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先民为生存而不断奋斗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灾难一直是民歌中的主题思想,反映着苗民在条件恶劣情况下的斗争历程,表现苗民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1928年至1933年,沈从文写下了一系列“苗族传奇”,他取本位立场,用两套笔墨深描苗族民族性格的二重性:一方面深描出湘西苗民勇于追求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自在、本真的生活状态的民族特性;同时深描出苗族忍让退却、封闭保守的性格劣质.“苗族传奇”凸现了苗民复杂的矛盾的民族性格,显示了沈从文作为苗族的自豪和无奈.  相似文献   

3.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的。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黔东南苗族民歌以其聚居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飞歌”是黔东南苗族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是苗族民歌中的一块奇异的宝石,是苗族民歌歌唱艺术中的瑰宝。“飞歌”在苗族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与结构特点,其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性大、音域宽广。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珍贵的历史记忆,笔者29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多次赴贵州省台江地区苗寨对该地苗族民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台江地区苗族聚居地的历史、地理、习俗、信仰、文化生态以及当地人固有的文化观念、审美心理进行多维度的观察,对贵州台江地区苗族民歌的功能、文化特质、发展趋势进行探索。笔者认为在当代多元语境下,对贵州台江地区苗族现存民歌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考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代黔西北苗族民众不仅社会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而且遭受地主和土目的歧视和压迫.在传教士物质救济和精神的慰藉下,黔西北的很多苗民放弃原始的宗教信仰,改信基督教,形成以葛布教堂为中心的严密教会体系。葛布教堂是当时贵州规模最大的教堂之一,涉及地理范围广,形成以葛布为中心的严格的苗族教会体系。葛布教会除了传教之外,还兴办学校,参与赈灾,改良苗族传统不良习俗,为苗族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起了一定作用。信仰并没有改变残酷的现实生活,致使苗民信仰动摇,加上传教士用宗教仪式取代苗族传统习俗,致使葛布教会日益衰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葛布教会,其形成、变迁和衰落成为西方基督教在贵州传播和苗族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7.
广西苗族民歌是一部形象化的苗族发展史,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中介,为广西苗族民歌的异域传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基于跨文化视角,研究发现文化变通与互补、文化差异与意译、文化音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有利于苗族民歌的跨文化移植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湘西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本民族厚重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湘西苗歌是湘西苗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根据调查湘西苗歌传承断代的现象已相当严重,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相当严峻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贵州松桃苗族民歌是松桃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的流传都并不广泛,仅仅只在本县流行.它是随着苗族人民迁徙到松桃,在长期艰苦的迁徙生涯以及以后开疆拓土,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当中产生的.苗族民歌是苗族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血脉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活跃的细胞.本文对松桃苗族民歌进行简单的梳理,对它的种类进行分析,剖析它的音乐特点和音乐价值,与它在苗族人生活中的地位.通过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松桃苗歌”,弘扬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大家都来重视这一不多见的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0.
一、对象简释 A、“莎”就是湘西方言苗族民歌,苗文记为Sead,音[Sa~(55)],严格地讲,“莎”只是苗族诗歌的一种形式,但,是一种极重要的代表着苗族诗歌的形式。在结构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乌江流域民歌的研究成果,以湘西苗族民歌音乐风格为研究对象,探讨苗族民歌曲调的艺术规律与歌词的艺术规律,全文是笔者对该地区进行调研之后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8年湘西苗族民歌被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近年来它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促进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值。本文从苗族民歌的人文资源、生态文化、活态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基于文化旅游的湘西苗族民歌的依托模式、导向模式、保障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湘西苗族民歌保护与文化旅游创意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苗族飞歌独具魅力、充满个性,传达着苗族人民的真实情感,记录着苗族人的点滴生活,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民歌之一,是苗族一种古老而悠扬的歌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今,苗族飞歌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值得民族音乐工作者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苗族飞歌演唱形式多样、独具特色,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因此,本文对苗族飞歌的文化背景、形式特点与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衬词衬腔是黔东南苗族民歌中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从它在苗歌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将其归为五类:曲前衬词衬腔、每句词后衬词衬腔、曲中(或段落、或乐句)衬词衬腔、曲尾衬词衬腔和曲前曲中曲尾衬词衬腔。文章介绍了五类出现在不同位置衬词衬腔的特点,分析了其与苗族民歌整体风格统一、一致的原因。文中对黔东南苗族民歌中衬词衬腔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苗族民歌的音乐本体、苗歌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一位拥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三族血统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不同时期的湘西苗族书写,因其创作时关注点的转换、生存处境的改善以及社会思潮等外部环境的变迁而各具特色。论文以沈从文北京初期~((1))文学创作中呈现出的湘西苗人的宗教信仰、生存境遇为切入点,管窥湘西苗族的民俗文化、湘西苗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北京初期的沈从文对湘西苗民的心态,借以探究沈从文北京初期湘西苗族书写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渝东南苗族在苗族这支庞大的民族队伍中随着部落的迁移,与其当地的民族杂居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风俗,其民歌也在这样的民风中得以发扬光大。经过这样多年的变迁和与多民族的相互渗透。渝东南苗族民间歌曲至今能保留该民族特色的原因,可从其民俗方面得到解释。民族通婚习俗和民族语言是苗歌保持民族特色的直接原因。苗族民族文化中现在仍保留民族特点的主要是民俗文化要素,其中最能突出表现苗族民俗的主要是民歌、婚丧、语言三项。  相似文献   

17.
苗族歌谣在歌谣文化中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入,如手机、电脑等开始充斥于大众的生活,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苗民出现了不会唱苗歌、不会说苗语的现象。一些曾经口耳相传的苗族歌谣,也出现了失传的危机。本文尝试对融水苗族歌谣文化进行文化价值以及传承意义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苗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的习惯法规范体系。至清代,习惯法成为苗疆地区维持苗民内部的社会组织秩序及其运转的主要力量。鼓社、议榔和理老作为苗族社会的三大支柱,并在习惯法的执行机制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苗族习惯法也是苗疆地区山地耕猎性经济文化类型的集中反映,苗族原始宗教、禁忌、生态环境、社会风俗等因素对其习惯法的生成、发展和适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苗官制"的诞生,冲击了苗族基层社会具有明显原始残余的传统组织制度,削弱了苗族社会宗族、亲族体系的合力,缓和了苗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湘西苗疆苗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湘西苗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多声部民歌,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后一直受人们关注。湘西多声部苗歌同其他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一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在形成与流传、和声构成、织体形式、形态特征等问题方面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