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4年6月,党中央在天津和平区召开全国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和平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在这个意义上.该模式可表述为“媒介-家庭-学校-社区”的统筹模式。广州地区在2004.年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58.9%的未成年人和73%的成年人认为社会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调查表明未成年人课余最喜爱的是看电视和上网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傅韬旭 《今传媒》2024,(3):71-74
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双减”政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规划,为家庭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给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对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的新机遇进行了剖析、研判,并在解读困境与机遇的基础上,从推动出版专业化、打开增值思路、打通营销、技术加持四个方向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的升级路径,旨在推动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长足发展,助力“双减”政策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最初只不过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把广播、报刊等媒体的信息进行再传播,强调更多的是其“形象、直观、直接”的传播优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作为一门“电传视觉艺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人们开始寻求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电视娱乐类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少年儿童是明天的希望,教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而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是电视宣传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中,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节目不仅种类不全(仅有动画片一种类型),而且数量有限,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少年儿童特点,不受少年儿童喜欢。有调查表明,我国少年儿童,主要是城市里的少年儿童,每天看电视看动画片的时间超过了1个半小时,每天看电视的少年儿童占全国少年儿童的72.4%,电视动画片已经成为我国少年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5.
杭守荣 《新闻世界》2013,(12):162-16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我国现在的家庭结构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客观上的保证。在经济上和文化水平上基本能满足幼儿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达到早期优化的目的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如何对大班孩子进行学习和生活教育”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爸爸妈妈时间》是山西广播电台长城经济广播2004年开办的一档家庭教育热线咨询类节目。每天上午8:00~9:00播出。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要想使下一代更好的、更健康的成长,必须先从科学的家庭教育开始。尤其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教育孩子没有经验可循,一但失败没有弥补的机会,家长急需家庭教育方面的权威指导,因此《爸爸妈妈时间》栏目服务的对象就定位于千千万万家长。  相似文献   

7.
网络编辑学的建立及学科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从业者主要是由这些媒体的“编辑”构成的一样,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种新兴的职业——“网络编辑”。在发达国家,网络编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在就业和收入的排行榜上一直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8.
王涌 《视听纵横》2005,(2):38-40
“新闻宣传,就是政党、政府、集团、团体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运用各种新闻宣传体裁,如写信息、发言论,进行有目的的主体思想意识的传播活动。”(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第11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其基本特征是新闻化的宣传。当今世界新闻传媒中很忌讳“新闻宣传”说法。然而,  相似文献   

9.
敦化市档案局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结合“一学三讲六进”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一是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对全局干部进行法律专题学习辅导;二是结合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全局干部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三是综合科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搞好档案法规宣传;四是监督指导科结合档案工作指导检查,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五是档案管理科利用接待查档人员之机,做好《档案法》宣传。通过以上活动,促进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且前,我国每年出版报纸1938种、期刊9468种,如果从市场占有量和读者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期发行量最大的当属教学辅导类报刊。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报刊有140多种,但是期总发行量却超过1.5亿份,占全国报刊期发行总量的3/4。这中间,占教育报刊发行量90%以上的又是教辅类报刊,中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巨大实际需求,催生了独特而广阔的教育报刊市场,形成了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报刊风景线。但毋庸讳言,教辅类报刊巨大的发行量、过细的分版以及传统上对行政的依赖,掩盖了自身品牌的创建,以致影响了报刊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教辅报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品牌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7月2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教育报刊高级论坛”。参加会议的有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地教育报刊社、教育杂志社的经营者和出版界专家近百人。作为首次为研究教育报刊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会议曾把互联网络看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这一说法已被国内外传播界广为引用。但是认真推敲起来.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互联网络是一种媒介.但它决不是能同报刊、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有过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杨群 《声屏世界》2005,(2):51-52
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日趋数烈.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大.尤其是正北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这些小观众表现由对电视媒体的强烈依赖,这正是电视球体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对青少年进抒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也就盘为学较、家庭、社会义不客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曹玥  郑欣 《当代传播》2023,(4):54-58
亲子分离使留守儿童在教育发展方面处于劣势,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机会。理想状态下,手机能促进亲子沟通,有利于远程教育的开展。而事实上,手机以学习的名义出现,给留守家庭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研究表明,手机带来的技术赋权在促成外出务工父母实现数字亲代在位、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引发了手机使用监管的难题,推动了留守家庭教育场域的权力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留守儿童、数字媒介成为新的教育主体,催生“自教育”与“它教育”两种家庭教育新模式,削弱了父母的教育权威。而数字媒介则被置于权力中心,展现出对家庭教育实践的他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播法制节目承担着弘扬正义、捍卫公理的重要职责。从1985年开始.我国正式开展全面普法工作,中宣部、司法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明确要求“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都应当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作为经常的重要任务”。由此,广播媒体与“普法”重责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家庭、学校与儿童图书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家庭教育与图书馆教育,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的论述,阐明了几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说明了对少年儿童进行图书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学校和儿童图书馆三者之间紧密结合,对青少年儿童教育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许多图书、报刊围绕读书话题进行宣传、讨论和指导。社会各界针对中国识字人口少、文化落后的现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教育运动。这些资料为研究中国的书籍史、出版与读书教育的并进关系提供了案例,也对当今的编辑出版、读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儿报刊,作为哺育人才的园圃,具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少儿报刊工作者是在园圃中默默耕耘的园丁,他们像广大教师一样,正在得到孩子、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尊重。所以,少儿报刊工作者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而感到光荣。  相似文献   

19.
马雪锋 《大观周刊》2013,(2):223-223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人的三个主要方面。学校教育处于造就人才的主体地位.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家庭教育则是同孩子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是孩子最初接受的教育基本.他是孩子好与坏成长健康的基石.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重要的基础.孩子在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对他将来都有着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就是指幼儿期留下的烙印.将会影响人的终身。所以说.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20.
强国良 《视听界》2001,(1):27-28,30
手术直播节目是最近一个时期在电视界兴起的一种全新节目,它是以具有现代医学技术,普通诊疗知识的外科手术为内容,配以节目主持人和医学专家在现场对被手术患者发病原因,手术处理的方法以及术后扩恒知识的讲解,并通过现场热线电话,有选择地解答观众共同关心的与手术有关的问题,整个节目采取与手术同步,通过电视生动,真切的画面,让观众“走进”手术室,观看专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其节目传播医疗信息更直观,更准确,更快捷,具有影像,声音,色彩兼备,不受年龄,文化,健康状况等因素的限制,面向社会,面向家庭,使真人,真实,真景的表达处于最佳状态,使神秘的手术室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领略现代医学技术给人类健康带来风采的同时掌握医疗保健知识,南京电视台是率先在全国开办这类节目的电视媒体,虽然在非黄金时段只播出有限的几台手术,但这一全新的电视节目已公众的关注,据南京一家报刊的社会调查显示在随机抽样调查的180人中,28.3%的人看过这样的手术直播节目,38.3%的人认为手术直播节目好处之一是“可以丰富电视节目”,54.6%的人主伙“这种节目新颖,有趣,刺激,可以起到科普教育,普及医疗知识的作用”,65.2%的人觉得这样的节目可以“增加手术的透明度,让患者的家属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