后向散射系数  相似文献   

18.
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就是通过运用超级杂交水稻新成果,用“三亩”稻田产出现有“四亩”稻田的稻谷总产。水稻单产增加33.3%。也就是说相当于增加了25%的水稻播种面积。袁隆平院士2007年开始实施这个课题,2011年己在我国8省区展开。文章介绍了广西玉林市连续四年实施这一课题的成果。总结了超级杂交稻特优233种子生产和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大米早已成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上供不应求。水稻是农村种植业经济发展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